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黟县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师睦
迁徙:孙师睦,为唐江都尉孙俐之子,随父居广陵(今天江苏省扬州市),唐文德年间(888-891),为避孙儒之乱,由广陵迁黟县(今天安徽省黟县),卜宅于黟城,子孙尊为黟县始祖。
二、余姚孙境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岳
迁徙:自后唐三司使招讨大将军孙岳由睦州迁居余姚梅川乡后,子孙绳绳,支分派析,散居各处,有嵊县,烛湖派,云南派,四胜派,马堰派,武清派,上林派,山南派,慈溪派,舟山派,直隶派,新城派,武康郡城派,邑城派之分。其余在余姚孙境之内则有四大房,新宅之分,名人辈出,为余姚望族。
三、泰州延令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益
迁徙:孙益,字从谦,望出乐安,先世占藉河南,宋绍定年间(1128-1233)由河南迁居泰邑(今天江苏泰州市)之延令,自后枝分叶茂,椒衍瓜绵,子孙尊为泰邑始祖。
四、山阴浦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沛
迁徙:孙沛,字省芸,号睦勤,行福五,尊龙门始祖孙匡为先祖,明嘉靖年间始迁山阴浦阳,自成一族,子孙奉为山阴浦阳始祖。
五、义乌钱塘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沆
迁徙:孙沆,字宗发,为乐安孙氏后裔,五世祖孙启元,字绍宗,任台州府教官,家临海,三传至孙省,生子三:长子孙洙,行万一,迁居明州(今天浙江省宁波市);次子孙泳,行万二,迁居慈水(今天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子即孙沆;由临海迁东阳(今天浙江省东阳市),再迁义乌(今天浙江省义乌市)之钱塘,遂为义乌钱塘始祖。
六、钱塘南壁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光
迁徙:孙光,字继齐,元至正二年(1342)移居钱塘南壁(今天浙江杭州市市区),子孙奉为南壁始祖。后裔分迁浙江富春,嘉兴,婺州,温州及江苏苏州等地。
七、新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万登
迁徙:孙万登,系乐安孙氏后裔,世居青州麻子乡麻盐渡,唐懿宗朝任金吾上将军,咸通五年(864)年,随岭南道节度使平蛮交趾,七年(866)凯还,卜居于休宁(今天安徽省休宁县,古属新安)之黎阳乡,子孙绳绳,尊为新安始祖。安徽休宁,歙县,婺源,祈门,贵池,全椒,宁国,全椒诸县,江苏常州、无锡、锡山、常熟、沙州(今天张家港市)、南通、通州、涟水诸县市,及江西德兴、会昌和湖南湘谭韶山等市县孙姓,大都为孙万登之后。
八、棠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永寿
迁徙:孙永寿,字福基,为乐安孙氏后裔,明初,由江西鄱阳湖迁居安徽桐城之棠山。子孙尊为棠山始祖。
九、晋江青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后晋)孙夫
迁徙:孙夫,字成美,其先祖避乱入闽,徙居候官建安郡(后改名晋安郡)。其父孙严,后晋天福中(937-942)擢进士第,官兵部尚书,生三子:长子孙番;分迁同安(今天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第三子孙(比),分迁嘉禾(今天厦门五通)。孙夫为次子,分迁晋江青阳(今天福建省晋江市青阳镇),居住梅山南麓(今天名孙厝头)。子孙尊孙夫为青阳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晋江塘市,泉州市区,莆田江口,同安沙溪及南安官桥、洪濑,石璧,英内等处。
十、晋江伏田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希元(1249-1313)
迁徙:孙希元,讳文司,先世隶藉河南光州固始,唐僖宗朝时,其先祖入闽,肇迹温陵(今天泉州市),传至平谕公后,子孙繁衍,遂成温陵望族,孙希元为平谕公之七世孙,时处宋,元易革。由温陵分迁伏田塘市(今天福建省晋江辖地),肇基创业,子孙尊为伏田始祖。后裔主要分布在晋江伏田,塔头,孙厝头,同安孙厝,广东天罡和台湾等。
十一、广西南宁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沔(1012-?)
迁徙:孙沔,世籍山东青州府乐安郡白马县。宋天圣二年(1024年),随父至江西瓦子县定居。兄弟二人,一徙广东,一徙,浙江山阴,宋庆历年间(1041-1048),官封湖南,江西安抚史,为平侬叛,率师南下,后解甲归农,因慕广西山明水秀,随居伶俐天堂村内,后延师觅地,定居邕宁县中和乡(住地后来起名孙头村,今属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子孙尊其为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青秀区及横县,灵山,宾阳,武鸣等县市。
十二、韶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象乾(1613-1675)
迁徙:孙象乾,字健甫,尊安徽休宁始祖,唐金吾卫上将军孙万登为先祖,其四世祖孙涛,明代中叶,由安徽贸游京口(今天江苏省镇江市),续娶继室,移家京口,传至孙象乾,入仕途,初仕沔阳同知,后任长沙湘阴分巡下湖南道佥事,明末清初,弃官隐遁,清顺治四年(1648),卜居湘谭七都之韶山,遂为韶山孙氏始祖。
十三、零陵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寿保公、四保公、社保公、倪安三郎,恩公
迁徙:孙寿保、孙四保、孙社保、孙倪安三郎,孙恩,尊齐大夫为受姓始祖,原籍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孙寿保以官授护卫指挥使,于明洪初奉命镇守永州(治所在今天湖南省零陵县),卜宅于零陵县进贤乡(民国时该普惠乡)之阳阿,是为阳阿孙氏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阳阿,山头及四川江华,宁远,道县等地。孙四保,明初任总兵,转调衡阳总兵,卜宅于零陵高凌塘,是为高凌塘孙氏始祖,后裔主要分迁邑之画眉铺,绕玖佩,坝头。孙社保,明初以武职由江宁官永州,卜宅于零陵,为零陵又一孙氏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邑之乌龟井,宁远领爵洞,孙倪安三郎,明初征蛮有功,卜居零陵,也为零陵孙氏始祖,后裔分迁邑之花山里,江华白饭营,东安三乡,城区乡黄塘陶家冲,广西恭城西岭镇,孙恩,明初封。
十四、福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氏兄弟八人
迁徙:孙氏兄弟八人系三国东吴大帝孙权之后裔,晋灭吴后,孙氏子嗣散处四方,有分支流迁三韩(马韩、辰韩、弁韩),通称三韩,其地域在今天朝鲜,韩国境内),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率水,陆大军攻打辽东和高丽,孙氏八兄弟为避战乱,浮海南渡,抵达登州府福山(今天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卜宅定居,后人称定居地为“八家口”(今天八角村),子孙尊为福山八家口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本邑桃园村,虎窠社,南诸社,西关社,马山社及昌邑,莱阳,潍县,宁海州等胶东八县。
十五、云阳幸家巷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复(992-1057)
迁徙:孙复,字明复,尊孙书为受姓始祖,先祖仕宁公,字载之,号云山先生,显于晋,迁居浙东余姚(今天浙江余姚县)。延迟至宋代,孙复为理学名臣,因过云阳,爱此风土之胜,卜宅于练湖幸家巷(今天属江苏省丹阳县内),自后子孙生生不息,成为名门望族,后世尊孙复为幸家巷始祖,后裔有迁居杭州、婺州,睦州、广德、歙州者;有迁居江西扶州广信息、饶州建昌者;有迁福州建宁者;有迁苏州、云间(今天上海松江)、建康、毗陵者。
十六、严庄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诠
迁徙:孙诠,字廷真,号养真,朔宁府守将孙翊为其七世祖,四世祖孙法,袭父荫,由京口(今天江苏省镇江市),迁丁岗,传至孙诠,兄弟析居,孙诠由丁岗迁邑之严庄,自后子孙繁衍,尊为严庄始祖。
十七、云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法(1089-1158)
迁徙:孙法,字文式,尊齐大夫孙书为受姓始祖,孙武三世祖,孙法以父勋,赠朝奉大夫,宋室赐田百顷于润东丁岗(今天江苏省丹阳市境内),遂由润州迁居于此,自后子孙绳绳,被尊为丁岗始祖。后裔有迁润东当江沙,丹阳包巷虞港河,严村,阳邑城北及城中后察院,吕城,黄塘,沟湾者;有迁溧水,武进,凤阳,常州等地者。
十八、竹园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经
