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警告:本文涉及严重剧透,不喜者就此可关闭。
《红海行动》,同样改编创作自2015年3月间的“也门撤侨”。
当时,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其他海湾国家组成国际联军,发动了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面临如此紧张的局势,美国也只是劝告本国侨民坐他国船只离开险境,中国海军则出动潍坊、临沂两艘军舰,派出蛟龙突击队,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不但撤出了本国侨民500余人,还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等各国侨民200余人。
叙利亚难民营中,当摄影师的镜头对准小女孩时,她以为镜头是把枪,举起双手投降
多么熟悉的剧情,如果说之前的《战狼2》是一部军事外衣下的孤胆英雄动作片,与《虎胆龙威》这类的作品类似:打不死的主角、英雄壮举,是动作类型的电影;那么《红海行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纯正的战争片,就像当年的《黑鹰坠落》。
这里不涉及两部电影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更大,单单聊聊这部令中国海军集体注目的《红海行动》给我留下的几个印象最深的细节。
1.14亿装备一点没糟蹋,就是打就是干
《红海行动》由五场战斗戏撑起全片,140分钟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上厕所更是别想。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打”,不仅囊括了海上对战、街头巷战、狙击手对决,更在风沙漫天的荒漠中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坦克对战。
影片的序曲,以一次海空协作的反海盗劫持人质行动开始,狙击手和突击队趁间不容发的时机全歼歹徒,干脆利落。这是中国海军的蛟龙小队全片第一次展现超凡的战斗能力和牺牲精神。
蛟龙突击队是真实存在的。中国海军自开始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以来,本着练兵的目的,每支护航编队都会编有一支海军陆战队的特战分队。这支特战分队主要执行对可疑船只进行登船临检、快速机动和协助商船进行重点防护等任务。除此以外,侨民外事保护也是其一项重要使命。
正片部分,蛟龙小队第一次上岸执行任务,负责在闹市区撤离侨民。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街市拍摄,复杂的地形和敌军强大的火力一度让小队陷入苦战。
从第三场战斗开始,真正让人肾上腺飙升的“开挂”打戏才轰然登场。蛟龙小队接到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深入腹地几十公里去营救一位被恐怖分子被俘为人质的女侨民。
途中,政府军遭到伏击,损失殆尽,只余下小队和女记者夏楠幸存。这场伏击战以迫击炮袭击开始,在匪徒的强大的火力覆盖之下,小队面临救人、消灭狙击手和摧毁迫击炮阵地三重任务,战斗残酷而惨烈。
最后的营救人质是影片的重头戏。蛟龙小队潜入被恐怖分子控制的村子解救被劫持的中国人质,但是因意外频发最后不得不变成强攻,最后虽然救出人质,但是伤亡惨重。
电影很血腥,一直血肉横飞。做过战报的老炮儿知道,真实的战场只会比电影表现的还有糟糕。没有止血材料了,直接拿泥巴先堵上,不要讨论什么伤口会不会感染,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感染。
另外,影片中的坦克装甲车、直升机等武器全部由摩洛哥军队提供,中国海军这次也为电影贡献了不少新装备——张涵予指挥的军舰就是当年曾参与也门撤侨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临沂”号——只是隐去了舷号,除此之外,我军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舰载直升机等更是毫不吝惜出镜。
2.敌人武装到牙齿,我军损失惨重
为什么说《红海行动》让人看到《黑鹰坠落》的影子?
