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官远星
随着成都近1.7万米的“天府绿道”建设不断展开,更多元素也在不断叠加其中。
昨日(4月24日),38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艺术家走进锦城绿道的组成部分之一—桂溪生态公园,不久后,将有数十件出自其手的雕塑作品进入绿道。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雕塑将把成都与国际元素相融合,并推动城市艺术氛围的营造。
绿道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对人流的吸引。多位曾参与本国绿道建设的雕塑家对记者指出,包括雕塑在内的各类艺术装置,不仅提高了绿道的参与度,也让绿道和城市有了新的互动空间。
“绿道+”还有哪些玩法?据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师白熙介绍,绿道中已规划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游园”,其中的一个便是位于锦城绿道的“国际友城园”。在现阶段的规划方案中,园区将展现成都34个友好城市的特色,来自五大洲的特色景观与餐饮也将汇集其中。
图片来源 成都商报
“天府绿道”上的友城元素
面向世界展开建设,是“天府绿道”规划之初便有的定位。
记者注意到,在成都市建委对绿道的规划中,就包含了效法新加坡、法国、美国成功经验开展建设的内容。新加坡在高密度建成区中开辟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法国卢瓦尔绿道保留农业大地景观化,波士顿绿色翡翠项链可亲可近可赏可玩的特质,均被纳入“天府绿道”的建设方案。
昨日受邀前来采风的雕塑家中,多位正是来自这些国家。来自法国蒙彼利埃的卡米尔·阿德尔·珍踏入成都绿道,她脑海中构想的是在法国绿道与艺术品有机融合的场景。“法国的许多公园、庄园都有雕塑,雕塑是城市经济发展背后的人文沉淀,人文是城市的核心。”她向记者如是指出。
将国外经验运用到绿道细节设计上,是这些雕塑的重要价值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雕塑家非常赞赏成都对其艺术设计所留下的巨大空间。“几乎可以说没什么限制。”美国纳什维尔的杰克·艾略特说到,“我了解到,我可以根据需求,将雕塑放在适合的位置,甚至可以是水中、草坪中,这样,我可以更好的把我的经验运用在雕塑的设计上。”
与此同时,这些雕塑家另一个身份亦引人注目——他们大多是来自成都友好城市的艺术家。
记者询问多位雕塑家,多位希望打造的是能够同时体现两地特色的作品。艾略特告诉记者,他的初步构想是做一个“巨大的吉他”,因为音乐是纳什维尔的城市标签;而吉他的形状将与自行车重合,这则是由于,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是其对成都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共享单车也符合绿道的特色。”他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借此推动两地的交流,让更多纳什维尔人了解成都,把这里共享单车的经验也带回我的故乡。”
家在美国路易维尔的盖伊·特德斯科则有一个更强调两地关系的想法,“飞马(Pegasus)是路易维尔的标志,我一直希望在其他城市打造飞马雕像,我觉得成都就是很好的选择。我想把飞马的造型和成都元素加以融合,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雕像能在两地同步设立。”
要“艺术入屋” 更要让艺术与人互动
而无论眼光如何对标国际,成都大规模建设“天府绿道”,关注的重点仍是人本身。雕塑亦然——他们不应再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阳春白雪”,需要的是吸引足够人流,让绿道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色血脉”。
对于绿道的建设,来自新加坡的陈赛华灌感触颇深。他说,新加坡的绿道也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一切源自新加坡在上世纪60年代开启的“绿化运动”。到了80年代,城市美化项目成为新加坡“花园城市”打造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品也由此引进其中。
在他看来,整个过程中,人都是关键所在——绿道是为了优化生活环境,而艺术品的引入,一方面能够让绿道有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艺术的平民化需求,让高雅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希望在绿道中的艺术品能够实现与人的互动。”陈赛华灌举例说到,他有一个放在新加坡绿道中的装置艺术,名叫“回声”。这是一个通过将管道扭曲形成的作品,向这个管道的一个开口说话,可以在其附近的另一个开口听到声音,而管道会造成声音0.4秒的延迟。“雕塑也是这样,我想在成都设计一个市民可以自由攀爬的艺术品。”他说。而家在路易维尔的盖伊·特德斯科认为,这种互动还能为绿道带来更多的用途,甚至挖掘出城市的新气质。
“路易维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河流城市,曾以航运和货运为主,主河道是一条商用河道,加之一些配合运输而建成的化工厂,河流的污染十分严重。”特德斯科向记者介绍到,“路易维尔政府启动的绿道建设,最重要的作用是消除河道的污染,现在,绿道一直通达市郊山林,形成了一个既可日常使用,又能通往度假区的多功能道路系统。”
绿道对路易维尔的改变还不止于此。他说到,艺术是路易维尔的特色,有大量多种类型的艺术馆,甚至有围绕一个艺术馆建设形成的社区。绿道修成后,特别是大量临时性艺术装置有了栖身之地,推动多种艺术节和节庆的开展,现如今,路易维尔已成为一个“节庆之都”。
“现在,成都更关注的是永久性的艺术装置,在我看来,临时性的艺术品也可以被纳入绿道当中。”特德斯科说,“成都多样性的城市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绿道让需求提高,也能够使其成为激发艺术家灵感的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