迁徙:孙经,字文山,其先祖孙翊为宋朔宁府守将,孙经则为孙翊之十五世孙,因贸游毗陵,爱此厥土,遂由丁岗(今天江苏镇江市丹阳市境内)迁宅于常州城南三十里延政乡二十一都竹园力,子孙尊为竹园始祖。明,清时期,后裔有迁本邑褚家村,石塔,孙家湾,港桥(又名“庄田里),港口,横巷荒田里,鸭泥桥、管庄,顶浜,漕墅塘,小聚湖,黄岸村,转水墩岸头村,阳粟埠者;有迁镇江、丹阳、无锡、宜兴、者。孙经十一世孙孙士龙与弟孙士凤于康熙六十一年迁居陕西省西安府山源县北郊。
十九、荆西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贤
迁徙:孙贤,字左溪,尊孙武为一世祖,黟县孙氏始祖孙师睦为其十七世祖,元末,以兵乱偕弟移家于荆溪之西(今天江苏宜兴市境内),其后子孙绳绳,后世尊为荆西始祖,弟右溪,则移居于宜兴城内北关,自成一族。
二十、义村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杰
迁徙:孙杰,字希圣,系休宁始祖孙万登之二十世孙,明景泰年间(1450-1456),由无锡南门之百渎港迁义村(与孟里同属一乡,隔水相望,孟里居南,义村居北),子孙尊为义村始祖,后裔主要有迁邑仓桥,黄泥坝,濮巷,玉祈者,有迁邻邑南宅者,有迁异地者。
二十一、沙州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世孝
迁徙:孙世孝,字诵莪.先祖孙万登之十七世孙,孙庆绍,与从祖弟孙鲁,元末时由休宁下草市同迁江阴之华墅(今天江苏省江阴市华墅镇)。孙庆绍十世孙孙维卿,又自华墅迁泗港(今天江苏张家港市泗港镇),为泗港祖,其子孙世孝,明天启丁卯(1627)科武举人,以卫守备选用,因魏阉骄横,同邑诸人相继被害,遂隐居于章卿之孙家坝,子孙尊为沙州始祖。清初,滨江之沙州大涨,孙世孝命五子各居一庄:长子忠甫与次子良浦;居住泗港;三子君聚,居平凝沙宗山圩;四子英甫,居大圩埭;五子茂甫随父居住。自后,五支后裔有迁善港,范港,郁家桥,万年圩,七里庙,五圩埭,永盛圩,龙王庙,杨舍西门,南阴沙者;有迁盱眙县石佛街,宿州城内,沭阳,靖江,常熟梅里,苏州宝带桥等地者。
二十二、安溪狮渊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顺仁
迁徙:孙顺仁,河南光州府固始人。顺仁公为先祖膑公一脉,华清公之后(原记载为四十五世),若以膑公为第9代計算乃四十七世,肖盛公,府痒生,子四,德、道、仁、义。唐末五代公元923年李晋王掠郓、濮、曹三州,德,道二公掠至洪洞,仁、义二公南逃中原固始,至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为避乱,仁公又从河南光州固始县祥凤里沿山村迁徒入闽,卜宅狮渊(又名渊兜),后世尊为狮渊孙氏始祖。至今一千多年,子孙鼎盛,世多贤达,为著始望族。
后裔分布安溪、厦门、漳州、江西、同安、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者较多,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全宗人丁已达万余。
二十三、紫金袁田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浩
迁徙:孙浩,字友松,先祖为肇基宁都之孙誗。明永乐年间(1403-1424),孙浩偕弟孙深由福建长汀迁居广东长乐县上镇约(今天广东省紫金县忠坝),是为入粤始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其十八世孙。
二十四、紫金上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应经
迁徙:孙应经,字九如,先祖为肇基宁都之孙誗,孙誗十五世孙孙知周,字子高,于元延佑七年(1320年)由宁都入粤,迁居广东大埔县青溪花果园。八传至孙五十郎,于明初从大都迁长乐县溜沙久安寨,又七传至孙应经,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长乐县久安寨永安县(今天紫金县)上义镇,是为紫金上义始祖。
二十五、国父孙中山家世
国父孙中山家世
始祖:孙殿朝
迁徙:孙中山先生之先祖为唐封东平候孙誗,孙誗五世孙孙承事由江西宁都迁福建长汀,是为长汀始祖。孙承事八世孙孙浩,字友松,偕弟孙深,字友义,于明永乐年间迁今天广东省紫金县之忠坝,为中山先生上代由闽入粤始祖,孙友松之十一世裔孙孙鼎标,明末,追随钟丁生起义抗清,兵败散走,孙氏族人为避战祸,纷纷流徙离散,孙鼎标之次子孙琏昌遂由紫金忠坝迁至增城,继迁番禹县(今广东省中山市)涌泉门口村,又传至孙殿朝,于清乾隆年间由涌口门村分迁翠亨村,开基立业,是为翠亨始祖,孙殿朝是为中山先生之五世祖。
二十六、宁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若梅
迁徙:孙若梅与弟弟孙若桢、孙若栋自吴徙楚,孙若梅迁宁乡县十都为上小水冲;孙若桢迁梅城,孙若栋迁资水,自后三兄弟派衍枝分,子孙尊孙若梅为宁乡始祖。
二十七、楚南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成(1341-?)
迁徙:孙成,原籍北京直隶省顺德府内丘县(地属今天河北省内丘县)。明洪武元年(1368)条任辰州(管辖境内相当于今天湖南沅陵以南沅江流域以西之地),遂占籍辰州,为辰州孙氏始祖,后裔主要分布后龙邑,武陵孙河及本邑之桃花江。
二十八、东安三水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受五郎
迁徙:孙受五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楚,卜居于应阳下乡黄金宅(今天东安县三水乡大西塘石山湾),子孙尊为东安三水始祖。
二十九、湘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卲寰
迁徙:孙卲寰,其先祖安国公,官长沙太守,遂徙家楚地(今天湖南省境),传至南重公,筑室于湖湘之东,自后,子孙分迁各地,其高高祖孙景鹤,为宁国府万户候,卜居卲阳(今天湖南省卲阳市)冷水坑,传十世至孙卲寰,由卲阳冷水坑迁湘乡之新均碧溪十六都吉家冈,再迁鹤山十五都古塘,是为由卲迁湘乡之支祖。
三十、湘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南重
迁徙:孙南重,其先祖安国公,官长沙太守,遂徙家楚地,传至孙南重,筑室于湖湘(今天湖南湘乡县)之东,子孙尊为湖湘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湘乡,卲阳冷水坑,龙回紫阳,沙田丘塘,三溪西坪,祁阳町福町及横山,宁乡等地。 三十一、浏阳大坪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平槐
迁徙:孙平槐,其先祖致主公,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由江右迁湘,三世孙汤盘公谋隐于善化太平乡,汤聘公迁居于长沙锦绣乡。之后,二支孙姓嗣裔皆迁浏北珠溪,迨至二十七世孙平槐,于明季从县北南徙,卜宅于南乡沙溪大坪,是为浏阳大坪始祖,后裔主要分布在大坪、锁匙湾,官坡,上青山下滥泥冲,老山冲,石谭及萍北,攸县等处。 三十二、玉田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文礼
迁徙:孙文礼,其先祖为后唐迁居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孙家境之孙岳,明永乐二年(1404)孙文礼随明成祖朱棣至北京,卜居于顺天府蓟州之玉邑城内(今天河北省玉田县),子孙尊为玉田始祖。
三十三、鄄城孙老家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战国)孙膑
迁徙:孙膑为孙武子后世孙,生于阿,鄄之间,五代同光元年(923),李存(冒)率兵攻占濮、郓、草三州,大肆劫夺掠,孙膑后裔被掠,驱至山西洪洞县,金朝末年,蒙古族驱兵攻金,山西处于战乱之中,孙氏为避兵灾,又复迁回故里,重建家园,子孙以孙老家(今天山东荷泽地区鄄城县东北四十里之红船村孙老家),为先祖肇基之地,尊孙膑为始祖。
三十四、颜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克浪
迁徙:孙克浪,祖籍河北枣强县尚林村,明洪武三年(1370)与族弟孙思恭奉命迁发,孙思恭始迁青州府乐安县,继迁莱州府昌邑县城西北五里之道昭庄;孙克浪始迁青州府东南隅,继迁益都(后改博山,现并入淄博市),孝妇乡之颜神镇,子孙尊为颜山始祖,后裔主要分迁本邑三岔庄及博兴,常山等县。
三十五、胶东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月
迁徙:孙月,字合浦,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明成化年间始迁平度(今天山东省平度县),占籍绵柳村,世号为绵柳孙氏始祖。
三十六、即墨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六公
迁徙:孙六公,其先祖于汉代肇基于即墨(今天山东省即墨市),迨至宋、金时,有祖讳仁鉴者,仕金,官居滨州太守,弟讳仁杰者,历官尚书,居邑城西三里。后人遂更地名为“孙家官庄”,自后子孙繁衍,搬迁程哥庄,瓦哥庄,城南等处,后嗣尊孙六公为始祖。
