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作为济南市今后五年发展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提上了议事日程。荣膺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志在问鼎“文明典范城市”的济南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坐标上找到了自己的方位。
什么是“城市软实力”?当你漫步于抗疫初战告捷的五月济南,聆听着“山泉湖河城”的变奏,感受着文明城市的风土人情,你会豁然开朗,领悟到济南的软实力不仅来自于泉城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还来自于大明湖畔莹莹煜煜、翩然起舞的柳丝,来自于对面沙洲上唐代诗圣杜甫和北海太守李邕曾经在此把酒赋诗的历下亭;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李清照曾“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010年9月17日,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刘太格在济南市举办的首届21世纪城市发展论坛上提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紫禁城”。这个“紫禁城”就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以及在此基础上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品格和气质,是一个城市赖以放大自身软实力的本钱。每一处文化遗产的兴衰都与城市的发展、生养于兹的人们的情感纽带和长远福祉休戚相关。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城市记忆的修复和对城市精神的弘扬,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和文明素质的生动体现。
泰山岩岩,黄河汤汤,济南宛若一颗熠熠生辉的翡翠,镶嵌在岱脉与大河之间。一部济南建城史就是一部济水之滨、大河之畔、泉涌之地的人居生态发展史。离开了水,济南的历史就无从着墨;离开了山,济南的故事就无从讲起。翻开鲁国编年史《春秋》,你可寻觅到“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趵突泉;也可领略到齐晋鞍之战中晋军设围齐军“三周华不注”的华山。李白赞叹华山之美“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一句还忘不了鹊山湖中的荷花。难怪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认为“济南潇洒似江南”,而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则惊呼“济南山水天下无”。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这个文化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它是嵌入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文化,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是城市的“里子”;不仅是停留在文字、绘画、声音等符号载体里面的相对静态的文化,更是贯穿在生态、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为动态生长状态的文化,它跟城市共同构成一个人居生态有机体。归根结蒂,构成这个有机体的核心还是城市里日夜守望、日夜奔忙的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要落脚到人的素质的提升。作为统领协调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部机关干部要把自身能力建设放在首位。
一是鉴识力。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在论及文明互鉴时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化用于对城市软实力的挖掘提升上,作为宣传思想干部的确首先要提升自身对城市文化富矿的鉴识力,善于从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城市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传播美;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其他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优长,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历史已经证明,小到城市,大到国家,文明、文化互鉴的不二法则是一种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另一种文化,在相互的交融中各自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并且从另一种文化的存在中,确定自己的存在理由。
二是创造力。“两创”的核心在于创造和创新。一个城市如果仅仅陶醉于文化资源的优势,而缺乏现代运作的优势,缺乏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探索,其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就缺乏后劲。困守着“一庭秋色古黄虞”,沉醉于“四壁书声小邹鲁”,何来创造和创新?因此,济南市文化产业亟需异军突起,为泉城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历史走向未来,展开又一飞翔的羽翼。
三是引领力。今年,济南市以96.88分的优异成绩,连续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年度测评第1名,成功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无独有偶,截至去年年底,济南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2020年初的360多家增加到479家;营收689.2亿元,同比增长13.14%。这些亮眼的成绩说明,面对疫情对文旅产业的不利影响,济南市文化软实力呈现令人鼓舞的逆势上升势头没有改变,应适时考虑如何抓住机会使济南市成为区域性城市软实力长跑团队的领跑者。个人认为,应首先强化机会活用意识,打破线性思维的桎梏,于志在必得“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同时,把握时机,乘势赋能升级城市软实力,调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针,全方位地将城市软实力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通讯员: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