【域外】观察疫情期间美国舆论场的三个维度
原创 王灿 法制网舆情中心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疫情发展已经进入了“世界下半场”。美国现在正是这场全球疫情的“震中”,成为受影响程度最严重的国家。面对如此现状,美国舆论场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生态,批评、恐慌、不满、反思、支持之声混杂。本文尝试从对外情绪、政府应对评价、民间行动三个不同维度,描述美国政府和社会面对疫情的不同反应。
一、对外情绪:从上到下暗潮涌动的“污名化”做法和“排华”情绪
1. 美国官方有意将公众怒火引向中国
(特朗普3月16日推文)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发文称,将对航空及其他受“中国病毒”影响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其公然将新冠肺炎改称为“中国病毒”的做法引发巨大争议,中国官方激烈反对“污名化”中国,要求美方立即纠正错误。
但是,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再到国安顾问奥布莱恩,美国官方一致将新冠肺炎称之为“中国病毒”。其中,蓬佩奥还公开明确表示,由于中方不公开、不透明,美方获得的信息不完善,导致美方应对疫情挑战滞后。
对此,美国境内媒体也颇有异议。
3月20日,《纽约时报》专栏评论版刊文,称特朗普将“新冠肺炎”改称为“中国病毒”的行为,是试图转移公众注意,以掩盖其应对新冠疫情工作的灾难性失败。
“香港01”评论称,“美国可以通过指责中国来掩盖自己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自身问题终将酿成大问题。作为大国,美国显然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也有媒体直指此举系故意为之,美国“每日野兽”网站3月21日揭示称,在美国新冠肺炎病例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之际,白宫正在多个联邦机构间启动一项所谓的“公关计划”,要求官员们集中指责中国“试图掩盖疫情”,并造成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
2. 媒体和公众对中国“责任”的偏见
从中国发生疫情到全美疫情暴发之后,美国CNN、FoxNews等主流媒体一直在叙事中大力渲染夸大中国政府对疫情防控的“不足”和“失误”:如认为中国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信息管制和社会控制”上,导致公共治理落后和疫情被瞒报;批评中国政府采用限制个人自由和剥夺个人隐私的社会控制手段控制疫情;指责因为“中国政府体制弊病”,耽误了关键时间,导致全球性疫情失控。
在媒体的“引导”之下,美国民众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显示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深度偏见。根据美国调查机构“Morning Consult”3月中旬的民调显示,美国成年人中有73%认为“中国应对新冠疫情负责”。
基于这种偏见,甚至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发起诉讼。
例如,美国“LAW.com”3月13日消息称,一些美国民众12日提起一项全国性集体性诉讼,指控中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引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柏曼法律事务所网站)
另据台湾中央社3月16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波卡雷顿市“柏曼法律事务所”律师摩尔向佛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提出诉讼,指控中国未能更迅速地通报及遏制肺炎疫情,或未能揭露确切疫情数字,并要求中国赔偿几十亿美元。
3. “排华”情绪下在美华人处境困难
在这种整体舆论氛围之下,在美华人群体遭遇排斥和歧视。
据“纽约客”“粗体字”等美国当地媒体报道,3月7日,美国纽约州一名华裔男子当街遭刺10多刀,性命垂危,警方怀疑和新冠肺炎引起的种族歧视有关。
3月14日,美国德克萨斯州4名华人(其中2名幼童)在超市遭受墨西哥裔人攻击刺伤,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后怀疑是种族动机的袭击。
另据亚裔组织3月18日设立的举报网站“Stop AAPI Hate”显示,该网站设立后一周内收到超过650宗被歧视个案,包括亚裔被人当面咳嗽或吐痰、进入店铺时被要求离开、网召汽车时遭司机拒载等,亦有人遭辱骂、网上骚扰及肢体袭击。
此外,受严重的排华情绪影响,旧金山市多家中餐馆遭到暴徒打砸。《澳大利亚人报》评论指出,特朗普言论加深了美国对华人族群的歧视,恐有产生暴力相向的副作用。
对此,在美华人开始进行自保措施。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在加州、纽约州和华盛顿州这三个美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地,不少华人开始囤枪以自卫,旧金山湾区的华裔警员甚至鼓励当地华人囤枪及弹药。
《资讯时报》报道称,美国华人纷纷组建微信互助群,以区域为单位,把同一区域的华人拉入一个群组,若遇到紧急状况发生,只要发送“SOS”求救讯号,同时将自己所在位置共享,群友就可以就近赶到协助。
对此,香港《亚洲周刊》评论称,在美华人社区面临三线作战:一是在疫情飙升下自保;二要对付经济下跌、旅游业寒冬对华人中小企业的打击;三要迎头痛击借疫情死灰复燃的“反华暗流”。
二、应对评价:批评和反思美国政府存在的应对问题
1. 质疑美国政府反应迟钝、处置不力
全美疫情大流行的局面下,美国政府因淡化疫情、应对迟滞而饱受争议。
