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谈首个非物质文化节日端午节,看屈原如何在粽香中漫步

前言:

端午是神话般的艺术,是乾坤中飞龙在天的艳阳之端,中正之象,这是龙的传言,天象中最为玄妙的语言; 端午是天地间日月神秀的演绎,是宇宙星球的畅想,带给世人一个时令,预示着烈日的来临;端午是一首从楚国飘来的浪漫诗,粽香香兮其味远兮,吾将端午而探索。

龙舟竞渡,划桨弄书墨,鼓声传千里,呐喊震耳鸣;粽香弥漫,祈求驱邪,祭祀龙神;山花烂漫处牛羊遍野,夏意浓浓,灯火阑珊处,佳肴飘香,幸福日子欢声笑语;临河眺望,风筝空中微笑,翩翩弄清影;乡村之夜,柳条迎客手五色,丝带掌中舞……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细胞,注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一起成长,一起诉说着中国至善至纯的美好故事。

一、“端午” 寥寥两个字,且包含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魅力。

《说文》中曰:“端,直也”,从人类文明有了文化记载开始,这个字就被赋予了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立山而端,端庄正直,犹如泰山一般,也仿佛悬挂在宇宙的太阳,让万物皆分阴阳,艳阳正中,端端而立,首望星空,和风端详,日用星火,以正仲夏。

“午”,冒地而出,牛气冲天,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谓之“午”是从“生”演变而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天干相配,和地支平起,立杆为影,正午合二为一,古人用午计时,也用午来代表中,午夜和正午就是中的意思,同时也和五行不谋而合,午火气热,属性也。

有了以上的文化底蕴,就不难理解端午节的意思了,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仲夏,端有“初”的意思,也有直立中的含义,仲夏之日,万物皆盛,太阳直射,尔后驶入一个美好的烈日旺季,故而是开端,同时仲夏后,万花凋谢,五谷成熟将会成为盘中餐,对于凋零的万物自然也是一种悲壮,开始也是迈向结束,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我国最具文化的四大传统节日,尤其是端午节,天象所致,万物轮回,星语文化,人间文学,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源远流长。

二、龙的传人,总有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铸就端午节的由来

为何一直以来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这就是最古老的中国文化,《易经》中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这就是所说的飞龙在天,恐龙是存在的,但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龙其实只是一个传说,是一种精神默拜,是对大自然的崇尚,古代对地震、雷电风雨等自然现象难以理解,加上其破坏力极大,闪电时经常出现一些比较独特的画面,并伴随着大雨倾盆,古人以为这是一种未知力量在作怪,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就将此画面他定义为龙,在心中认为龙就是古代四灵之一,最为后来就产生了龙图腾,也就有了祭祀龙这一说法。从此龙文化在神州大地蔓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龙不仅是文化,更是权利和尊严,漫长的历史演绎着多少真龙天子,龙的传人也就随着古老的东方文化而至今被人提起……

端午节这一天正好是《周易》中所说的乾卦,是中正的一卦,是个黄道吉日,按照古人说的福祸所伏,福祸所倚的道理,端午即使一个好日子也是一个不好的日子,好日子纪念是为了欢庆,不好的日子祭祀是为了辟邪,所以五月五也有恶月恶日的说法,不管咋样,这种祭祀龙图腾的端午节习俗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端午节的由来。

三、屈原为国捐躯,从此端午怀念,粽香弥漫,如同楚辞一样源远流长。

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皇帝选黄道登基,大赦天下,这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祭祀之俗早已逝去,也就意味着端午节源于何代也无从考究,纪念屈原一说成为了最为有力的说法之一。

屈原是战国末年楚国诗人,官至“左徒”,面对楚国的衰落,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腔抱负毁在了大臣和宠妃的嫉妒谗言上,遭到放逐,公元278年,秦始皇攻破楚国,面对亡国之恨和爱国之情,屈原悲愤不已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恰好是五月五日。

如果没有《离骚》,或许屈原会慢慢被人遗忘,正是因为这本继承和发扬了《诗经》而写出的文学作品,将现实和幻想交织在一起,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忠诚的爱国感情都有体现,无韵之离骚,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李白也望尘莫及,是中国人民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纪念屈原也就在情理之中,家国思想和爱国情怀让后世对屈原产生了无比的敬仰和怀念。

也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等的说法,也不能否定,都是从爱国尽孝的传统美德说起的,因为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和传说故事,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和道不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节日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四、龙舟河中舞,“乡殊俗,国异礼”,习俗传千古。

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就要提起“乡殊俗,国异礼”的现象,其实这就是一种南北文化差异,古代历史分分合合,统一和分裂并存,尤其是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国家四分五裂,文化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这一现象就不足为奇,就拿端午节来说。中原地区习俗和南方习俗就有很大的区别,中原地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主要活动自然就是驱邪避恶。战国时期百家思想对后世各地习俗有很大的影响。

端午节这一天,各地习俗都是不一样,最让人想到的就是赛龙舟,其实这个习俗在屈原之前就有了,是南方祭祀文化中的一个支流,因为他们是水乡之地,对于水比北方更加情有独钟,南方珠江流域也是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他们对于龙图腾的崇拜就如草原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一样,赛龙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自己能够飞黄腾达,飞龙在天,这一天更期望雨中赛龙舟,更加有意义,可以洗刷各种不祥之兆,因为南方潮湿,容易产生皮肤病,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代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祈求平安。

端午节习俗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吃“粽子”,粽子是中国一大传统美食,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后世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更加有文化韵味,这一习俗盛行于源于魏晋南北朝,是用竹筒装后烤熟的,古人讲究人死留个全尸,屈原投江了,人们希望屈原能和粽子一样有个竹筒包裹着,也不至于被鱼虾吃掉,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所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乃至于后世。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端午节习俗,譬如,挂艾草提神防止邪气入侵;佩戴绣上图案的香囊寓意吉祥;手脚拴上五色彩线表示一旦邪气入侵,就可以拴住五毒;同时还要在耳朵上抹上薰香防止蚊虫叮咬;甚至有的地方带葫芦寓意福禄。

五、离骚和粽香漂洋过海,漫步全球,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以其特有的文化意义和国际社会影响力,被联合国评选列入《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的非遗节日,现在端午节从2008年起成为了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之所以如此重视,最大的意义就是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

纪念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的那种爱国情结和难能可贵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他释放人性的精神壮丽,具有斗争的坚定意志,这种强大的人格精神和博大的心胸,加上那一首离骚,是在文化的发展中进行着创新和改革,在唤醒着民族人开拓创新,走向未来,给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新的力量,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所以端午节的意义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有很多很多。

总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影响广泛,全球各地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不管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端午节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节日,朝鲜摔跤;新加坡、越南吃粽子;美国德国英国赛龙舟,端午气息带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漂洋过海,讲述着一个个中国故事,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文化节日。

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人人有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不屈,其思想和精神源远流长,与江水共眠,用充满文化的水蒸出浓香的粽子,吃起来全是“墨水”味。文化端午节,粽香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