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学术表现不再是最重要的,大大地刺激了中国家长们的心。
学术不排第一,什么排第一?
疫情到底对之后的高校招生产生哪些影响?
美国大学看重的素质如何解读?
我们知道,目前超半数以上美国大学,包括所有常春藤大学已经明确表示,不再需要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这一现象经过几个月的发酵讨论,仍没有定论,一半人说只是暂时的,甚至标化考试高分会成为更有力的附加值;另一半人却认为软实力的重要性大幅度上升,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潮又将袭来。
未来高等教育看重的学生素质,究竟会有怎样的倾斜呢?
招生官的新标准,和你想象的差多少?
先仔细看一看这次新的招生指引展示了怎样的信息:自我照顾和照顾他人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学术表现的地位则位于之后,强调对他人和对家庭的贡献。
招生录取所遵循的五大标准:
① Self-care(自我照顾)
自我照顾成为了第一条标准。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学生如何安排自身生活和应对危机会,会成为高校在接下来的招生工作中关注的重要部分。声明表示看到在特殊时期很多学生挣扎于经济困难和生存险境之中,所以鼓励学生对自己“be gentle”(温和一点),但如何去评判“gentle”的反应,暂无法得知。
② Academic work(学术表现)
在学术表现中校方强调的是:“我们将在出现障碍的背景下综合评估你的学术成就”。公平依然是招生中最为看重的原则,诸多高校选择至少在2021年申请中将标化列为可选,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③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
这条不单纯指向疫情期间的贡献,还包括疫情之外的其他社会参与。指引表示“我们的兴趣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一个新项目或展示领导力,而是学生的贡献或服务对自身或其他人来说,是否真实和具有意义”,学生在社会事务参与中经历的困难和应对,将会更受到招生官的重视。
④ Family contributions(家庭贡献)
对家庭的贡献被排在了课外活动之前,显然相较于去非洲草原,院校更鼓励学生将对身边家庭的关注和贡献表现出来。
⑤ 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
由于疫情,各种活动都受到影响,学校在评价课外活动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学生申请时不会因为没有参加课外或暑期活动,而在录取时受影响。大学招生从不看重特定的课外活动或者暑期经历,而是把学生的所表现的责任作为有价值的考量,这在疫情时代尤其重要。
(原文地址:https://mcc.gse.harvard.edu/resources-for-colleges/endorse-care-counts-in-crisis-college-admissions-deans-respond-to-covid-19)
招生官强调,学生要呈现自己在面对疫情困境时,遇到哪些学业上的困难,如何努力的;强调学生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更重视学生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所体现的责任感,对家庭、社区及他人的贡献。
危机之中的学生们:
先是公民,再是申请竞争者
尽管指引没有给出明显的招生转向,但从原文比例可以看出,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是谈论最多的部分。
疫情并没有按早先的乐观期待,在夏天结束。北京再次出现反弹,美国出现日增确诊超5万例,澳大利亚突发单日增长确诊77例……《Science》的最新报告预计,无论是否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也就是说,疫情不会是转瞬即逝的热点,它会成为不仅是医疗生活、而且公共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
202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灾难和社会事件远不止于疫情——
澳洲大火:
(图片来源: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诺里尔斯克柴油泄漏:
(图片来源:Wikipedia相关词条)
美国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冲突:
(图片来源:路透社)
社会接二连三的危机,让我们很难置身事外。比如留学生,疫情、暴乱、国际关系,每件事都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在全球化趋向收紧甚至翻转的当下,我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修炼成为全球化公民。
但在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过程中,由于大家更看重技术和成绩的培养,较少鼓励去关注和讨论社会事务,导致中国孩子在应对公共事务时,既缺乏同理心,行动力也有所不足。“这个社会与我何关”、“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我做的事是否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之类的问题,可能想都没想过。
这在某种程度上进而导致招生官出现“刻板印象”:中国学生分数突出,学术功底扎实,却缺乏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行动,相比“美国好学生”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略逊一筹。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曾说过,今天的学校等于明天的社会,美国大学建校的初衷就是为了更自由公平的社会而培养接班人。因此对社会的关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
每个人都应该发声,机会在哪里?
中国学生缺乏公民意识,一方面在于谈论社会话题很容易受阻,另一方面局限在校园教育环境中,直面社会问题的机会太少。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产生兴趣,但发现相关知识的供给仍有限。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十几年前那个几乎没有中介帮忙找活动、又缺乏信息和资源的非省会三线小城市,成功突围传统体制内路线,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攻读数学专业,后先后在莱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进入高盛成为交易员。
当我和她聊到曾经的经历时,她十分感慨小城市大城市教育资源不平均,但有幸争取到了一个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机会,感受到北京上海的同学们在想什么怎么计划人生,彻底打开了她的世界。
每个委员会的主席,他们都是大学生,而且蛮多是欧美名校,会给我们推荐书单啊纪录片啊,打开了新的思维模式;
在MUN体验到完全不同的友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到现在还经常联系、讨论社会和生活;
会议本身的提案过程,能练习思维能力、书面英语、演讲能力等等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
身处不同立场的人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在懂得“对立的必然性”的基础上,包容理解、游说辩论,最大程度地去抱持善意,在对立中尽可能找到共同的出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之下,模拟联合国是能够带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并给予他们发声和思考的最好机会!
由英锐国际教育联合NSDA(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独家举办的模联赛事——EMUN,此次带来全新的2020EMUN模联夏令营活动!
作为中国区域最早推广中学生演讲、辩论先行者,英锐教育也是模联实践的大前辈。不断革新模拟联合国的形式,力图通过创新激发代表们最大的创造力。也借由此让更多学生走入到社会议题的关注与讨论之中,发现自身在世界舞台能够发挥的作用、和能够做出的改变。
(2020EMUN冬季峰会精彩回顾)
此次夏令营活动导师皆出身海外名校模联校队,时事辩题加上专业学习,教会学生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我们未来的影响,以及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让自己、让大家更清晰地意识到:我们能做什么、能为国家做什么、能怎么去做!
名额有限,现在报名还享早鸟优惠价
赶快扫描海报二维码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