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周末48小时|有璞瑄的北京

24HOURS|BEIJING

“穿越人林脚未停,

景山葱茏木犀馨。

紫禁城外路宽畅,

亦步亦趋总关情。”

——《读月楼诗存》

我喜欢这样看窗外的景山。

漫步于周边的街道上,也常能看到景山的万春亭,更多是“望”。内城鲜有高层的建筑,遂使得四十几米高的望春亭成了俯瞰故宫的不可代替之处,才有了那句“云霄千尺倚丹丘,辇下山河一望收”。

此刻,忘春亭与我的视线平齐,遥望故宫的地方,此时被遥望着。“近山不作看山计”,看景若要真切,必须的是距离,距离有了,反而多了分亲密。

景山的左手侧,是紫禁城的一纵宫阙,右侧是从小熟悉的中国美术馆,看它们,也一别了平日的角度。最远方,依稀可见西山山脉,而俯首近观,是老胡同中的民居街坊,门外有晾的衣服,两位大爷在喝着茶下棋.....

往昔时天子人臣与老百姓汇聚的京城图景,就这么一眼便明地陈列在了眼前,并让被称为“神京右臂”的西山做着妥帖的背景——山、宫、居分罗有致,它们皆是京城的魂,又在视线内和谐相依着,真是一幅足能够代表北京的好画面了。

这幅“画面”,是璞瑄的功劳。

“下次还来这里过周末吧”,我站在璞瑄酒店某房间的窗前如是想着。无论对于身居京城的人还是旅行者,它都是不可错过的瑰宝。

━━━━━━━━━━━━━

提到北京璞瑄酒店,会很容易联想到同属于URC酒店集团的上海璞丽酒店,也是我在上海入住最多次的酒店。尽管多年过去,璞丽已不再年轻,可时至今日,在上佳酒店如林的上海,它仍然葆有着自己无可替代的独有魅力。而主打“都会桃源”理念的URC,在北京所创建的新桃源乡,也自然会让拥趸们为之企盼与雀跃。

坐落在王府井大街的璞瑄酒店,其外部建筑物来自于德国建筑大师Ole Scheeren的打造。一眼看去,建筑的基座形态有如箱盒的重叠,果敢、写意,却无突兀之感,外立面上,灰色的玄武岩石块以它的庄严、厚重呼应着所在大街的历史气质与京城胡同的韵味;酒店房间的窗户以圆型透镜的模样点嵌于玄武岩内,同样彰显了北京这座古老之城在现代美学符号下所焕发的新生之态。

入场

和上海的璞丽一样,璞瑄的入口亦“隐”于偏如一隅的竹林之间,让居客在抵达的伊始便体会到酒店潜然而生、不疾不徐的隐秘哲学。门口的五对门墩,取材于老北京深宅大院前的石雕门槛,体现着“宾至如归”的待客之理。

推门而入,首层空间是让居客短暂驻足的休憩区域,这里布陈的中式家居组合来自于“上下”,其中的中式椅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家居,来自于碳纤维的打造,在简约、洗练的怀古形态下,有着一抹老家具难见的轻盈纤美。

电梯厅悬挂着国内当代画家仇德树先生的山水画作《山高水长》,轻浅墨色备足了水墨神韵,与内敛的空间交相辉映。酒店中展陈的大多艺术作品,都来自于同楼的嘉德艺术中心的悉心挑选。

迎面而来的服务生的衣着鞋履,同样来自于“上下”,同样是当代设计中升华了中式典雅的韵味,且令“人”与“场”和谐对应。

前厅

乘电梯上至前台楼层,我很喜欢电梯内按键的镂空面板,如此精妙的小设计在璞瑄的空间中比比皆是,细节微小,却过目不忘。

昔日上海璞丽酒店中的多处灵感,在璞瑄中得到了完好的延续。世人皆知璞丽地面上铺装的紫禁城金砖,此次也在离紫禁城不远的璞瑄酒店找到的更好的归宿。从宏观上对中国文化进行壮阔的表达,转为对在地的文化有了更亲切的致敬,金砖在此,定是更为恰如其分。