《纽约时报》3月9日发表评论称,到目前为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新冠肺炎的应对方式“结合了专制与民主最坏的特点,混合了信息不透明、政治宣传与群龙无首后的效率低下”。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刊文则把矛头直接对准官僚主义、信息不透明以及决策失败等因素。
美国《华盛顿邮报》更是在评论文章中批评,“从一开始,特朗普就淡化危机规模,称之为完全来自境外的威胁,关闭边境便可解决。所以,华盛顿起初采取的策略是遏制围堵”。
美国之音评论也认为,美国政府疫情初期措施做得有些虎头蛇尾,后续工作没有积极地跟上,导致了疫情形势的逐步恶化。
此外,不少媒体还指责美国政府没有充分利用机会,制定措施防止病毒蔓延。
《波士顿环球报》评论称:“政府对威胁判断失误浪费了数月之久,这使COVID-19案件的数量成倍增加。换句话说,总统手上沾满了鲜血。”
《华盛顿邮报》3月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颇具讽刺意味,文章称美国情报机关从一月初开始就对美国总统和其他高级官员预警了新冠肺炎可能对美国造成的影响,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主席在听到情报后颇有预见性地抛售了自己的股票,但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的政策反应。
苹果新闻网3月19日评论认为,美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防疫缺乏一致性,容易发生中央地方不同调的现象,导致出现防疫破口。
2. 不满美国医疗系统对疫情的应对滞后和失灵
部分舆论将矛头指向美国医疗系统:
一是指责其对新冠肺炎疫情检测滞后。
3月13日,美国CTV News报道称,多名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对药监局和疾控中心在检测试剂核准、制造和供应的缓慢甚至缺失倍感受挫,认为这导致美国错过在疫情初期发现感染源并隔离的机会之窗。
对此,美国《财富》杂志刊文总结原因指出:其一,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选择自行开发病毒检测试剂盒,而不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现有试剂盒,导致检测结果滞后了数天时间;其二,监管手续也延缓了病毒检测的速度,通常情况下,商业和州立实验室首先必须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才能开发诊断检测。
二是认为美国防疫系统准备不足。
《科学》杂志3月11日发表社论,质疑特朗普在过去4年中大幅削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经费的举措。
3月16日,美国前劳动部长罗伯·莱特在香港《卫报》专栏撰文指出,美国疫情一如武汉初期,确诊病例以等比级数增加,暴露出这个全球首富大国的窘境──美国并无真正的公共卫生系统,万一疫情大暴发,美国恐怕无力对付。
3. 探讨美国政府下一步的抗疫方向
不少媒体对美国政府后续需要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探讨,还往往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相比对,言辞中充满了强烈的美国制度自信。
例如,《国家评论》半月刊发布了标题为《中国自食恶果(China Boomeranging)》的文章,在诋毁中国防疫方面的各项成果之后,文章不忘沾沾自喜地称“美国相对而言较为幸运。共识型社会的透明度和自由市场经济,鼓励数以千万计的美国公民同心协力工作,并从政治、医学、社会和经济等层面,独立自主找出缓解疫情的方法”。
美国之音评论也认为,美国正在采取的“曲线抗疫”策略符合美国国情,“在美国,由于体制和文化的不同,不可能采取像中国那样的封城措施;另外,美国也不愿意牺牲一两个月的时间,让国家的经济活动停顿下来,给美国造成巨大损失”。
美国媒体尤其喜爱鼓吹自己国家的信息透明。
彭博社专栏作者伊莱·雷克文章称,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措施,隔离了数以亿万计的人,降低了病毒蔓延速度,但中国政府缺乏透明和压制本质,也恰恰是病毒最初暴发的主要原因。
《世界日报》评论更是自信地写道:“美国防疫资讯透明,媒体、专家‘报忧少(不)报喜’,让不明就里者误认美国疫情失控,比中国严重。”
不过,也有个别媒体担心后续防疫措施干涉个人隐私,如《华尔街日报》评论称,政府机构正在实施或者考虑实施一系列追踪和监控技术,来追踪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这些技术正在挑战个人隐私的限制。
三、民间行动:物资短缺、恐慌性抢购、谣言滋生成三大难题
1. 防疫物资短缺引发产业链反思
随着疫情在美国本土的加剧,防疫物资短缺引发美国社会的关注。
《纽约时报》在一篇题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为何没有足够的口罩?》的文章中写道,“由于供应不足,一些美国医护人员不得不自己缝制口罩”。
纽约州州长科莫在3月20日直接对外界宣称,任何商业公司有条件生产口罩、手套等相关医学防护用品,州政府都将出高价购买。
另据CNN报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制定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指南,对于未表现出任何症状的患者等不鼓励检测,主要原因是检测试剂盒、防护服、口罩等物资匮乏。目前,由于资源短缺,美国各地民众想要得到新冠肺炎的检测机会异常困难,特别是一些“重灾区”。
而美国不同人群获取检测的机会不平等也饱受诟病。
美国CNN报道质问:“普通民众面对新冠肺炎正苦苦挣扎,可为何NBA球队却能大规模检测?”