后者的背景摩加迪沙事件是一场“美军错误的战争”,但《黑鹰坠落》就是在表现故事大背景下美国大兵的境遇,没有批判也没有歌颂,就是告诉各位,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孤立无援。不管你的武器多么牛逼,战术多么高超,但在战争中,该死人还是会死人。
再也不是主角光环笼罩下的个人独胆英雄,吹着口哨,漂亮打斗就能解决问题。
《红海行动》面临着《黑鹰坠落》中美军特种部队的窘境:缺乏支援的少量精锐轻步兵被大批有着重武器的当地反对派包围,伤亡惨重。最后若不是两名狙击手及时赶来救援和政府军增援赶到,被困在小屋子里的队员和人质恐怕是要全军覆没。
影片中,蛟龙突击队面对的的敌人到底有多强大?恐怖分子的战术素养和组织能力堪比美国海军陆战队,迫击炮打的叫一个准,完美贴合了前段时间恐怖分子能斩首老毛子一个中将的能力。片中有一个细节更是令人心惊:
恐怖分子中有一位14岁(也有说16岁)的少年狙击手,第一次狙击的时候干脆利落,先是呼叫迫击炮,逼我军狙击手出来,而不是像很多电影里那样激情“对狙”;第二次出场的时候更是以一打二,在被打掉一只耳朵的前提下依然令我军两位狙击手吃了大亏。
这大概是目前中东各战场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叙利亚阿勒颇、拉卡、大马士革等等地区,这是他们的常态。
片中,蛟龙小队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八人小队最后牺牲两人,重伤两人。其他人也全都不同程度受伤,伤亡率达到了50%以上,但是好在人质和女记者都安全,算是完成了任务。
《黑鹰坠落》展现的是美式主旋律,该片最多展现的就是战争残酷下美国大兵的处境,结尾之处的的“Leave No Man behind”(不丢下任何兄弟)最终带出电影中美式战斗精神;《红海行动中展示的“勇者无惧,强者无敌”是蛟龙突击队核心精神,也是我国海军的宣传片。
3.那些令军迷纠结的细节:是专业还是bug?
这样一部战争片,令军迷们又爱又恨的恐怕就是各种细节,不管是战术上还是武器、操作上。《红海行动》自然也不乏争议,不过局座在采访导演林超贤的时候还是给予了肯定:
《红海行动》确实做到了很多大部分战争片没有做到的细节。比如,很多军迷发现片中我军使用的都是外军武器,确切地说应该是“北约制式武器”。因为海军陆战队是全世界兵种的交流,不同国家的陆战旅都要求自己的部队必须熟悉并会使用各国的武器。
另外,在《国际法》上规定各国军队均不能携带自己的装备进入他国,如果武器带进去就属于入侵行为。但是当外国政府军不能保护我们公民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武器支援。所以,《红海行动》中,在敌方境内作战,才会采用对方口径的武器,这是常规作战需要,也是剧情需要,所以才有“打不完的子弹”,还可以捡对方的补给。
还有一个优秀的细节,虽然在实战中是常规操作,但在电影中却并不多见:尤其体现在片中狙击手的装备和射击动作。
1)在直升机上狙击,采用了狙击枪架在绳子上的方法,最大减小直升机震动对精度的影响,还有在沙漠中两位狙击手对决时,用镜面反光来遮挡对手视线,用枪托顶头盔来制造假目标,这些都是很专业的做法;
2)影片里我军特战队员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就跟平常所见不太一样,枪身上光学瞄准镜的镜头是被一层网眼伪装布遮住的,有观众质疑这是不是摆拍。其实,这是特种部队狙击手野外作战的一个秘密诀窍,用网眼伪装布遮住瞄准镜的镜头,学名叫“滤光格栅”,可以直接套在瞄准镜上,作用是防止反光,避免镜头反光暴露自身目标,同时还不影响射手瞄准;
3)伏击战时,我方狙击手与敌方狙击手周旋,忽然看到迫击炮朝脸上砸来,在万分凶险的情况下,迅速脱帽,挂在枪上,举枪骗狙,再往后撤。在短短几秒钟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躲了炮弹也躲了狙,导致敌方狙击手错过了最佳击杀时机,为蛟龙狙击手规避炮弹转移狙击阵地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另外,不得不说导演对真实的战场进行了不少研究。影片中恐怖分子汽车炸弹的效果非常逼真,爆炸瞬间先掀起原地的的尘土,然后冲击波沿地面把石子掀起,最后形成蘑菇云,完美重现高爆速的效果。林超贤也证实了,片中的汽车炸弹、炸楼、炸山头等爆炸场景都是实拍。
说了这么多,确实难掩老炮儿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只有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时候,才能感同身受。
祝愿祖国日益强大,致敬每一位为共和国流血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