三十七、惠安埔塘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嘉安
迁徙:孙嘉安,为迁温陵始祖平谕公之五世孙,其兄孙真辅,分迁晋江青阳,孙嘉安则分迁惠安埔塘(又称玉塘),卜宅肇基,自成埔塘大族,子孙尊为埔塘始祖。后裔主要分布在本邑埔塘街刺园兜,杨宅,崧山之杨厝,庄内,大平,永春和惠安之紫山。清乾隆,嘉庆年间,有分迁台湾者。
三十八、集美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元芝、孙元辉、孙元恺
迁徙:孙元芝、孙元辉、孙元恺为同胞手足,系禾山(柳塘)始祖孙朱之后裔,宋末,三兄弟由柳塘迁集美(今天厦门市集美)孙厝定居,后世尊为集美始祖。
三十九、厦门禾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朱
迁徙:孙朱,号扫松,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其先祖尚书公与祖兄弟谏议公、侍郎公,唐末五代间由光州固始徙闽之福清,转徙泉州之东门外,卜宅肇基,孙朱为尚书公后裔,宋时始迁同安(今天厦门市同安县)嘉禾里小演村,后移宅柳塘(今天厦门禾山西仓社),是为柳塘始祖,后裔分布于今天厦门市区,集美,同安,泉州,安溪,漳州以及浙江,台湾等地。
四十、宁都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誗
迁徙:孙誗,号百将,为唐中书舍人孙拙之子,居汴州陈留(今天河南开封县),唐中和二年(883年),以才武举,选为承先宣使,提兵江右,功封东平侯,定居于白下县(今天为宁都县)仁义乡之三派,后世尊孙誗为宁都始祖,子孙繁衍,分迁江西兴国,赣县,安远,吉安,泰和,浙江绍兴,余姚,湖南湘乡,衡阳,福建长汀,晋江,宁化等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孙誗后裔一支,自福建长汀徙广东紫金县,辗转增城县,至清代中叶再迁至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翠亨村落藉。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即为孙誗之后裔。
四十一、湖北崇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铭
迁徙:孙铭,行福五,尊孙书为受姓始祖,孙书三十五世孙孙法,字万变,于西晋永熙元年,徙吴皋富城(今天江西省丰城县)长庆里(后更名同造里),为吴皋肇基祖,传至孙必生之第五世孙铭,元季为避兵乱,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潦浒口石灰墩迁崇阳(今天湖北省崇阳县)桥墩港曹家巷,卜宅肇基,子孙尊为崇阳始祖。
四十二、寿州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鉴、孙铠
迁徙:孙鉴、孙铠伯仲二人,世居山东济宁州,明初,迁安徽寿州,以诗礼传家,耕读为事,子孙奉为寿州始祖。
四十三、安微南谯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礼
迁徙:孙礼,为新安始祖,唐金吾上将军孙万登之后裔,明季,由安徽休宁县迁凤阳(今天安徽省凤阳县)之鼓楼,复由凤阳迁之全椒(今天安徽省全椒县)之西南乡白水塘坊,自成一族,子孙尊为南谯叔始祖。
四十四、古筑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本梓
迁徙:孙本梓,字枝蕃,为黟县始祖孙师睦之九世孙,由黟县迁月唐始祖孙七之五世孙。宋季,由月唐迁居古筑,子孙尊为古筑始祖。后裔有迁贵池,祈门,池州府青阳及黟县县城者。
四十五、平湖湖田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贵二
迁徙:孙贵二,字孟昭,先祖自姚江(今天浙江省余姚市)孙家泾分派,迁泗安,继而隐居于盐官当湖镇。明宣德年间,析盐官,置平湖县,是为平湖湖田始祖。后裔有迁浙江嘉兴,渣浦,湖南石门县者,有迁秀水,华亭(今天上海市松江县)及江苏吴江者。
四十六、浙江泗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季永
迁徙:孙季永,行迁三,其先祖孙师睦,因避乱,由广陵(今天江苏省扬州市)迁黟县始祖。传九世至孙昭远,靖康(1126)初,卒于乱,其四子相继卜迁,三子孙季永迁泗安(今天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西南四安溪北岸),子孙奉为泗安始祖,后裔分迁浙江平湖,嘉兴,嘉善,乍浦及江苏吴江等地。
四十七、浙江归安菱湖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怡善
迁徙:孙怡善,为乐安孙氏后裔,元末时,迁居归安(今天浙江省乌程县)之菱湖,自后宗枝渐繁,子孙尊为菱湖始祖。
四十八、杭州武林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奕明(1521-1611)
迁徙:孙奕明,尊孙钟为其先祖,世籍山阴十二都抱盆里,明季始祖迁武林(今天杭州),子孙尊为武林始祖。
四十九、浙江杭州姚江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隆(1545-1610)
迁徙:孙隆,字安山,行茂八,明余姚庠生,礼部儒士,以孙元吉官江苏太仓州,敕赠文林郎,为余姚万石桥始祖孙议之十八世孙,明季由余姚兰凤迁居杭城(今天浙江杭州),贡院后,子孙尊为姚江迁杭始祖。
五十、浙江义乌高岭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训(908-979)
迁徙:孙训,字言直,号道岩,系孙钟之二十二世孙,自严州(辖境相当于今天浙江省建德,淳安,桐庐三县地),游玩山水,见民淳土沃,遂定居于义乌墩头香山高岭,为义乌高岭孙氏始祖,后裔有迁温州府永嘉县,绍兴府紫金街,湖州府德清县,诸暨,杭州及崇明者。
五十一、浙江山阴亭川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慕椿
迁徙:孙慕椿为阳川始祖孙通二之后裔,明季,因寇乱,举家由党川迁居亭川(今属浙江省绍兴市境)桐桥。子孙尊为亭川始祖。
五十二、浙江会稽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国贤
迁徙:孙国贤,为后唐明宗三司使招讨大将军,余姚孙境始祖孙岳之十九世孙,高高祖孙嵩,入赘嵊县(今天浙江嵊县)招岭陈氏,是为嵊县东乡孙氏始祖,传十二世至孙铿之仲子孙国贤,明初由嵊县珠溪迁至会稽(今天浙江绍兴市)孙端村之前楼,卜宅定居,是为会稽孙氏始祖。自后丁繁族大,分仁、礼、智、信四派,实甲诸村,地以人著,因号其里孙端,后裔有迁宁波象山,上虞东山下、余姚县城西门外方桥镇者。
五十三、浙江暨阳北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铨
迁徙:孙铨,字绍山,尊孙书为受姓始祖。元至年间(1341-1368年)其十世祖孙万三自富春宦游来越,爱其山川秀丽,民风淳朴,遂卜居于山阴(今天浙江绍兴市),清风乡之移风里,子孙尊为移风始祖,历十世至孙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与孙襟,字少山,同由山阴移风迁居暨阳(今省诸暨市)北关,子孙尊为暨阳北关始祖。
五十四、富春王洲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士
迁徙:孙士,字宗道,为汉隐士孙钟之二十九世孙,三国东吴大帝孙权之二十七世孙,其先祖孙发,宋元佑年间任永丰令,卜宅永丰(今天江西永丰县)。传至孙士,因怀念故土,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举家由永丰迁回先祖孙钟故里王洲,筑室于五堡,子孙尊为王洲五堡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邑之周围。
五十五、余姚兰风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寿七
迁徙:孙寿七,字云年,十世祖孙议,宋时任余姚榷酤使,卜宅余姚孝义乡冷江东畔,子嗣宋时食禄万钟,因地改名万石里,九传至孙寿七,因万石故里遭大火,屋毁,遂迁本邑之兰风新湖塘下鱼形地,自成一族,子孙尊为余姚兰风始祖。
五十六、浙江余姚开元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议(1017-1076)
迁徙:孙议,行肖七,为乐安孙氏后裔,先祖世居富春(今天浙江省富阳县),后徙会稽(今天浙江省绍兴市)。宋皇佑年间(1049-1053)经族叔孙丐举荐,孙议任余姚榷酤司使,卜宅于余姚孝义乡冷江东畔(后改开元乡万石里)。子孙尊为余姚开元始祖。后裔分迁邑之云柯林井,兰风,夏盖湖,烛溪湖,洋溪李家闸以及浙江省绍兴,上虞,杭州,温州,钱塘,奉化,肖山,诸暨,平湖,江苏省苏州,上海松江等地。
五十七、江苏睢宁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澍,孙凝
