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敬夫人庙。邓建青 摄
霞洞往年举办的冼夫人文化周活动,参与者甚众。资料图片
散落在霞洞各处的古老石柱。
邓建青 摄
12月27日,即农历的十一月二十四,是冼夫人的诞辰。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为稳定岭南、维护统一、除暴肃贪、保境安民等作出杰出历史贡献,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隋书·谯国夫人传》记载,冼夫人晚年告诫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传承千余年的冼夫人文化历久弥新,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早已融入“好心之城”的“血液”中。每年的冼夫人诞辰之际,民间多有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无论是电白的冼夫人诞辰节,又或者是高州的冼太祭祀大典,在茂名地区都是民众参与程度极高的代表性祭祀活动。相比之下,电白区霞洞镇的诚敬夫人庙(土称晏宫庙)则显得不太热门。
随着近年来冯冼文化考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冯冼后代子孙在霞洞生活过的痕迹被发现,也为霞洞在冯冼文化传承地图中的重要性逐步加码。部分学者认为冯宝与冼夫人的三代孙越国公冯盎故里为霞洞,并于此建立了冯家村。近日,记者来到霞洞镇探寻冼夫人文化足迹,听当地老人讲述历史往事之时,时间长河里沉淀下来的人与事便一桩桩活脱起来。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邓建青
冯家庙、冯家墓与冯家村
“霞洞冯冼文化历来有‘三冯’,分别是冯家庙、冯家墓与冯家村。”冯冼文化学者王启明介绍,要了解霞洞冯冼文化,“三冯”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霞洞浮山岭南麓晏公岭(狮子岭)向阳坡,建有一诚敬夫人庙(土称晏宫庙),因有苏东坡的题诗闻名于世。相传该庙由冼夫人夫君冯宝家族后人所建,用以祭祀祖先,这就是冯家庙一说的来源。诚敬夫人庙里敬奉有冼夫人金身像,历代吸引了远近无数信男善女前来礼拜。2011年,诚敬夫人庙重修,新庙殿高13米,红墙黄瓦,重檐飞椽,颇为宏伟壮观。
冯家墓,指的是诚敬夫人庙后的冯冼家族后裔墓葬群。1984年1月,诚敬夫人庙北面发现了冼夫人第六代孙冯梧夫妇合葬墓。1987年1月,在冯梧夫妇合葬墓再南下50米处,发现了冼夫人第五代孙媳妇许夫人墓。这两座关系密切的冯氏古墓,被冼夫人文化研究专家认为是确定霞洞镇为冯冼后人重要的生活区域的重大论据。
冯宝与冼夫人婚后的裔孙居住的冯家村在何处?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冯宝之孙越国公冯盎故里为良德,但对于良德位处何地至今尚存在争议。《大清一统志》载:“冯家村在电白界,冯盎即此界人也。”道光《电白县志》载:“冯盎为夫人之孙,唐时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
冯冼文化学者李爵勋认为,今霞洞就是良德县地,“冯家村位于霞洞镇西村、大村、马路头、旧圩一带。而中心区域,就是大村。”据了解,该地至今还存有护城河遗址,并有不少隋唐砖石瓦当为当地群众所收藏和使用。但现有史料记载,冯盎在电白及阳江各有一处墓地,何处是其骸骨墓却难以断定,因此最终确定冯家村实际所在地仍需要做大量工作。
“冯冼家族后裔墓葬群的发现其实是冯家村的一个佐证。”一些冯冼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无论霞洞冯家村是否由冯盎直接建立,冯冼后人曾在此建村并繁华兴盛是无需争议的事实。
看人坡看万人空巷
“成千上万的人都聚集在看人坡,人最多的时候,可能有数万甚至上十万人。为了维持祭祀活动的秩序,乡里需要组织很多人手拉手组成人墙,在迎神赛道的两侧挡住拥挤的人群。”霞洞老一辈村民介绍,历史上当地对冼夫人的纪念活动一般从正月十六一直延续到十九,最热闹的时候,看人坡前属实是万人空巷。
看人坡,一说是冯家村的后校场,更多人则认为是指诚敬夫人庙前的广场。据介绍,看人坡南北长两里多,东西宽一里许,应是参与祭祀活动的人群聚集之地。冼夫人纪念活动的主要项目,一是演大戏,二是走公。走公,即迎神接力赛跑,便是在看人坡举行。参与迎神的民众,把诚敬夫人庙里的冼夫人神像请出来后,用接力赛跑的形式送到看人坡上设的祭祀神坛,“请冼夫人看戏”。
霞洞冼夫人纪念节期间,除了本地民众,南来北往的香客、看众也云集诚敬夫人庙。因节间的汹涌人潮,这里还逐渐发展成了粤西特产的展销会,各地商人来此占地摆摊。冯冼文化学者凯明在其《看人坡记》一文中写到,演戏及赛会期间,远近客商云集,天下物产荟萃。糖果铺、水果摊数也数不清,国产布和“洋布”,一摊连着一摊。羊角马头岭出产的青缸,土产的箩筐、簸箕、吊篮,大件的风柜,长长的龙骨车,占据着大块大块的地方。林头黄阳的草席、沙琅的酱油和豆豉、罗坑的草纸、梅箓的竹器、阳江的皮具、阳春的药材、信宜的水桶,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该镇冼夫人文化之鼎盛,由此可见一斑。
盛极一时的看人坡,也曾沉寂下来。村民在坡上建起了房屋,也种上了许多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地民间重塑冯冼文化,民众自发筹资在原址上重修诚敬夫人庙。此后,冼夫人祭祀活动陆续恢复,尽管祭祀形式因时代需要而有所变化,但民众的热情迅速回归,冯冼文化之火终究是重燃了起来。
溯源“唯用一好心”
冼夫人有一名句,曰“唯用一好心”。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好心”,既是冼夫人一生的写照,历经1500年仍然有着十分宝贵的现实意义,也赋予茂名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灵魂。
无论是从历史的基因中汲取新的现实养分,又或者是以史为据讲述有活力有温度的茂名“好心精神”,追溯“唯用一好心”因何而来都显得尤为迫切,也由此成为众多冯冼文化学者极其关心的研究课题。
