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厉害了!​三周岁的TA,多次创造“全国首个”

今天,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三周年了。三年来,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改革试验任务交出高质量答卷,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全球瞩目,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厚积薄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浙江自贸试验区三年来建设的15个创新亮点,小布为你一一盘点~


争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是国家层面专门为浙江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的开放发展支持措施,为自贸试验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制度安排。


跻身国内第一、全球八大加油港,初步建成国际影响力的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

浙江做到了四个率先:

  • 率先在全国创新保税船用燃料油投资经营新模式。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先后批复9家地方牌照供油企业,积极引进外资、民资,打破行业垄断。
  • 率先在全国创新保税船用燃料油通关便利化模式。创新推出跨关区港区直供、不同税号保税油品混兑等多项全国首创措施。
  • 率先打造形成我国船用燃料油价格指数。与上海期交所开展期现交割模式,会同全球知名能源报价机构阿格斯和普氏能源发布舟山保税船用燃料油价格指数。
  • 率先制定多项保税船用燃料油管理领域的“全国标准”。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船舶燃料油加注系统计量技术规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燃油供应标准合同》,并推广成为全国标准。

  2019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为410万吨,加油通关速度比新加坡还快2小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效率最优、潜力最大的区域,跻身国内第一加油港、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在全国率先开展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企业试点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复2-3家企业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和配额,这是国家首次对贸易企业放开原油进口资质与配额,对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和推动油气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

目前,浙江首张原油贸易牌照已获批复,第二张牌照也已完成公示。

推动国家成品油批发资质审批的全面放开

浙江自2014年起在集聚油品贸易企业方面率先进行了政策创新,试点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先行探索成品油“批发无仓储”经营,激活成品油内贸市场。同时,制定出台《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贸易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和引导。

浙江成为了国内油品贸易企业最为集聚的地区,三年集聚6000余家油品企业开展油品贸易业务,平均注册资本近5000万元,三年累计实现油品贸易额6000亿元以上。最终获得商务部高度认可,直接推动国家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

推动国家出台低硫油出口退税政策

浙江多渠道争取出口退税政策,成功落地全国首票全流程业务。通过有效释放政策红利,在疫情影响下,1-2月全球港口船用燃料油加注量都下降的情况下,浙江自贸试验区加油量逆势上升,同比增长近12.9%,达到64万吨(约合2亿美元)。

近期,得益于出口退税等油品贸易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2月,舟山外贸进出口总值284.3亿元,成为全省唯一保持出口和进出口正增长的地市。


为国家在保税燃料油混兑领域闯出经验

浙江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填补了我国油品混兑调加工贸易业务空白。目前,浙江的混兑政策被国务院向福建、山东等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复制推广。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国领先,大宗商品进出境通关水平国际领先


  • 大宗散货通关水平全国领先。率先试点应用“单一窗口”16大类标准功能及特色服务功能,创新“单一窗口”运输工具(船舶)“一单多报”,实现出口退税、金融服务等功能应用迭代升级。率先落实国家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举措,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限分别压缩至30小时、2小时以内,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小时和3.82小时),推动油品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口岸费用降低20%以上。
  • 船舶进出境效率成为国家标准。建成全国首个船舶进境通关无纸化口岸,船舶进出境通关时间从16小时压缩到2小时,通关便利化与国际接轨,全国领先。
  • 数字口岸水平国际领先。成功打通涉海、涉港、涉船数据。落地全国首单“两步申报”改革试点业务,从企业准备申报到准予提货整个流程仅需1分28秒。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动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一体化。供油效率国际领先,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注全周期供应效率提速50%以上,其中船舶加油通关仅需6小时。


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扩大,成为全省企业跨境融资结算新通道

浙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爆发式增长,三年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700亿元,年均增长近440%。

同时,油品贸易试点政策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开展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便利化程度全国最高。

浙江的跨境融资业务也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1月末资本项下结算量累计1658亿元,有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油气储备规模全国最大,国家能源战略保障能力全国领先

浙江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储备基地,同时推动落实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石油储备体制改革。


综合集成的海事服务产业创新

在全国首创“一船多能”综合海事服务业务、锚地外轮物资供应新模式,同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


民营企业主导的全球规模最大单体工业投资项目——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面投产

该项目是国内单体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各部门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浙石化施工进度打出了“浙江速度”,一期项目仅用4年时间完成投产。

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50亿元。一期已全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累计加工原油778万吨,产值257亿元,二期项目正加快推进,建成后将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

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分销中心,铁矿石年混配量全国第一

浙江构建形成铁矿石分销网络、铁矿石全程物流配送体系,同时推动铁矿石现货交易。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样板

浙江自贸试验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被商务部列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复制。

该制度大幅度提升了审批效率,企业投资类项目申报材料精简80%以上(由原来的286项精减至58项),全流程审批时间提速5倍(由200多个工作日缩减为40个工作日),项目验收时间从至少90天缩减至17个工作日;降低了企业成本,通过施工图联合审查,一年为企业节省费用1800余万元。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程数字化“最后一公里”,单个项目仅竣工图打印扫描流程就为企业节约费用将近10万元。


率先在全国探索油气交易“期现合作”模式

浙江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合作全面展开,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燃料油期现交割业务、打造了全国首个油品“期现合作”报价平台。


连续举办三届世界油商大会

浙江集聚了一批油气企业、引进了一批世界油气巨头、落地了一批重大油气项目。

浙江自贸试验区通过搭建世界油商大会这个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油气领域开放合作日趋深化,合力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充分竞争的多元化油气市场发展格局。

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形成集“放管服”改革、投资贸易、通关监管、法治建设、产业推进、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首创性、特色化、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11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7项,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