迁徙:孙澍,孙凝为同胞兄弟,祖籍洛阳,元末时,兄弟两人有山东长青县(今天山东济南市西郊),黄河东岸,南移至徐郡,再徙睢邑(今天江苏省睢宁县)邑西茅竹岗,创置宅田,自后子孙繁衍,尊孙澍,孙凝为睢宁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江苏睢宁,宿迁耿车镇,蔡集乡,王官集,龙河乡;安徽省泗县,灵壁县,五河县,明光市,滁州市以及台湾等处。
五十八、淮海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惟缙,孙惟纯
迁徙:孙惟缙,孙惟纯,为堂兄弟,系休宁始祖孙万登之25世孙,其先祖孙十八由休宁草市渡淮迁东干。孙十八公之八世孙,孙永富,孙永贵,明季时,为避兵乱,携家同迁江苏省涟水县五港集,嗣后,孙永富返回原籍,孙惟缙,孙惟纯系孙永富四世孙,复由东干迁涟水,自后二支生齿渐繁。子孙尊孙惟缙,孙惟纯为涟水始祖,其后裔主要分布于涟水,阜宁,灌云,沐阳,滨海,泗阳,灌南,射阳,响水,连云港等十一县市。
五十九、江苏维扬江都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谨行(1594-1644)
迁徙:孙谨行,字慎初,为乐安孙氏后裔,明初,其先祖由濠州占藉姑苏(今天江苏省苏州),后迁泗州,万历年间(1573-1619),孙谨行因水患由泗州迁维扬(今天江苏省扬州市)东都十五里(今天江苏省江都市)偏湾头镇之左,筑宅于此,后其地名变更为孙家庄,子孙尊孙谨行为江都始祖。
六十、新安草市迁通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元美
迁徙:孙元美,为乐安孙氏后裔,系休宁(新安)孙万登之26世孙。明季节,由休宁草市迁居金沙(今天江苏通州市),卜宅肇基,自成一族,后世尊为迁通始祖。
六十一、新安迁通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绶
迁徙:孙绶,字文正,号云岳,系休宁(新安)始祖孙万登之24世孙,明万历四年(1576)年,孙绶设大生纸肆于通州(今天江苏南通市),随由新安(今安徽省休宁县)草市迁家至通州。自后生齿渐繁,成为通州望族。
六十二、润州当沙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讷(1199-1264)
迁徙:孙讷,字廷仁,号省一,曾祖孙法由润州迁居丁冈,为丁冈孙氏始祖,孙讷系孙法嫡长孙,仕宗为临安尹,始由丁冈迁安港沙夹扬岸。其十一世孙兄弟俩贸游淮扬,因兵乱,渡江而还,肇基于冈东当沙,子孙念祖宗功德,仍尊孙讷为润东当沙始祖。
六十三、江苏润州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自明
迁徙:孙自明,字世昭,为乐安孙氏后裔,其先祖孙长孺,北宋年间占藉四川眉州,孙长孺七世孙即孙自明九世祖孙模,南宋时由眉州卜居徽郡祁门(今天安徽省祁门县),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孙自明商游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随卜宅肇基于此,子孙尊为润州始祖,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天镇江市和谏壁一带。
六十四、云阳前观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建极
迁徙:孙建极,尊三国东吴大帝孙权之祖孙钟为先祖,明初戍守铅山,赐有田宅,遂家焉,后世尊为云阳前观始祖。 六十五、江苏斜河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椿
迁徙:孙椿,字企涛,号知山,为休宁始祖孙万登之后裔,时任湖北石门县教谕明季由常州迁居澄江今天江苏江阴市)四河镇之南斜河,子孙绳绳,后世尊为斜河始祖,后分五房,子孙分布于本邑渭河、月桥、上塘,后程、东三河口,蒋家村,黄桥。宋家坝,胡家坝。杨巷、严家村,刘庄,顾家村,江家村,大沟坝,峭歧唐家村,张公桥,孙便桥,青阳北街,南闸等处,遂成澄江望族。
六十六、江苏澄江孙氏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湘
迁徙:孙湘,系汉破虏将军孙坚之苗裔,原居住金山(今天江苏省镇江市)铁瓮,遭明季之乱,避兵居住澄江(今天江苏江阴市区),子孙尊为澄江始祖。
六十七、江苏阳湖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继达
迁徙:孙继达,字守贞,号怀音乐,尊春秋时代齐大夫孙书为受姓始,其四世祖孙英,字文虎,迁居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二十四都八图大坂塘(古称濠州,今天安徽省凤阳县境内),父,孙嗣祖;叔,孙兴祖,孙继达随朱元章反元,饶勇善战斗,率兵渡江,力克常州,升为行省都督抚,并赐第于武进,遂家焉,后世尊为毗陵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常州市及武进县。
六十八、江苏黄桥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明)孙丕芳
迁徙:孙丕芳,尊称休宁始祖孙万登为其先祖,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毗陵(今天江苏省常熟市)迁居澄江(今天江苏江阴市)之黄桥镇,子孙绳绳,是为黄桥孙氏始祖。
六十九、江苏新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国介
迁徙:孙国介,字君捍,号毅斋,为休宁始祖孙万登之二十六世孙,幼孤,遭明季兵乱,年十三,随族兄从贾,往来无锡,爱其风土,清朝定鼎后,遂由安徽休宁迁锡,之后不久,其侄辈孙兆斗,字清之,孙继远,号公迈,号谨庵;孙兆冠,字汝嘉,孙兆奎,字宗文,相继迁锡。子孙尊为无锡始祖。其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无锡市。
七十、江苏孟里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安(明)
迁徙:孙安,字邦定,号义止,为休宁始祖孙万登之十二世孙,先祖孙观复为平江路录事司录事,迁琴川(今江苏省常熟市)。五世祖孙富三由琴川迁无锡怀仁乡之杨梓里港下。明景泰年间(1450-1456),孙安就婚于锡山万安乡孟里张氏,遂迁居孟里(今无锡市石塘湾)。子孙繁衍,被尊称为孟里始祖。今天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天锡山市和无锡市。
七十一、南京甲山北湾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 :孙允宗
迁徙:孙允宗,讳焕,字文昭,谱称孙武子第62世孙,其先祖孙师睦,宦家广陵(今天江苏扬州)。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为避乱,携家迁黟(今天安徽省黟县),子孙尊为迁黟始祖,后裔分分派衍,有自黟城迁本邑月塘,古筑,青阳,池塘者。有一支迁长兴(今天浙江湖州市长兴县)。至孙允宗六世祖孙贵二,由长兴迁平湖(今天浙江平湖县),更自平湖迁吴江儒林里(今天江苏吴江市庙港镇与七都镇地域)。孙贵二之子孙承三,再迁吴江六胜,由吴江六都安口田迁居山之中湾,其孙孙允宗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入赘山之北湾罗氏,子孙尊为甲山北湾始祖,墓尚在,其后裔有迁湖南常德、长沙、石首、桃源、龙阳者;有迁湖北武汉,孝感者,有迁都安口田。孙承三之长孙孙尚真,常游太湖,爱甲山(今天称横山)山水之洞庭东山,清明山、狮子山及郡城(苏州)之齐门、跨塘,北濠者。
七十二、山东平度后戈庄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迁祖:孙可荐(昌邑第十世)
迁徙:清朝初年,从山东昌邑迁徙平度后戈庄。二世祖孙连,三世祖孙廷吉住前街,孙廷祥住村西,孙廷雷住后街,就形成了后来的后戈庄孙姓分三支。大支前街孙廷吉唯一儿子叫孙锦,是四世祖。孙锦生三子,孙学孔、孙学孟、孙学炎,是五世祖。六世祖,都是泛“木”字旁的字辈。七世祖是“作”字辈,往后是“作、殿(佃)、耀(连)、永(立)、桂、宏、德、文、世、成”,平度后戈庄孙氏已繁衍十三代人,目前遍布全国各地,以青岛市居多。山东平度后戈庄孙氏和昌邑西关道昭孙氏、饮马孙氏是一宗,共同的开基始祖——孙思恭,是兵圣孙武孙膑的苗裔。
经孙强宗长核对后修改如下:
七十二、山东平度后戈庄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迁祖:孙可荐(昌邑道昭第十二世,余姚孙家境第二十四世)
迁徙:清雍正年间,因水灾由山东昌邑饮马迁徙平度后戈庄。二世祖孙琏、孙喜、孙福,喜、福无男丁。三世祖孙廷基住前街,孙廷祥住村西,孙廷瑞住后街,就形成了后来的后戈庄孙姓分三支。大支前街孙廷基唯一儿子叫孙锦,是四世祖。孙锦生三子,孙学孔、孙学孟、孙学颜,是五世祖。六世祖,都是泛“木”字旁的字辈。七世祖是“作”字辈,祖籍饮马论(凤)字辈,往后是“作(凤)、殿(佃)、耀(连)、永(立)、桂、宏、德、文、世、忠、诚”,平度后戈庄孙氏已繁衍十二代人,目前遍布全国各地,以青岛市居多。和昌邑道昭、饮马、坡立、南店孙氏是一宗,共同的开基始祖——孙思恭(名克誏),思恭乃其字号也,是兵圣孙武孙膑之苗裔。
七十三、盘县乐民三岔屯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永富
