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茶网 资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被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茶在当下还略显疲态。
曾经辉煌的中国茶为何渐渐失去往昔的风采,很多人归结于中国茶行业品牌化程度低,不仅缺乏响当当的品牌,更缺乏标准化,如今依然还只能称得上产茶大国、茶原料输出大国。
行业品牌化程度低 消费者的认知混乱
为什么喝茶的年轻人还是不多?
买茶难,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不留神就成了冤大头;
喝茶也不容易,烧水洗杯、拿捏水温、泡茶,既费时间也需要技术;一次放多少茶叶,4g,8g...要拿个电子秤?这感觉就是在做实验,尤其当着朋友的面,泡茶的想法还是放弃吧。
还有那些“定位高端”的古色古香茶馆,这都是浓浓的中式茶艺风,一次消费动辄上千元,这种消费场景,大部分年轻人去不起,也不愿意去,因为即便不买饮料,也有“喜茶”、“奈雪的茶”这样便捷又时尚的品饮选择。
于是,多数年轻人眼里的茶,是繁琐而冗长,跟时尚、个性、便捷似乎都无关,年轻人自然离茶越来越远了。
无论是普通的沏茶还是茶道表演,泡茶技巧、文化、茶的品种...这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可都是一道道技术门槛,茶文化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认知壁垒,还夹杂着各种市场乱象,观者会觉得被拒千里之外,导致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对茶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和不信任。
在卖茶这件事上 茶品牌被别人玩的风生水起
不得不说,在卖茶这件事上,外国朋友还是很有一套的。
先抛开众人皆知的立顿不说,如果说茶行业里像星巴克的茶企,那就是Teavana,它本身没有茶园或者生产加工类的重资产,只是从世界各地采购茶叶——进行配置——创建品牌——分销出售的模式,就做成了茶行业里的佼佼者,后来被星巴克收购;在消费者眼里,这是一家头顶Teavana的LOGO但非常“星巴克”的茶馆。
当然,还有那个著名的TWG Tea,来自美国的Maranda Barnes和来自摩洛哥的Taha Bouqdib这两个外国人,在几乎没有农业和茶文化的新加坡创立的茶叶品牌,把茶卖出了奢侈级的水准。
短短数年间,TWG Tea的辐射网络已遍布中美英澳等全球多个国家;店铺开遍纽约、伦敦、东京、上海等大都市的顶级商场,并为新加坡航空、全日空航空等公司航班的头等舱提供茶品,成为公认的“茶饮奢侈品”。
可以说,TWG Tea的发展,就是一部“茶叶奢侈品”诞生记,这也是国内茶品牌羡慕不已的地方。兴茶君相信,TWG Tea在打造时髦和现代的茶文化方面,会触动不少品牌茶企的神经,这不正是我们国内不少品牌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吗?
在探索茶饮时尚变革的路上,同样的路,不同的人,走着走着就变了,我们国内一些定位高端、定位奢侈路线的茶品牌,还是通过讲故事、通过价格来标榜体现,天价茶,名优茶都是高高在上、贵得离谱。你说,这是优雅奢侈风,还是土豪风?
你的产品或品牌 能否让用户感受到“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是中国茶太老了吗?当然是卖茶的方式太陈旧了。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都在发生改变的时候,茶的商业生态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自然需要升级。
所以说,“消费升级”这个词,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解释。
有句话,兴茶君非常认同——在消费升级里,用户对于品牌的心态可以理解为:我不管你有多好,我只在乎你可以让我变得有多好。
其实,国内茶行业很多从业者对于立顿等国外品牌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从品牌影响力来说,茶企对立顿是羡慕有加,但是说到其产品,大部分会嗤之以鼻。
只是,中国茶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3000亿的茶叶零售市场里,并不缺乏好产品,但挑不出几个如雷贯耳的品牌。
看到这里,如果你身处茶行业的某家企业,不妨问自己和同事们这样一些问题:
- 使用我们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感觉到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 你的产品和品牌可以成为消费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吗?
- 可以带给用户Better Me的感受吗?
- 用户愿意在使用你的产品时发朋友圈吗?
所以,无论是立顿,还是TWG Tea的发展路线,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小罐茶、双陈普洱、大益金柑普、五正熟茶,喜茶等品牌,在市场化、品牌化的革新道路上,给整个茶行业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思考,不管是产业链布局还是打造明星产品,实际上,并非是要抛弃传统的茶文化,而是要如何打破束缚,追求创新,打磨细节,将品牌调性一一呈现。
茶在我国被称为“国饮”,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何通过品牌、产品去吸引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企业需要跨越的障碍并不少,但当下,我们看到这种改变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