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从挂牌成立到现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即将满“两周岁”了。
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哪些成绩?2019年重点工作目标体现在哪?小布随采风团赴舟山现场探访,带大家一起了解~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带来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应逐步显现,切实发挥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作用。
投资贸易领域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商事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常态化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
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企业设立实现即时即办,外资备案全面实行网上通办。
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地13宗。在省内率先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提速5倍,已在全国推广。
创造全国领先的口岸通关服务效率
创新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运输工具(船舶)“一单四报”,船舶进出境申报数据项减少66.7%。
率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和口岸港航通关服务一体化“4+1”功能,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
2018年12月舟山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控制在33.8小时、2.3小时,同比下降65.5%、94.3%,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工作
33条金融政策加快落地实施,人民币资金池业务、NRA账户不落地结汇、外汇支持船用燃料油特色产业等业务积极开展。
2018年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727.9亿元,占全省的比例从前一年的不到1%跃升至12.1%,同比增长18倍,实现跨境人民币累计回流资金386.9亿元。
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建设超常规推进
累计完成投资超800亿元,实现了“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建设目标。基地用海用岛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鱼山大桥顺利完工通车,场地及基建快速推进。
浙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进行设备安装,并开始调试,预计一季度末进行试生产;累计获批两批共9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完成了项目投产前的原料准备。
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对标新加坡,加快推进东北亚船用燃料油加注中心建设,创新开展一船多供、先供后报、一库多供、一船多地供应、跨关区跨港区直供、外锚地供油和“燃+润”组合供应等监管便利化举措。
英国阿格斯公司于2018年12月13日开始对舟山保税船用燃料油现货估价,初步形成保税船用燃料油“舟山价格”。
加快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引进全省首家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挪威船级社、东展航运总部等20余家海事服务企业(机构)注册入驻。
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
积极推动黄泽山油品储运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多元化储运主体,全市油品储存能力达到2879万方。
启动开展LNG产业发展和码头布局规划研究,谋划发展LNG接收、储运、交易,以及LNG下游冷能利用、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积极打造海上LNG登陆中心。
浙沪两地自贸区联动发展加快推进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浙、沪两地自贸试验区在大宗商品贸易交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围绕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连续2年举办世界油商大会,吸引了世界500强中57家国际油气企业、世界前十大石油公司中的8家、世界前十大石化企业、全球五大油气贸易商等国内外重量级油气全产业链企业参会。
通过油商大会累计签约重大项目45个,协议涉及金额2230亿元。
2019年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决胜之年,浙江将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 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0项;
- 全年实现油品贸易量4500万吨以上,油品贸易额2600亿元以上;
- 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突破400万吨,结算量占全国50%以上;
- 实现外轮供应货值20亿美元以上;
- 油品储存能力达到3100万方;
- 确保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额700亿元,力争达到750亿元;
- 进出口总额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