迁徙:一世祖孙永富,系苏州府桐城县人氏,明朝崇祯初年(约1620年)举孝廉任云南宜良知县,后升任云南昆明知府,崇祯末年,李自成叛逆,后吴三桂盘踞滇黔川广,一世祖隐居于曲靖小石桥,后移居曲靖沿松铺猪市巷,其后人移居至盘县乐民三岔屯。
七十四、福建永春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一申公
迁徙:乐安68世一申公,字会文,号我瑞,敕赠武翼大夫,为永春始祖。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一申公自惠安玉塘(埔塘)洋宅,经泉州(郡试旅寓泉州文山徐家),卜宅永春华岩。
七十五、古丰东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贵
迁徙:乐安孙氏东安堂60世祖讳贵,其祖孙岩,世居凤阳,元季兴兵,孙岩仗剑归高皇帝于淮甸,在军中以骁勇闻,升武德将军。洪武庚申,从太宗皇帝之国于燕,屯兵东安,镇守京师。洪武岁次已亥,以功晋升明威将军。其孙英,袭父爵,英弟杰品行不端,与兄不容,英公顾念同胞手足,不忍相残,离家出走,游京师而赘于支氏。明成祖奇其貌授百户,生子二,长贵,次福。贵因故随母来丰,居丰邑南大坞里支家固,(今李寨镇北孙花楼村偏北)后世繁衍,尊孙贵为古丰东安孙氏始祖。其后裔分布于廊坊市及周边数十个村镇及通州,今丰邑及周边地区徐州潘溏三堡,安徽肖县黄口、亳州以及武汉、陕西、山东腾州等地。
七十六、江西上高井陂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显大
迁徙:孙和公后裔,乐安92世,孙显大,宋未从江西丰城青山徙此,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四个朝代,时八百余载。子孙繁衍二十四世。余载。子孙繁衍二十四世。
七十七、江西万载濠田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鼎元
迁徙:76世孙鼎元,其先祖法公乃膑公之后权公之裔,迁富城即南昌丰城也。历二十五世至稿公,徙万载龙山,为来万始祖也。约三世,是公迁金陵大平府芜湖县铜锣州,十世至鼎元公,于宋大观元年廪先人遗命不忘所自,特复万载省宗族,遍览邑中名胜,概然有故土之恩,又念大丈夫四海为家,自我作祖,卜濠田携家以居,迁九百年矣。
七十八、江西万载范塘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从政
迁徙:乐安84世孙从政,乃膑公之后,权公之裔也。其先祖犒公,因垂拱间干戈扰敌避驻来居万载,为来万之始祖也。未已平复旋归,诞孙二顼瑝,顼徙江右青山;瑝公二十一世孙从政以父精详荫阳考掳五行,随父绍宗公往来万载,亲友弥笃,遂携家青山卜居范塘,后世尊从政公为开基始祖。
七十九、贵州毕节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荣
迁徙:入黔始祖为孙荣(59世祖)是孙岳(44世祖)的后人,是明洪武二十一年三征西南入黔的,为毕节孙氏一世祖,现子孙约一万人左右。
八十、山东省平邑武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元
迁徙:武安支系是由乐安世系四十六世孙沔祖之曾孙孙元衍传而来,从始祖元至今衍传八百年余年数十万人,是目前全国较大的一支。
八十一、山东鄄城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世信公
迁徙分布:世信公,名岳,讳世信,公器公后裔,乐安55世,光祖公之子。五代时,其先祖德、道二公迁居山西洪洞孙便桥。宋绍定五年(金开兴元年,公元1232年),世信公为避战乱,复回鄄左古灉水之右,即今红船镇孙老家,隐名岳,建村“孙古路沟”。后子孙鼎盛,徙居滕州、枣强、谷水、宁都、江苏丰沛二县、枣庄、河南民权、长台及台湾等地者甚多。
八十二、湖南郴州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开基始祖:一郎公
迁徙分布:一郎公系连伍公之长子,誗公之后,英公(侯房)后裔,乐安72世,与江西萍北的五郎公是胞兄弟。连伍公派下三房:孟房讳国义,仲房讳国宝,季房讳国政。三公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随父一郎公奉旨讨逆,后择居临武汾市鼎夏开基立业。后国义公择居桂阳县余田(后裔现居小田孙度),国政公择居宜章县岩泉(今上田村)。
八十三、江苏泰兴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开基始祖:文斌公
迁徙分布:文斌公,乐安66世,兴公五世孙,约于明朝成化二十年(1485)左右定居江苏泰兴申家庄,至今已近530年。后世以文斌公为江苏泰兴孙氏开基始祖。
八十四、安徽肥东店埠孙滩村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孙滩孙氏始祖:孙庆
迁徙:一世祖孙庆于明朝初年自江浙迁至合肥东乡(即今肥东县店埠镇),创建孙滩村。六百年来已传至二十二世,有完整宗谱,在谱族人现有五千多人,分布于省内肥东、长丰、庐江、六安、合肥等县市。据2006年五修版《孙氏宗谱》,命名字派(即辈分)已排至五十世,其中十一世至二十六世依次为〖秉光绍哲 秩序承之 邦家裕尔 嗣世绳其〗。孙氏宗祠堂号为〖乐安郡?映雪堂〗。孙滩孙氏发源地为乐安郡(今山东省境内惠民一带)。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和孙膑都是孙滩孙氏先祖。据《史记》,孙滩孙氏从姓氏来看始祖为孙书。孙书原名田书,因有战功受齐景公封地乐安并赐姓孙氏(时在公元前522年)。从血缘传承来看,《史记》中详述了孙书的祖先,可追溯至轩辕黄帝。
八十五、海南岛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华公
迁徙:一世祖华公:于南宋正隆年间(公元1157年)自福建省兴化府蒲田县甘蔗园村迁渡海南,任琼崖巡抚(世袭官爵),住琼南(琼山府城),为琼岛孙氏族系的迁琼始祖。妣段氏,生四子:开文.开瑾.开贤.开凤,均住琼卫(琼山府城),同享(世袭官爵)。至今800余年,相传24世。公婆生卒年庚,葬地失佶,后裔散居文昌、琼海、万宁、崖县、黄流、乐东、定安、澄迈、临高、儋县、东方等十三市、县。
二世祖开文公:福建省兴化府蒲田县甘蔗园村人,于南宋淳熙丁未14年(公元1187年)、元时由(孝廉)选授琼山县知县,并携眷来琼赴任。住琼卫(府城镇南门那梅口村),为琼岛孙氏族系的发源始祖。妣胡氏,派讳滋公。公与嫡妣(公婆生卒年庚失传)同葬于府城镇门外五里沙上村傍,土名叫藏孙园,坐甲向庚兼卯酉,有碑,庶妣葬于公墓前右旁,三冢俱石为之。并坚石旗杆一对,明代述公坟葬在公墓右边,有碑。《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蒲田甘蔗园村,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始居于琼山,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其中一支即迁居今三亚的崖县。
海南孙氏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万宁市万城镇武丁街、山根南坡铺村、后安镇、东兴大掘村,琼海市中原镇田力村塔洋镇厚丰村,琼山五公祠或南门外那梅口村、红城湖一带,东山镇苍源村,海口解放路老电影院一带,定安县南珠、马坡村,澄迈水北沙坡村、顿昌,文昌铜鼓岭吊鸡村,等海南诸地。
海南孙氏子孙多数于明朝中叶至清朝初期,由琼山府城往全岛各县迁移,如官公,明朝中叶任宜山县知县后,于明成化(公元1465年)由琼山迁崖,居黄流;才盛公(官公的侄子)也于明正德期间(公元1514年)以琼山府城迁崖,初住抱龙镇,后迁新庄村;不久才选公(才盛公胞弟)也由琼山迁崖,先同才盛公住新庄村,后迁乐东黄流;才盛公三弟才能公,仍住琼山府城。七世祖仲虎公(广文公次子)约于公元1264年从琼山府城迁往定安马坡村、琼山东山的苍原村;仲曲公(广文公三子)于公元1269年从府城迁往澄迈水北沙坡村居住;九世祖佐公,约于公元1357年任文昌清澜所都巡检使,住铜鼓岭之吊鸡村;十七世祖振纪公,约于公元1459年由府城迁往琼海,居会同县厅前;二十世祖仕忠公,于公元1578年由会同县厅前迁往厚丰村;二十一世祖云柞公,约于公元1624年从厚丰村迁往中原镇田力村居住,十五世祖陵公迁居广西北海住址不祥,十七世祖振纲、振缵、振绪共三人迁居福建省住址不祥。
八十六、江西丰城同造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法公(孙权公之十世孙)
迁徙:江西丰城同造孙氏望出山东,乃妫姓孙氏讳书公之脉,东吴大帝权公後裔,为东吴景帝孙休之嫡传。当晋吞东吴後,权公之十世孙法公因“耻食晋栗,荒坻存嗣”自世居地浙江富阳迁至江西丰城秀市镇同造孙家(古称长庆裏,敷山,同造裏),繁衍至今近1600年,传至现在同造孙家已达80世,瓜跌绵绵。
自法公开基同造,传至36世(得姓始祖书公之69代)馀庆公(997—1083)生四景,四景开枝散叶为高祖分为四大房,依次为景连公,景运公,景纯公,景阳公,自四景至今繁衍至近40代,人才辈出,代代贤达。