这次璞瑄并未使用璞丽标志性的长桌前台,但前台正面落地窗的景观布陈却保存依稀,前台和两侧过道所包笼的,是中庭的水景庭院,正方形态呼应了中国文化的中轴对称之道,水与院落的交错,也让我想起传统四合院中带水池的后花园。

酒店的灯光设计来自于The Flaming Beacon的特别定制,传统中式灯具样式的设计灯具点睛于场内,在光影错落的明暗之间呈现出如梦似幻的都会桃源氛围。

璞瑄酒店的空间设计来自于MQ studio,作为URC集团的最新篇章,空间中的借景、留白之法已极为纯熟,无可挑剔的景画层次,极简又充满禅意的视觉语言,将现代美学与古老之韵举重若轻般化为一格,都表达了璞瑄非凡的底蕴、胸怀与世界观。

经过用建筑材料所造的艺术品《镜像缘》——两棵松树的形态,指代的便是同楼而生的璞瑄酒店和嘉德艺术中心——便乘无声电梯步入了客房,值得一提的是,客房门上的黑色按钮亦为酒店亮点之一,服务生只需要按此按钮便可以得知室内有无客人,绝不会打扰客人,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设计之一。

雅房

酒店中设有92间客房和24间套房,室内同样是当代设计和古意之韵的绝妙融汇,室内整体色调淡而不寡,素亦有神,皮制、木、棉麻巧而运用,烘托出雅致、温润的舒适感。室内家俬也有多款出于“上下”。

而全室标配的Loewe电视、PG浴缸华而不俗;金属网状屏风、床边三座装饰雕塑和麻布包裹的墙面都为房间加了巧妙的点缀。而树枝形态的加热毛巾架、七种光线调节、La Bottega定制款备品也深得我心。另外,我很欣赏格局中一条凸出长道布成休憩空间的设计,也是遥望窗外暮云、浅酌杯中之酒时的最好方位。

窗外之景,无疑也是房间的一部分,文首所提的窗景,让我从彼侧遥望着这座熟悉的城市,恍惚而愉悦,也是这座酒店给予我的最大馈赠。

富春居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不仅为设计师提供着非凡的设计灵感,还成就了这里的中餐厅“富春居”之名。

不高的挑高,美丽之灯令光影散落,让空间尽显出暧昧、典雅与奢靡。

这是我在北京最爱的中餐厅之一。菜单并不冗长,菜品不算繁多,却更透露出主厨的务实和对菜品的精研。

这里的出品以粤菜和中式融合菜品为主,不少潮汕经典都值得尝试。鲜卤黄油鹅肝用卤汁充分侵泡后,已饱满吸收后者之味,入口在醇厚温润又很是清澈,是好卤的象征;

“黄瓜竹子”,黄瓜和竹笋的造型巧夺天工,入口清爽得干净利落,令人心悦。

陈皮一口牛用了五年茂名陈皮,滋味丰腴,软嫩回香。

龙井手拆凤尾虾,自然是龙井虾仁的改进版。关于这道菜,此前我只欣赏香港天香楼那道有些油爆感觉的龙井虾仁,普通食肆所做的版本,大都只是将茶叶冲泡后简单和虾仁炒制,高温后茶香已无迹可寻,只得凡品,可富春居的出品却给了我惊喜,既未循规蹈矩,也没有效仿天香楼,而是用现浇茶叶的方式为虾仁增加了额外的茶香,清雅与淡美曼妙交织,又毫不造作,是富春居的不可错过之作。

