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花园城市——新加坡城市管理

新加坡是热带城市岛国,面积716平方公里,人口约540万人。炼油、化工、造船、电子和机械工业发达,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和谐、生态环境优美。据有关国际机构评估报告显示,新加坡是公认的全球最国际化、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生活素质最好、最宜居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旅游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

城市规划大气超前,城市美丽充满活力

新加坡高度重视规划,一个国家一张蓝图。体现四个特点:一是远见卓识。新加坡的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战略性的概念规划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概念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开发指导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制定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在1997年已完成开发指导规划全境覆盖,全境被划为5个规划区域,再细分为55个规划分区。在交通和绿化方面规划非常大手笔,约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约有23%的国土属于森林或自然保护区。二是权威刚性。新加坡的规划管理具有规划法所赋予的法定效力。规划一旦定下来必需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概念规划只有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约每10年修编一次。三是公开透明。新加坡推行阳光规划,政府会将规划制成丰富多彩的小册子,图文并茂,部长经常深入民间与民众交流,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公众在反馈意见中作出选择。四是注重细节。如建筑物控制规划必需对环境健康、排水、污水排放、污染控制、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设施配套等技术和要求达到标准后,才能获得批准,充分体现人性化。住宅区规划要远离工业区之外,同时考虑容积率、通风和绿化控制指标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加坡城市非常美丽。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寸金寸土,人口密度大,建筑向空中发展多以高层为主。高楼大厦栉比鳞次,气势宏伟,通过规划以及对外观、色彩、间距等的合理布局,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凌乱和压抑。建筑设计十分新颖时尚,立面整洁美观,天际线非常优美、竖向轮廓线分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整个城市非常干净,道路顺畅有序,设施完备设计科学人性化。高楼、绿树、鲜花,还有阳光、沙滩、海浪,整个城市就是一幅美丽的热带风情画。

公共配套完善,处处体现人性化

新加坡路网密度居世界前列,公路、铁路、地铁四通八达,换乘枢纽、红绿灯、电子收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布局合理,人们出行十分方便,很少塞车赌车。新加坡人大都居住组屋,组屋区配套建有学校、商业网点、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社会福利、宗教建筑等设施,人们的衣食住行十分方便。居民住房多为高层高密度,通过街景与景观的巧妙设计,住户并不感到空间压抑;考虑到居民登高观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需要,把楼房顶层辟为公共活动场所,底层架空建成儿童游乐场。完备的设施安排和人性经管理使新加坡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大做绿化文章,国家就是大花园

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国策,有专门的“绿色和蓝色规划”。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总理李光耀亲自倡导并推动植树运动,倡导全民植树种花,并把11月6日定为植树节,2006年开始每两年举办花园节。现在新加坡城市绿化率超过50%,城市园林绿化和森林及自然保护区分别达到国土面积的15%和25%。绿化方面拟订了完善法律规章。在新加坡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中心城区和政府组屋区每隔一个小区域都要保留一块空地开辟成小公园,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一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绿化必需达到总用地的30%-40%,楼房居住区在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现已建成有包括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10多个公园,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民公园以绿色廊道相连,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绿色空间体系。

新加坡城市绿化注重多样性、艺术性、原生态和自然美。绿化以速生高大、枝叶茂盛、遮阳躲雨、不折枝、不容易落叶热带树种为主。主街道、城市快速道路两旁设置宽阔的绿化带,随处可以看到大量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一派热带城市风光。大街小巷见缝插针大量种植各种花卉观赏植物和香花、果树,常年开花、葱绿。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搭配,丰富绿化层次感。只要不妨碍行人和行车安全,绿化带和行道树绝少整齐划一,无刻意修剪的痕迹,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处处呈现出原生态的美和自然野趣。现在的新加坡人走出家门就是公园,走地大街上满眼郁郁葱葱,处处鸟语花香,仿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令人舒心惬意。

法制、科技与教育并重,城市文明有序

新加坡国民素质高,文明礼貌,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观念,市民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没有插队、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整个城市文明有序。一是高度法制化。新加坡以“立法全、执法严”而著称。据统计,现行的法律、法规达400多种,涵盖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到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大街上各种“禁止”、“不准”的警示牌随处可见。如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过马路闯红灯第一次罚款200新元,第二、三次可能被判半年或一年的监禁;抽一根烟很可能抽掉半个月的薪水。对乱扔垃圾者,除处以罚款外,还被责令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字样的特制服装,在电视公开曝光。新加坡至今还保留着比较“野蛮”而严酷的鞭刑。二是注重宣传教育。新加坡是岛国,资源贫乏,他们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十分注重特别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社会公德文明的培养教育。电视台定期会组织专题环境教育活动,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垃圾、文明公德等,从家庭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反复宣传、不厌其烦,长年月久,深入人心。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所有交通要道、地铁、组屋区、公共场所都安装了很多监控探头,相当于城市“警察”;收费公路以建立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实现收费公路不停车收费,以减少车辆停顿,保证车流速度和交通顺畅;主要马路上设立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被禁行。超过90%的垃圾以焚烧处理,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注重社区管理,民众与社会管理热情高

社区是国家和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新加坡从上到下设计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管理体系,推动社区管理。新加坡85%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区,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每个由组屋区大约有 2000~3000 人。社区建设实行统一指导与民主自治并行的原则,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并实施监督管理。社区组织的总机构是人民协会,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基层组织的主管机构,其下设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社区事务,把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反映给政府,并把政府的有关活动安排和政策信息传达给居民。

社区管理由“大众参与”。义工活动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新加坡义工组织很健全,国家义务工中心推动,促进民众以及社群的广泛参与,义工人数约占到全国人数的15%,达近7万人,他们均不计报酬。整合民间团体等社会资源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开展一系列辅导、咨询、教育、转介、援助等,实现政府购买社区服务。 “精英治理社区”,许多基层领袖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他们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积极投身社区管理,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互助、康乐、公益等活动。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激发和鼓励民众参与社区管理乃至国家治理的热情和智慧,培育主人翁责任感和国家共同价值观。自1958年以来,新加坡共发动过反吐痰、大扫除、灭害虫等100多项全国性公民运动,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模式为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调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基础性、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城市开放包容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开放,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十分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包容和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项目选址和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曾是造船和修船中心,到处是低矮破旧的货仓和店铺。后来城市发展,码头周边迅速高楼林立,成为黄金旺地,但政府并没有拆除这些旧建筑,而是将其改造为多元特色的餐馆、酒吧、商店,现在成为新加坡新集购物、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娱乐天堂”,特别是晚上灯火辉煌,波光桥影,气氛十分欢快轻松。新加坡虽然到处高楼林立,但在社区边缘至今仍保保留了许多创国之初的传统住宅,众多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如中国城(ChinaTown)、 印度街(Little India)等 “红屋顶式”的历史街区和英国人早先建造的总督府、高等法院,拉福尔大饭店老楼、火车站等历史建筑,体现着传统与现代艺术、东方与西方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蕴藏着人们对历史的无形回忆和共同情感。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学习,和平共处、文明谦让,使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包容开放和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