法公与四景後裔从江西丰城同造孙家(也称同造裏/敷山)分迁之江西本省万载、高安、清江(现樟树市)、靖安、宜春、崇仁、进贤、吉水、吉安、九江、都昌、瑞昌、湖口、武甯、修水、南昌(南昌湾里孙家)、景德镇、浮梁、乐平、万年等县市,其後裔又从同造裏或上述分迁地再迁徙外省湖北、湖南、山东、福建、山西、辽宁、安徽、江蘇、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安南(现越南)等13省地,也有回迁祖居地浙江富阳县龙门镇,丁齿之盛达百万之众。
八十七、湖南浏阳珠溪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致主公
迁徙:始祖致主公,后唐同光3年(925)自吉安府泰和县凝滂乡车头井边迁潭州。第三代铭公居善化太平乡;亮公居长沙锦绣都。铭公长子万十一郎(号起俊)、次子万十四郎(号阊俊)、亮公子万十八郎(号赞元)于北宋时偕迁浏北珠溪。后人分居浏阳、善化、长沙、湘潭等地。1936年六修族谱,堂号乐安。
八十八、湖南浏阳沙溪孙氏,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致主公
迁徙:始祖致主公,系出江西富春孙氏支派,后唐同光3年(925)由江右迁湘。三世汤盘公隐住于善化太平乡,汤聘公迁住于长沙锦绣乡。之后二支嗣裔皆迁浏北珠溪,迨至二十七世平槐,于明季从县北南徙,定居于南乡沙溪大坪,为浏阳大坪孙氏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大坪、锁匙湾、官坡、上青山下、滥泥冲、老山冲、石牛潭及萍北、攸县等处。至1948年,已传40余代,共3000余人。宗祠在沙溪大坪。
八十九、湖南浏阳浒澌段孙氏,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致主公
迁徙: 始祖致主公,后唐同光2年(924)自江西泰和迁居潭州,四传至永传公始迁浏北珠溪。又传至应道公于明永乐初年迁浒澌段。
九十、湖南宁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若梅公、若桢公、若栋公
迁徙:始迁祖若梅公、若桢公、若栋公,后唐同光2年(924)自江西乐安锦成里孙坊迁楚,分别开基于宁乡小水冲、中梅、资阳。族谱始修于明嘉靖5年(1526),清乾隆9年(1744)续修。二十一世孙玉瓒公,字廷宝,明正德时官吏部侍郎。
九十一、湖南宁乡孙氏,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绍四公
迁徙:始祖绍四公,明初偕弟绍康自豫章迁湖北黄冈。其十二世孙俊卿公,因避兵于明末携弟德卿、明卿转徙宁乡黄土潭,为迁宁始祖。清乾隆间,俊卿后裔家相由楚入蜀,隶籍川东夔州府万县,为迁蜀始祖,后人散处云阳、万县及湖北利川。1922年宁、蜀二地三修族谱。
九十二、湖南湘潭韶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万登公
迁徙:先祖万登公,安徽休宁人。四世溱公,明代中叶由安徽贸游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传至象乾,字健甫,初任沔阳同知,后任长沙湘阴分巡下湖南道佥事。明末清初,弃官隐遁。清顺治5年(1649)卜居湘潭七都韶山。
九十三、湖南湘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盛公
迁徙:始祖盛公,三国时任长沙太守,遂居长沙,传至南仲公,宋时筑室湖湘之东,生四子:日奎之长子景秀、次子景和卜居邵阳沙田、西坪,三子景新、四子景週卜居衡山;日英之子景倾卜居祁阳;日宽之子景芢、景任卜居邵阳龙迴紫阳;日珣之长子景鸿卜居衡山,次子景鹤卜居邵阳冷水坑,景鹤公越十一世至邵寰、邵寅、邵寓等由邵阳迁居湘乡。合族通谱始修于明万历间,续修于清康熙59年(1720),三修于乾隆43年(1778),四修于同治10年(1871)。湘乡支谱始修于咸丰10年(1860),宣统3年(1911)续修。嘉庆23年(1818)湘乡建宗祠于东白水龟山。
同治10年(1871)四修通谱班次:
贻谋燕翼长,积善有余芳,孝义多时启,诗书肇吉昌,承先宜重本,立念在能刚,代际清和会,名传万载祥。
1911年湘乡支谱班次:
先汉芢漍正,自廷邵雯光,安邦定才学,积善有余芳,孝义多时启,诗书兆吉昌,承宗宜重本,立志在能刚,代际青和会,名传万载祥。
九十四、湖南湘乡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景阳公
迁徙:始祖景阳公,原籍江西丰城,南宋初年官居左丞侍郎,传至十五世钟、箕二公,于明初开湘乡孙氏二大支。钟公之曾孙仙寿讲学来湘,卜居铜梁乡大埠桥,为钟房迁湘始祖;箕公之曾孙献宝卜居庆善乡胡家铺,为箕房迁湘始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7年(1802),道光6年(1826)续修,同治11年(1872)三修,1937年四修。
九十五、湖南双峰单家井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应雷公
迁徙:始迁祖应雷公,元至正元年(1341)自江西吉州迁居湘乡中里单家井,今属双峰青树坪镇。清乾隆16年(1751)初修族谱,同治12年(1873)续修,1933年三修,2004年四修,时入谱在世人口8446人。十二世惟俸、惟供清乾隆初迁居四川云阳县。
字辈班序:应汝源居文才汉子义孝宗祖惟忠崇庆世显荣昌承先模范诗书裕昆大启。
九十六、湖南醴陵早禾冲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朝署公
迁徙:始迁祖朝署公,元时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湘潭、萍乡等地。至1948年,族人共6751人。
九十七、湖南醴陵大汾垅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求寿公
迁徙:始迁祖求寿公,字朝署。先世江西丰城同造里人,明初徙醴陵邑东大汾垅落籍开基。后人分布于孙家坳、早禾冲等地,及湘潭、萍乡等地。至1948年,族人约3000人。
九十八、湖南醴陵西岸境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平凰公
迁徙:始迁祖平凰公,清康熙间自广东龙川迁此。族人分布于盘树铺、漏水坪、萍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
九十九、湖南新化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邦达公
迁徙:始祖邦达公,元至正12年(1352)为避红巾之乱而自江西泰和圳上韭菜园徙居邵阳东关羊牯岭沙子田,今属新邵。生五子:应炎、添信、胜佑、于蓼、于莪。后邦达公又携第三子胜佑返迁江西原籍,莪、蓼居武冈,炎、信奉母居邵阳。添信传三世至继先,生八子,五子居邵阳,三子可珊、德珊、选珊及堂弟元一于明初徙新化梅山,分居于洋溪、浆溪、虎溪、白沙溪等地。谱一修于清乾隆32年(1767),1990年六修。
排行字辈班次:
忠孝传光泽,诗书裕后昆,
发祥宜积厚,
衍庆由培元,
圣教敦伦纪,
人生重本根(源),
宪章隆典礼,
勋业振乾坤。
注:据《湖南氏族迁徙源流》收集的湖南新化孙氏字辈排行在 “忠孝传光泽,诗书裕后昆”后面是“ 孝友传家政,诗书翊国纲 ”,是否有误,特注明。
一〇〇、湖南华容鼎山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景钊公
迁徙:始迁祖景钊公,字克明,号柳塘,诰封奉政大夫。明正统初由江西进贤县徙华容鼎山,七世分承恩房、北祥房、裕后房。族人分布于孙家汛、花子村等地。至1948年,共2400人。宗祠设在华容县城。
派语:(自九世始)
日大惟其正,
时中永在贤,
文明咸志学,
忠孝本承先,
兴邦臣道立,
辅世士行全,
克懋愈良贵,
恒贞自永传。
一百零一、湖南岳阳石潭乡孙氏 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伯一公
迁徙:始迁祖伯一公,宋宣和元年(1119)自江西南昌迁湖南巴陵新家塘石潭乡,后有分迁大古塘、东冲口、石井冲等地者。清光绪间纂有族谱,堂号乐安。
一百零二、湖南平江东乡曲溪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高月公
迁徙:始迁祖高月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安远迁至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394人。
一百零三、湖南常德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禧公
迁徙:始祖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折桂乡十八都花堰巷,明洪武2年(1369),长子廷三随堂叔武陵教谕裕公至常德府,落籍东关。
一百零四、湖南桃源陬市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文通公
迁徙:始迁祖文通公,明洪武2年(1369)自丰城迁桃源县东浯溪黄花冈。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莫林及慈利等地。宗祠在莫林乡新庵。族谱创修于清光绪34年(1908),1933年续修。
一百零五、湖南桃源岩门冲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葵公