《隋书·谯国夫人传》记载:“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隋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对于此文献的解读,学界莫衷一是。2018年12月31日,由茂名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电白区霞洞镇人民政府承办的“古冯家村与冯冼后裔墓葬群”座谈会在霞洞镇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古冯家村与冯冼后裔墓葬群进行探论交流,茂名市政协原主席、茂名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兆奇在交流会上提出,今天的霞洞镇,极有可能就是1400多年前冼夫人提出“唯用一好心”精神的策源地。
吴兆奇认为,用来陈列朝廷赐赠物品的“庭”,应是府里的大礼堂。这场“以示子孙”的大会其实就是针对家族子孙族亲的“庭训”,告诫子孙任官应赤心,行事需“唯用一好心”。隋书所记载的冼夫人讲授和传播自身价值观的场景,就是“唯用一好心”精神的来由。他还延伸说到,仓库、大礼堂必然是建在作为家族生活基地的冯家村。而冯家村就在今天的霞洞镇。对此说法,参与座谈会的不少学者持认同态度。
离开学术的争论,游走于霞洞镇鹿田坡、石顶村等村落的田野上,会发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多根石柱。石柱约高3—5米不等,南凹北凸,状似风帆。据老一辈村民介绍说,石柱共立九处,现仅余三四处。传说是后人为纪念冼夫人而立,石柱象征着冼夫人归葬的帆船。
历史悠悠千余载,时光变换间,曾经的许多世事早已无法追溯。但霞洞随处可见的冯冼文化遗迹无时不在讲诉着冯冼家族的往事。纵然对历史各有见解,但冼夫人为普罗大众留下的“唯用一好心”精神无疑对各地均有润泽,永垂万世。而茂名,也以“好心精神”为内核,又糅合了地方特色、时代精神,浸润着城市的每一角落,打造成为有活力有温度的“好心之城”。
延伸
打造精品动漫
促好心文化走出去
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好心”,既是冼夫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茂名这座城市独特的灵魂。近年来,茂名市以冼夫人“好心精神”为魂,推出大量反映岭南著名历史人物冼夫人忠心爱国、保境安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动漫、出版作品,赓续茂名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不断打造“好心茂名”这一城市品牌。
今年8月,茂名动漫剧《好心宝宝之冼夫人》第一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动画大放映栏目”播出,收视率进入全国前五。今年10月,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优秀动画片。这是茂名冼夫人文化名片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有益尝试。
动漫技术与历史人物相结合,使得作品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好心宝宝之冼夫人》动漫剧以俚族少女的传统民族性,加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元素,不仅能增强剧情的吸引力,还能让人物形象获得广泛的认同,为‘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茂名市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郭柳纤认为,动漫产业的国际化必须首先坚持动漫产品的民族性,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传播冼夫人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冼夫人文化具有爱国、团结、和谐、为民、共赢等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该动漫剧的推出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茂名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剧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经典民间故事动漫扶持项目,以打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精品为目标,茂名市委、市政府将其列入《茂名市冼夫人文化发展纲要》“十个一”工程项目,列入茂名市委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并以此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好心宝宝之冼夫人》动漫剧在国内收获赞誉之后,茂名好心宝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张昇透露,他们团队计划明年初在海外发行《好心宝宝之冼夫人》,“目前已经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谈好合作事宜”。
印花抱枕、印花T恤、印花帆布袋、台历……通过这部动漫剧,茂名还大力挖掘衍生产品,进一步盘活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文化IP产业链,这是茂名主动引导文创市场发展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积极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冼夫人动漫超级IP。”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市场与产业专家库“动漫专业组”专家朱晓兵参与了动漫剧的制作全过程,他认为,该动漫剧的推出创新了冼夫人好心精神传播的方式,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打造出冼夫人动漫超级IP“好心宝宝”,在业内具有标杆意义,推动了茂名好心文化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