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芜湖市六七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点击打开),结合看效果更佳!
编辑不易,若君喜欢打个赏!
1980年 徐光春摄
芜湖重型机床厂技术员董家自(右二)试制成功的T6113、T6213两种新型落地镗床,填补了我国镗床系列的空白,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嘉奖。
1981年 徐光春摄
以生产大型机床为主的芜湖重型机床厂,1980年以来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转产高质量、多品种的小型机床,其生产的716型立式金刚镗床畅销十九个欧亚国家。
1981年 徐光春摄
芜湖缝纫机厂为扩大生产能力,主动与濒于停产的白湖铸造厂、芜湖县农机厂等协作,与宣城县台板厂、缝纫机零件厂联合,救活了这些企业,上一年生产缝纫机十万台,超过设计能力一倍。
同上
芜湖微型电机厂1980年生产电机57700台,有72个品种畅销14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造外汇150万美元。今年头两个月,生产又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产值100万元。
1983年 徐光春摄
芜湖市的“傻子瓜子”的货主是芜湖市个体工商业者年广玖,去年春夏季节创出一种新的炒制技术。他炒出的瓜子香脆可口,而且价钱公道,每斤比市价便宜两三角钱,因此很受顾客欢迎,日销三、四千斤,行销七、八个城市……安徽机电学院讲师陈守恒主动帮助年广玖设计炒瓜子的机器设备,并支持女儿陈威威(左一)与年广玖之子年强(左二)结婚。这是两亲家在瓜子摊旁。
朱云风摄
1983年3月30日,安徽省远洋运输公司隆重庆祝安徽省第一艘远洋货轮——“皖平”号,满载该省出口物资离开芜湖港首次驶往香港、新加坡。
1984年 陈宝善摄
芜湖造船厂建成的一艘5000吨级近洋货轮,命名为红旗171号。
1985年 于杰摄
芜湖市再度成为“米的都市”,米市由原来几个简易交易所发展到6个规模较大的交易市场,占地3000多平方米。这是在芜湖市中山路开设的米市专营商店,吸引了全国各地商客。
张文礼摄
王稼祥同志铜像揭幕典礼于1986年8月16日在芜湖市第十一中学举行。
1986年 王正忠摄
芜湖市红光针织厂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1至11月创汇350多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倍。
孙小振摄
位于长江江心的芜湖市四山乡曹姑洲,因远离岸边无法过江架设电线,洲上一万余居民一直用不上电。南京军区舟桥旅于1987年8月16日在长江上架起了一座300米长浮桥把高压线拉过江,从而结束了洲上群众用不上电的历史。
无为市
1983年 徐光春摄
无为县农工部副部长、党员沈毅(左三)在凤河公社新城大队向社员讲解养鳝技术。
1983年 刘传炎摄
安徽省60万军民投入抗洪斗争,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这是无为县军民在加固长江大堤。
1984年 鲁迅承摄
无为县重视今年早稻收购入库工作,县委书记蔡林(左二)带领有关负责人对全县七十多个粮站逐一进行检查。这是他在石涧粮站了解早稻收购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985年 鲁迅承摄
全国优秀班主任、无为县无为中学教师向道阳(左)执教22年来所教的高中毕业生,在全县同届毕业生中升学率均居首位。图为升入大学的学生来看望他的情景。
1987年 于杰摄
无为县宏林乡林庙村姑娘赵琳(中)在北京工作时自学了文化知识和摄影技术,回乡后,她订购图书、杂志,于1986年底办起了全乡第一个文化站,还创办了法制、计划生育等宣传专栏,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