迁徙:始迁祖葵公,明成化间自南京迁居桃源县南下白石村之岩门冲及上大安村之青山口。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县境官溪冲、白鹗湾、马甲坪、瞿家冲、易家冲、郑家驿等地。宗祠在岩门冲。族谱创修于1929年,1943年续修。
一百零六、湖南浏阳枨冲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文忠公
迁徙:始迁祖文忠公,明崇祯13年(1640)自江西南昌迁至此。后裔尊其为浏阳枨冲孙氏始祖。
一百零七、贵州水城县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正龙公
迁徙:入黔始祖孙正龙由湖南省辰溪县来到贵州平远(织金)县,生二子,长荣次华,荣公子孙失去联系,华公生仕达仕奎,仕达清朝初期来到水城县蟠龙乡塘上定居,后代在此敷衍生息,现已200余户。
排班字辈是:
正荣仕嘉维,
学如登高显。
朝厚玉光明,
德应宗长远。
一百零八、 山东烟台桃村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
始祖:孙表公
迁徙:孙表公祖籍江苏桃花坞,由江苏桃花坞迁至桃村,为山东烟台桃村孙氏始祖,至第六世孙霖由桃村迁至方格村繁衍至今,辈份如下:
一世:孙 表
二世:孙 祥
三世:孙 瑾
四世:孙以约
五世:孙吉远
六世:孙 霖
七世:孙受统
八世:孙承天
九世:孙 华
十世:孙自通
十一:孙农林
十二:孙元亮
十三:孙丰吉
十四:孙忠云(三子:孙玉山、孙玉海、孙玉军。孙玉山长子:孙召松,长女:孙淑波,次女:孙淑清)孙玉海无后。
十五:孙玉军(孙玉军:长子:孙召方)
十六;孙召方
以上按照简写排列
以下按照十四世之下排列,如下(按正写)
男:忠、玉、召、厚、祥
蔭、培、其、义、良
嘉、善、恒、宝、庆
广、荣、慕、寿、昌
女:婉、秀、淑、彩、翠
小、君、明、月、嫦
丽、风、喜、春、艳
芝、兰、爱、秋、香
一百零九、河北清河后孙庄孙氏始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祖:孙有成
迁徒:始祖孙有成于明永乐年间(具体哪年不清楚)自山东莱州府即墨县迁入河北清河后孙庄,后裔尊其为始祖。
河北清河孙氏家族家谱序(原版家谱序):
夫大明永乐(1403-1424)北征,民遭天谴,此地荒之矣! 圣上旨昭各省民等迁发至此。盖孙氏系自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人氏。始祖至此占荒地数倾,开荒耕种田亩,可启后坤者也。至天启七面(1627)年间,会首、遐龄、永弼(上人下工字)兴心建庙,联名镌石,上以承前下以启后,俾不忘祖宗之至意。 自大清乾隆(1736-1796)年间,祖讳应双迁至二哥营居住。今中华民国十一年(1923)孟春端月本家同宗示谕安金、勤正共议重建庙镌石,耐嗣多而资财少,岂可因此而废绳启之原哉?故造家簿已绪祖上辈分之讳也,使名正言顺,此是从俭而保不失传者也。
部分祖先姓名如下:
一世:孙有成
二世:孙荣 、孙兴、 孙富 、孙贵
三世:(孙荣支)孙纪、 孙纲
四世:孙纪子:震 、霖 、仲
孙纲子:宪 、鸾 、凤
现在排班辈分是:
恒培锟(春)法振
久毓宝耀鸿
怀德来继志
茂延兆维英
注:十八世为“恒”字辈,十九世为“培”字辈,只此诗起讳,依此莫乱宗。
一百一十、浙江苍南龙江江口黄家蓬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子颜(1594—1658)
迁徒:孙子颜,字芝繁,于明万历年间由永嘉场横浃(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横浃村)入迁来此定居。配姜氏,生子五:国祥、国礼、国祺、国美、国安。孙国礼,配氏不详,生子二:汝云、汝元。孙汝云,配氏不详,生子孙允昌;孙允昌生子二:廷陞、廷选。孙汝元配氏不详,生子二:月祥、恩弟。孙月祥配氏不详,生子六:廷友、廷源、廷龙、廷全、廷五、廷六。孙国美生子孙汝臣。孙汝臣生子二:宗明、宗亮。孙宗明生子孙西齐。孙宗亮生子孙求贵(孙求贵次子占洪,随母出继咸园上官姓)。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街等地。
一百一十一、浙江苍南南宋、矾山、昌禅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怀表,
迁徒:孙怀表系孙华海六世孙。孙华海系福建闽东始祖孙平章(讳德崇,字公义)二十三世孙。孙怀表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福宁府(今霞浦县)之赤岸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三十一都大孙垟(今苍南县昌禅乡大心垟)定居。由于旧谱湮没,其后裔共尊孙怀表为一世祖。配氏不详,生子三:长子孙新礼,字新耕;次子孙新文,字禄耕;三子孙新义,字少耕,分为“天、地、人”三房。繁衍成族,天房居南宋坑底,其后裔孙振暖三兄弟(系孙怀表十世孙)于清道光年间外迁,至今住处不详;地房居矾山孙宅、杉山,其后裔孙景周、孙景祥、孙景远三兄弟(系孙怀表六世孙)于清雍正十年(1732)迁居玉环大古顺,保持血缘亲情,关系密切;人房居昌禅三条溪毛竹脚。天、地、人三房现有部分后裔移居乐清、温州、杭州和北京等地。
一百一十二、浙江项桥林家塔百家湾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荣所(1597—1653)
迁徒:孙荣所公,约于明崇祯年间由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赤岸入迁来此定居。配洪氏,生子孙友亮。孙友亮配杨氏,生子孙振峰。孙振峰配邓氏,生子七:文岳、文志、文哲(移居玉环县楚门)、文贵、文选、文道、文州。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街,钱库街,灵溪街,括山将军岭脚等地。
一百一十三、浙江苍南江山西河边(江南十五都)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君祥(1628—1718)
迁徒:孙君祥公,系永嘉场四都三里横浃(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横浃村)孙子壹次子。于明末清初由永中镇横浃村入迁平阳县北港严家岙,旋转迁江南十五都西河边定居。尊孙子壹为一世祖。 孙君祥配陈氏,生子八:文英、文口、文龙(字英龙,出继三垟薛姓)、文德(字元正,出继渔塘严家岙)、文敬、文星、文杰、文仪。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一百一十四、浙江苍南湖里珠明(梅)岭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凤发公
迁徒:孙凤发公,系孙敬豪长子。于明末清初由何处入迁来此定居不详。尊孙敬豪为一世祖。孙凤发配何氏,生子二:国华(迁居郑家山)、国文。孙国文配氏不详,生子四:应熙、应法、应造、应余。孙应熙元配郑氏,次配陈氏,生子二:毓元、毓第;孙应法配缪氏,生子四:毓福、毓贵、毓富、毓赐;孙应造配氏不详,生子孙毓亮(移居平阳县四板桥杨梅庄);孙应余配氏不详,生子二:家桂、家口。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金乡城内,石砰内岙,湖里倒桥,宜山街,灵溪街等地。
一百一十五、浙江苍南湖里黄泥岙老虎坑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凤朗(1710—1783)
迁徒:孙凤朗原名君朗,字光辉,号耀士,系孙敬豪四子。于清乾隆年间由何处入迁来此定居不详。尊孙敬豪为一世祖。配陈氏,生子四:国皋、国登、国名、国榜。孙国登配黄氏,生子二:应礼、应成。孙应礼配廖氏,生子三:圣松、天潜、天尾;孙应成配氏不详,生子二:毓峰、毓传。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金乡城内,湖里倒桥,龙港街和江苏盐城等地。
一百一十六、浙江白沙七河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宜挟
迁徒:孙宜挟,系孙敦乾曾孙,孙庭煌之孙,孙继禄长子。孙继禄生子三:宜挟、宜抱(迁宁村为始祖)、宜揖(迁二河为始祖)。孙宜挟于何时由何地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不详,生子二:锡礼、锡顺。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一百一十七、浙江白沙二河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宜揖
迁徒:孙宜揖,字子让,系孙敦乾曾孙,孙庭煌之孙,孙继禄三子。于何时由何地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王氏,生子二:锡伯、锡仲。孙锡伯配王氏,生子三:洪富、洪贵、洪明。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章良、灵溪街等地。
一百一十八、浙江白沙章良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洪富(1768—?)