此外,沙姜走地鸡也是油感与鸡肉香气交汇得当;脆皮乳鸽出品无懈可击,不逊于任何世间名店;蒜香风沙腩肉的肉香辉映完美,蒜香味浓,也毫不油腻;脆皮牛腩的焦嫩恰到好处,红梅做配汁,酸甜中和,比起京季满是南洋风情的咖喱版本要喜欢不少。

菜品的水准外,富春居的摆盘也值得一夸,无庸俗的布陈,又擅用巧思,部分菜品有了点自成一派的风范,在国内中餐厅越来越同质化、“南北同源”的今天,相当不易。

左岸 RIVE GAUCHE

酒店中的西餐厅左岸( RIVE GAUCHE ),由上海紫外线的前副主厨Ivan Miguez坐镇,Ivan Miguez曾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也有着一半中国血统,对于在北京开一家法餐厅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RIVE GAUCHE当然不是正统的法餐,而是不拘一格、又不失正统基底的法式小酒馆,这从餐厅入口处黑白马赛克拼接的小招牌就能体现出来。

作为一家因本地之魂而生的酒店中的西餐厅,RIVE GAUCHE同样没有忘记将在地文化元素轻柔融入菜品中。这也是此前曾经为修习游历八方的Ivan Miguez的所长之处。和紫外线相比,Ivan Miguez对RIVE GAUCHE的菜品自然有了更多主张权(菜单的插画是Ivan亲笔手绘的作品)。这从餐前面包搭配的腐乳黄油便可见一斑。而鸭肉配合上绍兴黄酒的组合也完全体现了他对融合之意的贯彻。

和富春居一样,RIVE GAUCHE也呈现出了几乎无懈可击的鸽子,鸽肉火候好在一瞬,入口柔软,浓香的酱汁完全透入其内,在北京绝对算是地道的上乘之作,也觉得并不逊于巴黎Epicure、新加坡Odette和东京CHIUnE的美味鸽子了。

而几十种香料经过近两日腌制的牛肋肉也是让人不虚此行的一品。搭配的是餐厅的副主厨Julien在JOEL ROBUCHOU习得的经典土豆泥,美味中透着久违的亲切。

除了正餐外,我们也可以和朋友与家人轻松享用RIVE GAUCHE的下午茶,在班尼迪蛋、胡萝卜汤、巴约那火腿和熔岩巧克力的风味与甜美中度过安适的半日时光。

遥水疗

URC集团也将他们开创的遥水疗放进了璞瑄酒店中,让在都市内身生疲意的人们在此得到温柔抚慰。经过一个光影错落的美丽过道即可抵达,无性别的水疗中心内使用了来自法国LVMH集团研发的——融合中式传统医理与法式美容艺术的奢侈护肤品牌 “茶灵” (CHALING) 及水疗行业先驱品牌之一、源于意大利的 “舒适地带” (COMFORT ZONE) 有机配方,再度用软性的方式印证了璞瑄酒店对于本土元素的尊崇之心。

茶轩/璞瑄汇

除了在房间内,璞瑄的茶轩也是能够远观景山万春亭的绝佳地界。于桃源般安谧一处,观京城的动人轮廓,是璞瑄为我们奉上的欣赏妙境。另外,茶轩中除了别具风格的中式下午茶之外,也有正统茶道表演可选。

除了茶轩,八层的璞瑄汇也体现着璞瑄细致入微的服务之道。那里不仅设有室内休憩处与户外庭园,也有图书馆供我们饱览群书。更重要的是,24小时的德国Bulthaup现代家庭厨房,也可以随时响应居客们的餐饮需求。

━━━━━━━━━━━━━

无论对久而流连的常访之人,还是仅得一次邂逅的匆匆过客,北京的璞瑄都会为我们留下只属于这座城市的惊鸿一瞥。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那些珍如玉石的传统之物和备感亲切的在地元素,到底可以在全新美学的表达下被推升至何种境韵。不夸张地说,因为这座酒店的存在,这座千年城市的品格仿佛也多了非凡的一色。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爱,加了一个全新的、动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