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立陶宛这个国家是什么样的

地理特征立陶宛地处欧洲地理中心,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邻白俄罗斯,西南靠波兰,并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隔波罗的海与北欧三国相望。立陶宛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东部(北纬53°54'~56°27',东经20°56’~26°51’)国境线总长为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全境为东欧平原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最高海拔297.84米。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立陶宛族占86.4%,波兰族占5.7%,俄罗斯族占4.5%,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等民族(2019年1月)。天主教为国教,多数人信奉天主教,其次是东正教、新教和犹太教。


立陶宛气候介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1月份平均气温为-4.9℃;夏季较短而凉爽,日照时间较长,7月份平均气温为17.2℃。森林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森林面积217.7万公顷,覆盖率为33.4%。有722条河流,长度超过100公里的河流有21条,最长的涅曼河全长937公里,在立境内长度为475公里。立境内湖泊众多,水域面积超过880平方公里,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4个,其中最大的德鲁克夏伊湖面积4479公顷(42.2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泥炭、矿物建筑材料等资源。


立陶宛历史悠久,1009年在奎德林堡编年史上第一次提到立陶宛的名字。十三世纪,立陶宛国土统一的进程完成于明道加斯大公统治时期。1240年成立的封建国家"立陶宛大公国"曾下辖现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1253年7月6日,明道加斯大公完成加冕,成为立陶宛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国王,立陶宛首次被承认为一个主权欧洲国家而载入历史。1323年,维尔纽斯成为立陶宛首都。


1410-1430年是立陶宛历史上最鼎盛的年代,维陶塔斯大公统治下的立陶宛大公国成为欧洲当时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版图从波罗的海延展到黑海,并打败了在欧洲大陆横行百余年的十字军。此后一段时期,波兰对立陶宛大公国的影响日益增强,立陶宛逐渐衰落。1569年在波兰卢布林,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宣布合并。1772、1793和1795年,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分三次瓜分了该国,从此波立王国从世界版图上消失,立陶宛大部分领土被沙皇俄国占领。19世纪末立陶宛开始了民族复兴,形成了现代的立陶宛民族。


1915-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领土被德国军队占领。十月革命期间曾短暂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德国战败后,立陶宛于1918年2月16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0年10月9日,波兰破坏与立陶宛的和平条约,侵入立陶宛领土,占领维尔纽斯,立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临时首都。1939年,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立陶宛重新划归苏联势力范围,旋即苏军进驻,1940年被并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又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军重占,恢复苏维埃政权。1990年3月11日立宣布恢复独立,是前苏联最早宣布独立的国家。1991年9月6日正式脱离苏联,并于9月17日加入联合国。2004年加入欧盟。


工农业比较发达。独立后通过企业私有化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形势基本平稳。国内有三个自由经济区:考纳斯、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那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欧洲标准的公路网,4个国际机场,不冻港(东波罗的海岸)和该地区第一个卫星通讯系统。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

出行便利:护照可以免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台湾,英国,所有欧盟及申根国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条件简单:无学历,无语言,无银行存款等要求,无移民监;办理周期短:10-12个月即可获得欧盟护照;欧盟公民:除了可以享受立陶宛本国的各项福利,还可以自由迁徙到其他欧盟国家定居、生活、工作、学习等;可在国内采集指纹,无需登陆,规避疫情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