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原产于东亚热带雨林的鸟类,头骨实心、质地坚硬,整个脑袋呈现外红内黄的色泽,看起来既奇特又美丽。
然而也正因如此,该鸟类的脑袋被人类惦记上了,捕猎者残忍获取它的头骨后,制作雕刻成工艺品来把玩,形状各种各样,有鼻烟壶、珠子、戒指等等,深受文玩爱好者的追捧。
由于购买者狂热的需求,使得该鸟类惨遭无休止的杀戮,如今已经是濒危动物,这一命运如此悲惨的鸟类便是盔犀鸟。
认识盔犀鸟
盔犀鸟属于犀鸟科,是其中体型最大鸟类,成年的身体长达110~120cm,雄鸟体重约3.1千克,雌鸟体重则小一些,约2.6-2.8千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缅甸南部、马来半岛、菲律宾、新加坡等地都能看到盔犀鸟的身影。
盔犀鸟通常以植物果实为食,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小型昆虫和爬行动物,例如蜗牛、蠕虫、昆虫等。
它们大多喜欢成对或者结小群生活,遵循“一夫一妻制”,找到另一半后夫妻俩会将巢穴筑在悬崖峭壁的石洞或树洞底部,隐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繁衍期间的安全性。
雌鸟进入产卵阶段后便不再外出,直到雏鸟羽毛基本长全时才会破洞而出,因此繁衍期间的雌鸟,基本要在巢穴内待上数月之久。在此期间,雄鸟会承担起“丈夫”、“父亲”的全部责任。
既要帮助雌鸟修缮好洞穴,也要照顾起雌鸟的饮食起居,雏鸟出生后还会承担起喂养工作,直到小鸟能安全地从树洞飞往外面的世界。
在盔犀鸟家族中,雄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雄鸟不幸死亡,对雌鸟和雏鸟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盔犀鸟在我国基本看不到踪迹,只有一种同科的鸟类,目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实心头骨是其生存的“武器”
盔犀鸟的头部与其他鸟类不同,其头骨是实心的,独一无二的实心头骨,犹如一顶厚实的头盔,是它们生存的“武器”。
盔犀鸟的盔突由坚硬的角蛋白构成,坚硬如石,重量占据身体体重的十分之一。由于盔犀鸟的脂腺能够分泌出一种红色蜡质的液体,原本黄色的盔突会被渲染成微红色,头骨外红内黄、色泽十分鲜艳,是其身上最大的亮点。
实心头骨不光好看,而且像大象的象牙、犀牛的角一样,既能用来攻击和防御,也能在求偶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生存的重要器官。
平日里,盔犀鸟一般会用坚硬厚实的头骨来撬开果壳,捕捉藏在树皮或腐木中的昆虫等,是觅食的重要工具。
争夺食物时,盔犀鸟会将头骨当做攻击的武器,在飞行时用来相互撞击,争抢地盘和配偶。而一旦被剥夺这一重要器官,别说争夺食物和种族竞争了,连生存的机会都失去了。因为,盔犀鸟的盔突也是它们进食的唯一的器官。
独一无二的头骨招来杀身之祸
盔犀鸟的盔突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而一些人类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全然不顾盔犀鸟的死活。独特美丽的盔犀鸟头骨,被人类认为是制作工艺品的绝佳材料。
在我国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红二黑三白”,白是象牙,黑是犀角,红则是鹤顶红。这里的鹤顶红并不是平日所说的剧毒,而是盔犀鸟头骨制成的工艺品。
盔犀鸟实心头骨一旦被加工雕刻出来后,成色华丽,摸起来有玉石般的手感,深受文玩爱好者的追捧,价格高得惊人,一个盔犀鸟头骨的制品,价格高达七八十万,是象牙的三倍,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值。
捕猎者获取盔犀鸟头骨的过程极其残忍,为了保证头骨的完整,在盔犀鸟还活着的时候取下头骨,用工具把它们的上喙锯断,随后再掏空其颅内的器官组织,将整个鸟头烘干。
为了卖得更高的价钱,大部分盔犀鸟头会被雕刻成成品出售,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供收藏爱好者选择。更讽刺的是,一些盔犀鸟头还会雕刻上“佛”的形象进行销售,深受上流人士和文玩者的喜爱。
被活生生取下头骨的盔犀鸟,没有了进食的器官,只能等死,而如果是雄鸟,对于整个家族来说,相当于“灭族之灾”。
事实上,雄鸟的盔突色泽更鲜艳,这些人类为了使工艺品的成色达到最佳,往往会挑选雄鸟下手。
由于人类的乱捕滥杀,盔犀鸟的数量急剧下降,在国际上,盔犀鸟已经被列入极危动物行列,并且禁止国际间的商业贸易。在我国,除了虎骨、犀角、象牙等,盔犀鸟这种珍稀鸟类的器官及工艺品同样也是禁止销售。
然而,一些人为了赚取高昂的利润,依旧铤而走险,那些以盔犀鸟生命作为代价的“鹤顶红”,被一些人视为赚钱的工具,也被一些人当作宝物一样把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人类为了象牙而杀害大象,为了犀牛角而杀害犀牛,为了鹤顶红而杀害盔犀鸟......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这些并不是人类的必需品,只是为了享受或所谓的荣誉,就让那些无辜的动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国家在缴获象牙、虎皮、犀牛角等动物工艺品后,要将它们全部销毁?其实就是告诉全人类,这些动物器官及工艺品没有任何用处、没有任何价值,只有活着的动物对人类来说才更有意义。
活着的盔犀鸟,对我们人类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宝物”。
没有买卖、没有需求,就没有杀害,别让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物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