《纽约时报》19日发文称,“病毒检测恐怕是有钱人和名人的特权”。文中提到,拥有“检测特权”的不只是NBA的球星,许多好莱坞的精英们都在私人医生的安排下接受了检测。
对于美国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舆论还指责美国产业链过度依赖中国。
美国《外交》杂志文章认为,中国能够向全球国家大量提供防疫设备,而美国未能像在过去对付埃博拉疫情时那样发挥国际领导作用,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产业外移,在工业生产链上过度依赖中国。
美国《新闻周刊》3月18日的报道强调了类似观点,认为西方的产业供应链过分依赖中国,让中国能够利用这次危机扩大世界影响,甚至把影响力扩大到了欧洲。
新加坡智库“Think China”一名研究员认为,长期来看,美国应该吸取教训,不能把供应链放到一个是自己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否则将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2. 媒体带动下的恐慌性“抢购潮”
在肺炎疫情阴云下,美国多地商店、学校、赌场等公共场所纷纷关停,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秩序被重塑。尤其是媒体营造的整体氛围,也加剧了美国人的恐慌。例如,多家媒体报道称,美联储紧急降息难救市场颓势,道指暴跌近3000点,并预测经济或出现崩溃。
《纽约时报》引述长达100页的联邦计划报道称,美国政府预测冠状病毒大流行“将持续18个月或更长时间”及“多次冲击”,并造成普遍性短缺,给消费者和医疗保健系统造成压力。
根据CNN报道,疫情带来的经济衍生效应可能产生最坏情况,导致美国失业率恐上升到20%。
负面性报道的集中发布与官方各种紧急举措密集出台,令本来淡定的美国人跌入惶恐。
据《华盛顿邮报》等报道,美国各地超市、大卖场都出现抢购潮,从面包、泡面、罐头到冷藏肉品、牛奶、鸡蛋,货架上的东西通通被扫光。大型连锁卖场的卫生纸和厨房纸巾销售一空,网购价格被哄抬。
据路透社3月15日报道,在疫情危机下,不少美国人担心社会动荡,纷纷买枪自保。加州有枪店门外大排长龙,售卖弹药网店亦表示,近期货品销量激增近七成。另据头条日报网20日报道,由于各地生活用品供不应求,不少美国市民决定跨境前往墨西哥采购物资。
3.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肆虐成灾
对美国社会来说,虚假信息四处蔓延已成为头等大事。据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流传较广的不实信息包括:总统正考虑封锁全国、纽约地铁即将关闭等。这些信息比病毒传播更快,政府部门不得不亲自“辟谣”,民众也陷入抢购生活物资的热潮。
为此,美国政府特别表示没有必要囤积食品,媒体也澄清卫生纸和口罩并不使用同一原料。《洛杉矶时报》报道也指出,谣言近来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如“某个确诊病人在某日去过某个餐厅或是某个购物广场”“某个医院收治有新冠肺炎病人”“中餐厅已经关门倒闭”等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
美国流行病学临床心理学家泰勒评论称,疫情资讯不够公开透明、或没有及时更新进展时,只会加深民众的恐慌与猜忌。
对此,美国政府3月12日召集科技公司举行电话会议,讨论如何打击网络上有关新冠肺炎的错误信息、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此后,科技公司开始投身抗疫。
- 亚马逊批量下架了平台上谎称能杀死新冠肺炎的产品;
- 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将搜索新冠肺炎信息的用户数据发送给卫生组织,免费为卫生组织提供广告位,并屏蔽了利用新冠肺炎牟利的广告;
- Facebook开始删除关于新冠肺炎的虚假声明和“阴谋论”。
3月17日,Facebook、谷歌等美国七家科技公司表示,将致力于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欺诈和错误信息作斗争。
来源: (ID:fzwyqzx) 王灿 法制网舆情中心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析师: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