迁徒:孙洪富,字元贵,号天贶,系孙宜揖之孙,孙锡伯长子。约于清乾隆年间由二河入迁来此定居。配翁氏,生子二:上斌、上安。孙上斌配陈氏,生子二:大锡、大模;孙上安配张氏,生子二:大嘉、大启。孙大锡配章氏,生子三:文贵、文圣、文开;孙大模元配陈氏,次配姜氏,生子三:文郎、文宝、文才。孙大嘉嗣子孙文铭;孙大启元配黄氏,生子一:文铭(绍伯父嗣);次配林氏,生子二:文森、文平。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塗厂、新美州、云岩鲸头等地。
一百一十九、浙江苍南龙港塗厂新美州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胜昌(1869—1919)
迁徒:孙胜昌,名步昌,号献文,系孙大锡之孙,孙文贵长子。孙文贵配章氏,生子二:胜昌、胜斗。孙胜昌于清光绪年间由白沙章良入迁来此定居。元配李氏,生子二,次配陈氏生子二:永淳、永体、永钏、永俊。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港街等地。
一百二十、浙江苍南云岩鲸头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文森(1896—1925)
迁徒:孙文森,字诒森,号宝书,系孙宜揖六世孙,孙锡伯玄孙,孙洪富曾孙,孙上安之孙,孙大启之子。于民国年间由白沙章良入迁来此定居。酉己杨氏,生子四:胜高(绍叔父文平嗣)、胜锦、胜春、胜苍。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一百二十一、浙江苍南芦浦林家院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得桂公
迁徒:孙得桂公,系乐安郡桐江支派孙云淡玄孙,孙子昂曾孙,孙文字之孙,孙继法三子。于何时由瑞安县二十七都桐江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不详,生子三:明保、明龙、明祯。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钱库街,龙港街,白沙象岗,肥艚官岙头,龙沙瓦窑岗和平阳县萧江等地。
一百二十二、浙江苍南金乡阳美(洋尾)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明雨
迁徒:孙明雨,系孙继善之孙,孙得宽长子(孙得宽生子二:明雨、明韬,居桐田)。于何时由瑞安县二十七都昭德里(今桐田)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陈氏,生子四:希亮、希舜、希霖、希尚。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一百二十三、浙江苍南观美茂竹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子显
迁徒:孙子显,字其文,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由瑞安县二十七都昭德里(今桐田)入迁来此定居。配施氏,生子允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本县县城灵溪、观美街和永嘉塘北,福建霞浦平岗、牙城啼鸡,杭州等地。
一百二十四、贵州遵义湄潭高台、毕节四十亩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赫臣公
迁徒:孙赫臣公,系江南应天府东门外大石板狮子桥人氏,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洪武调北征南,刺封始祖为绥远将军,任征颠南(云南)功峻(言任征之事毕节所谓云南平服也)转镇黔中威清驿,后裔落业遵义湄潭(小地名嘎溪),传至(隔数代无法考证)应登、应泰。应登公生凤灵(世居遵义湄潭)、凤祥(生于1612年在遵义湄潭生长,于明崇祯年间贩卖丝绸上云南、路经毕邑常驻于祖师庙侧张店,张姓招为子婿,更名张文聪,始居毕节)。凤灵公生廷富,儒正。凤祥公(张儒人)生男:国柱。国柱公(李儒人,向儒人)生男:本先(四川雷波支系)、本务、本立、本植、本志。
2003年清理上谱的有子孙四千多人,分布在现在的贵州的贵阳、遵义、安顺、水城、毕节,云南的镇雄,四川的雷波等地。
凤灵支系在遵义湄谭的字辈排行是:
赫. . . . . .应凤。
廷尚呈元单,
玉先明其祥;
光宗维世永,
鸿儒绍书香;
华国祯(珍)梁(良)栋,
清廉映(正)必昌;
培德敦(兴)家谱,
克(富)全(贵)乐安堂。
凤祥支系在毕节的字辈排行是:
赫. . . . . .应凤国本绍草。
时逢文运庆元良,
继起宗支崇宪章;
学秉家传承世业,
勋铭玉策炳朝堂;
源开乃祖方钟秀,
泽裕先人正发祥;
士际昭明思振德,
从龙同受圣恩长。
附《贵州遵义湄潭高台、毕节四十亩孙氏族谱序》:
孙氏族谱序
诗曰:寻祖寻宗走四方,捐资操劳振族风。
茫茫黔滇川孙氏,合修族谱报祖宗。
吾妫姓孙,出于春秋。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闾有功,齐景公赐姓孙,食采乐安。
孙书者,吾族开族始祖也。
乐安郡,妫姓孙之郡望也。
查吾族历代世系,人才辈出。有出于泰山之水的兵家之圣孙武,居山东甑邑黄河故道的齐国军师孙膑,秦江孙胜,汉中太守孙盖,武信君孙知,汉中侍郎孙卿,安定太守孙询,安邑孙骐。后汉太守孙爰居,太原太守孙福,大将军橼孙厚,中郎将孙瑶,清河太守孙 ,洛阳令孙倏,尚书郎孙国,汉阳太守孙耽。至三国,有长沙太守(武烈皇帝)孙坚,昭仪中郎将孙静,吴侯孙策,吴大帝孙权,丹阳太守孙翊、孙瑜,护校尉孙皎,中郎将孙奂、孙登,南阳王孙和,鲁王孙霸,齐王孙奋,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武卫大将军、临城侯孙楷,安民都尉孙 ,豫章王孙(雨+单) ,永安侯孙谦,钱塘侯孙德,偏将军孙綝,前将军孙秀,都乡侯孙峻,东州大儒孙炎……。至明朝有入黔始祖绥远将军孙赫臣。清朝有凤灵支系(遵义湄潭湄邑县府赋房房长,后任云南蒙榟府官孙华,同治武举孙明玉,光绪戊戌武举孙其应;凤祥支系(毕节)毕节县学庠生孙茂,恩赐八品卫登毕节县耆寿类孙达、孙园,道光壬午科文举四川铜铃知府孙时若,四川保补知县孙时相,毕节县学文庠生孙逢泰,毕节县学武庠生孙逢源,孙文科,威宁总司厅孙文达,光绪乙亥武举孙文绣……。
史载之昭然,回顾吾族历史,感概至喜。乘前人家谱之善,仰前人之作,赖后人之续,若不作前续后,前人之作徒劳也,后嗣乃知前人焉?
入黔始祖赫臣公,世居江南应天府(江苏江宁府东门外大石板狮子桥)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随付友德征滇入黔转镇黔中威清驿,后裔落业于遵义湄潭,历经已六百余载,其子孙分布于黔、滇、川等省。借先祖之恩德,螽斯衍庆,瓜瓞绵绵,书香续继。而自克阀阅望族,唯木有本而枝茂,水有源而流长。故要我族众等,一要和睦亲族,不忘一本九族之本;二要教训义方,和气乡邻,忍养其身,善修其后;三要不忍心害理,见利忘义,切勿以恶而为之,因其势而伤亲谊,爱财物而剥骨肉;四要传吾族文明之风尚,扬华夏《纲要》之精华。此次合修族谱,目的有四:
一则查祖寻根之举,尊重历史,上至入黔,下至当代。
一则敬宗收族之谊,大宗小宗,永垂勿潜,世代相承。
一则分清昭穆源流,明入指掌,各有所归,不致紊乱。
一则扬先人之典范,明事明礼,各有所选,启迪后嗣。
然,欲立一言,汇成一书,自愧无文,拟祈代撰。所遇之人,非有文人,有文之人,非可谓人,终亦未得,抠置于兹。而时者天时地利也,故不虑文俗,不就次第,草率汇成,其修饰润色,盖有待于将来之人也是为序。
入黔始祖赫臣公裔孙 继权撰于大方响水
2003年10月
注:孙继权宗长还在其主编的族谱封面上写了一副对联:尊祖敬宗传家训,和亲睦友显达伦。
一百二十五、山东泰安孙氏始祖、及其迁徒字派情况
始 祖 : (宋)孙复(992—1057)。孙复,字明复,号富春,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曾客居泰山讲学多年,与石介一起创办泰山书院,学者习称其为泰山先生。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与胡瑗、石介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孙复是北宋庆历之际经学变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风影响颇大。著有《易说》六十四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等著作,声明显于世。庆功一年(1042),在范仲淹、石介等人的推荐下,孙复以布衣超拜,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位列中丞,为仁宗皇帝之师。嘉祐二年(1057年)七月病故,享年六十六,葬于泰安东平。欧阳修作《孙明复先生墓志铭》。泰安城东范镇岔河村,那里有当年宋仁宗亲赐孙氏祠堂和祭田百亩,主祭孙武第五十五代孙复(992至1057年)之牌位。
后裔分布情况:孙明复配李氏,李丞相侄女,生一子佑邦。佑邦配贵夫人范氏,范仲淹之女、继配侧室余夫生六子。山西闻喜县岭东孙氏始祖良辅为孙复之裔孙,宋末从泰安岔河迁徒至此地,岭东有祠堂、家谱皆有记载。所以孙复家族主要居住山东泰安及山西闻喜已延续三十余世,并逐渐分布全国及世界各地。
字派情况:其辈序的排列各地后裔可能有所不同。
泰安孙氏家族之辈序从始祖“泰山先生”孙明复计起,前辈已载十六辈字、后续已载十六辈字、新续三十二辈字。
前谱已载十六辈字:明佑同扬 、福衍盛德 、冉朋轩进 、伯钦洪之
后续十六辈字: 发成国廷 、毓维永积 、兆启丰宁 、崇正方承(或通正兴隆)
新续三十二辈字: 仁义礼智 、代学立文 、兴华秉灿 、泰和建功
尚忠緖善 、泽润邦青 、家景方长 、宋宪贯生
后裔名人:民国时期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是孙明复后代第二十二世。出生于(1885年)泰安祝阳下乔庄。
注:本资料由泰安孙复后裔第二十五世孙 孙兆才提供
一百二十六、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字派情况
始迁祖:孙道真
迁徒情况:据《孙氏家谱》载,始祖孙道真自明末清初(按年代推算)由陕西泾阳县五寨堡移徙至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至今繁衍19世。
字辈如下:
第一世:孙道真
第二世:孙汝*
第三世:孙耀*
第四世:孙裔*
第五世:孙*
第六世:孙廷*
第七世:孙学*
第八世:孙*
第九世:孙步*
第十世:孙好*
十一世:孙大*
十二世:孙育*
十三世:孙正*
十四世:孙*生
十五世:孙*
十六世;孙*忠(中)
十七世:孙兴*/孙幸*
十八世:孙*泰
十九世:孙树*
二十世:孙丙*
......
孙氏网(sunshi178)
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推荐微信群聊:孙氏宗亲交流群、孙氏寻根问祖群。
加群方式:添加编辑微信maotaijiujiu,发送“加群”,第一时间邀请您入群。
本文出自头条号作者:孙氏旺@(微信号:maotaijiujiu),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寻根问祖,团结宗亲,传递孙氏正能量,弘扬孙氏文化!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开启寻根问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