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极简主义始终存在于亚洲”,去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感受空间、物体和光

Sopheap Pich,Cargo,2018,Bamboo, rattan and metal,2 parts, each 253 x 597 x 244 cm,Collection of the artist,? Sopheap Pich

新加坡。“如果我们以普遍理解的20世纪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极简主义运动未曾在亚洲发生。在欧洲和美国,这一运动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观念艺术和其他后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的转折时期。”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陈维德(Eugene Tan)在近期举行的展览“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开幕现场说,他也是该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然而,从全球艺术史的角度看,“极简主义始终存在于亚洲,尤其亚洲艺术中观念化的体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极简主义与亚洲的联系始终是暧昧的,我们希望这场展览能够探索极简主义与亚洲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在历史层面上重新建立我们对于极简主义的理解,并理解它对当代艺术实践产生的影响。”陈维德说。

Martin Creed,Work No. 1343,2012,Furniture, tableware and lamps,Dimensions variable,Work No. 840,2007,Emulsion on wall,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Wirth ? Martin Creed.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8,The installation ismade possible with the support of Coca-Cola Singapore

展览“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与艺术科学博物馆(Art Science Museum)在两个机构的主场馆合作举办,将持续展出至2019年4月。这场大规模的展览被定位为东南亚首场极简主义主题展览,也是该地区艺术家首次参与的大型极简主义艺术展览。展览在两处场地共展出了80余位来自欧洲、美国、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艺术家和40位作曲人的约150件作品,其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有刘建华、王剑、宋冬、谭平、张羽、周宏斌等。

Olafur Eliasson,Seu corpo da obra (Your Body of Work),2011,Photo by Marina Bay Sands

展览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探索了极简主义运动自1950年代在西方发迹以来的变革和在全球范围的流变;在艺术科学博物馆的部分则将极简主义分解为“重复”“材料”“声音”“色彩与形式”“空虚”等支线主题。“展览的两个部分互相衬托,将极简主义放在不同的语境、情境中进行差异化的解读。”展览策展人之一,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副馆长拉塞尔·斯托勒(Russell Storer)表示。

20世纪的艺术挑战

在西方艺术史中,极简主义通常指1960年代在纽约兴盛的艺术倾向,其代表性体现于重复的几何形式和以工业化、流程化的形式使用材料。经典的极简主义追求材料的基本属性,并借此去除艺术作品中的个人表达,乃至艺术家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迹。

Anish Kapoor,To Reflect an Intimate Part of the Red,1981,photo by Marina Bay Sands

极简主义发生于西方社会起伏不定的时期,二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是的艺术家对艺术的定义产生了怀疑。这场运动也最终导向了观念艺术、表演、装置的发展,并将艺术与社会、经济、政治上下文联系在一起。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展览从19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尾声为开端,将重点置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等艺术家的色域绘画,还包括了1958年移居纽约的日本艺术家桑山忠明的作品。展览指出,这一时期的绘画受到了禅宗的影响,大幅面的平面绘画和深邃的色彩都试图引发观看者的冥想体验。

Dan Flavin, monument for V. Tatlin #43,1966–1969, Cool white fluorescent light, 243.8 x 61 x 11.4 cm, JPMorganChase Art Collection, “monument”for V. Tatlin, 1966, Cool white fluorescent light, 365.8 x 71.1 x 12.7 cm, Gift of Virginia Dwan,Collection of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 2018 Stephen Flav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 New York

展览回顾了极简主义在纽约、伦敦等艺术核心地带的发展,并延伸到后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时期和流派,涉及诸如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丹·弗莱文(Dan Flavin)、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等现代艺术大师材料和媒介多样的绘画、雕塑、装置和录像作品。

林真金,《柱 1971-72》,1971-72年

与此同时,展览强调了来自亚洲的创作者与极简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们的作品加入了主流的艺术史叙事线索中。这些艺术家凭借他们各自的国家与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联系,受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艺术运动的影响,其中包括留英的新加坡女性雕塑家林真金(Kim Lim)、旅居欧美的菲律宾裔艺术家大卫·曼德拉(David Medalla)、求学伦敦的新加坡艺术家唐大雾(Tang Da Wu)等。

Donald Judd, Untitled (Six Boxes), 1974,photo by Marina Bay Sands

此外,展览也重点关照了日本现代艺术。在极简主义层面,日本1960年代末崛起的以“物派”为代表的艺术实践相对独立发展,又与同时期西方的艺术进程有诸多共性和关联。从这里出发,佛教及其观念成为了联系东西方极简主义艺术的关键。在“极简主义与佛教”单元,展览将1950年代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佛教禅宗和华严宗发表的演讲标记为关键事件,指出了它对约翰·凯奇(John Cage)、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等艺术家造成的直接影响。禅宗理念重新塑造了东西方艺术家对于材料、表达和生产方式的理解。

艾默格林和德拉格赛特(Elmgreen & Dragset)的作品在展览现场

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极简主义几经变化,在不断被创作者理解、反叛、回溯的同时,它也渗透到了工业生产、设计、生活方式等诸多层面。对于今天的创作者来说,极简主义的影响不仅仅来自艺术本身。正如来自北欧的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和德拉格赛特(Elmgreen & Dragset)所说,他们的创作也受到了极简主义建筑和设计史的影响。“像我们这一辈1990年代开始创作的艺术家则试图腐蚀极简主义的概念,将它感染、转向,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迈克尔·艾默格林(Michael Elmgree)说。

现代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对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来说,“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是该机构以展览的形式探索20世纪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并不断尝试审视现代艺术的重要性及其与亚洲的关联。“作为一家着眼19世纪到20世纪现代艺术的机构,在公共教育的层面上,这场展览可以让我们的观众了解艺术历史的发展,以及东南亚如何与世界相关联。”陈维德说。

刘建华,《白纸》,2006-2018,Porcelain,3 parts, each 200 x 120 x 0.8 cm,Collection of the artist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这场展览“通过科学的系统分析获得认知,这样的认知是以西方的语言系统看待艺术发展的线索。但是艺术到今天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不同的认识途径,身处非西方主流系统的艺术家,都在努力地寻找其他的可能性,以及有异于西方发展线索的语言系统。”参展艺术家刘建华说。

Ai Weiwei,Sunflower Seeds,2010,Porcelain,Display dimensions variable,Purchased with assistance from Tate International Council, the American Patrons of Tate, the Art Fund, and Stephen and Yana Peel 2012,Collection of Tate ? Ai Weiwei

“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在东西方现代艺术的互文上做出了贡献,也打开了展览和机构在全球艺术视野中对现代艺术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叙事方式的讨论。“比如,日本的物派,”刘建华说,“我始终认为它是有别于西方的。实际上,1960年代,日本的物派,美国的极少主义,意大利的贫穷艺术,这三场艺术潮流的时间点相似。从形式上看,它们是有联系的,但从文化哲学背景和出发点来看,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还是有可能性和空间来阐释‘极少主义’之外的艺术发展。”

Mona Hatoum,Impenetrable,2009,Black finished steel and fishing wire,300 x 300 x 300 cm,Collection of Yuz Foundation,? Mona Hatoum

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史的阐释建立在艺术家的创造基础之上,同时也有赖于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的系统化的塑造、循环与发展。极简主义艺术运动的崛起就是多种社会因素的产物,而今天无论以地区或者全球视角重新解读艺术史或者创造新的艺术倾向,都会愈发突显艺术系统内外的综合考量。(撰文/李棋)

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艺术科学博物馆

展至2019年4月14日

(文章来源于TA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