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国女王迎来了她登基70周年的庆典。这位久经世事的老太太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活化石”。她应该是目前全世界在世的人中间,经历过国家大事和见过名人最多的一位,没有之一。对目前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从出生以来的记忆就伴随着女王。女王几乎快成了永恒。
虽然,英国的现状让人无奈。面对英国的国力日衰、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女王也没有魔法去拯救。不过,她毕竟是个见证者,曾经见证了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辉煌。英国人曾经重塑过世界,深度参与了目前的世界秩序。从17世纪开始,英国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了对世界秩序的塑造。
(西班牙舰队 图源网络)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又不是同一个世界,对于19世纪欧亚大陆上的居民来说,就是这样。欧亚大陆最东端的大清臣民,花了半个世纪,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块大陆最西端以外那个岛国对这个世界的重构逻辑。
(亚欧大陆 图源网络)
但大清却被迫卷入了这个重构过程当中。200年后,我们再次回头看当时的世界,重新理解一下新秩序变化的整个过程,看看还能有什么样的发现。
重塑地缘秩序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世界是由陆权国家主导的。当时人类的航海技术尚未成熟,导致了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天然阻碍。人类只能沿着陆地延伸的方向探索,中途还有沙漠、戈壁等死亡禁区。
交通情况的艰难,让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受限于自己活动的有限区域。对于国家来说,逻辑也一样。比如,明、清、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陆地上的大国。这些国家忙着应对自己陆地边疆上的邻居,从未想过通过开拓未知的海洋来重塑秩序。
(阿拉伯帝国 图源网络)
对于英国这种岛国来说,有天然海峡做屏障,少了陆地邻国的侵袭,谋求向外扩张时,自然想到了探索海洋的可能性。这个逻辑在现实中顺理成章。英国人开始打破原来欧亚大陆的地缘逻辑,用航海技术来为自己开脱新的国家疆界。
东渡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穿过大西洋到美洲,绕过好望角,横穿波斯湾到印度洋。他们的新领土不需要与本土接壤,甚至不需要和本土临近。是否要占领一个地方,全看这个地方对于他们的经济价值。
(英国——一个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 图源网络)
所以,整个地球被打通,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欧亚大陆。英国的国家利益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是否接近。连通全世界的海洋上,都可以开辟新道路。
重塑战争秩序
国家利益的竞争不再限于邻国之间,作为国家间竞争手段的战争,其逻辑也被整体改变了。以英国对大清的一系列战争为例,英国人并不以占领土地和灭亡国家为目的。而是要把大清整合进他们所塑造的整体秩序。目的是让大清的市场向英国开放,他们通过贸易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英国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阶段,已经评估过,他们在海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竞争对手。所以,除了印度之外,英国人基本都不占领海外的土地。但是要掌控海洋上的交通要道,比如香港、新加坡、好望角、直布罗陀等地。
(好望角 图源网络)
这些地方是英国人构建全球海洋贸易的重要中枢节点,如果被其他国家占领。英国所规划的海洋贸易路线图就不能实现,或者至少不能完整实现。英国人只派了较少的兵力到这些关键节点上来。也就是以最少的养兵和战争成本,实现了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但必须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英国来说,印度的意义非同一般。所以英国人对印度是全面占领的。英国人之所以要全面占领印度,和他们发现了工业革命的密码有关。
(工业革命纺织业 图源网络)
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工业革命这件事就能发现,全世界成功实现了工业革命的国家,最初都是从纺织业开始切入的。关于这件事的逻辑,博主之前曾经在《全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什么都从纺织业开始引爆?》这一篇博文里面详细解释过。
印度的传统优势是棉纺织,英国人最早从棉纺织业为切入点来引爆工业革命。也就是说,印度是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工业品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不小心,就能妨碍英国实现“国家梦想”。
英国当然要想办法把对手的优势转化成自己的优势。于是便武力占领印度,不仅能让印度棉布失去和英国竞争的可能,而且能把印度变成自己的原材料产地,一举两得。而且,印度在英国的全球贸易路线图上,还是关键的港口和交通节点。占领之后能够扼守印度洋地区,还能以印度为跳板,向大清这个大市场发起攻击。
(英国港口 图源网络)
这不是博主猜测,是有历史依据的。各位小伙伴查一下鸦片战争的资料就知道,英国向大清宣战动武之前,调兵不是从本土调过来的,而是从印度驻军中调过来的。英国占领了印度之后,从印度驻军中调兵能够轻松到达中东、东亚、东南亚。而且,当时的印度比大清还要孱弱,英国人占领根本不费劲。他们可是算准了风险收益比的。
重塑经济秩序
在英国人开始对外殖民之前,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有“海关”这种机构,更没有完善的“关税”制度。应该说,关税制度和系统性的对出入境产品管控是英国人的发明。
对当时欧亚大陆上的一些大国来说,治理国家的财政来源主要靠的是农业税和商业税。即便宋元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海外贸易,朝廷也还没有设立关税制度的需要。因为当时的海外贸易并不是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图源网络)
但对于英国来说却不一样。海外贸易几乎是英国的生命线。自从英国人发现,通过海上也可以开疆拓土,就逐渐把殖民地变成了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频繁的产品出入境,让英国王室发现了对这些产品进行管控的必要。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他们自然要给外来的产品征重税,以保证本国的产品不受冲击。等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外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在工业品生产的效率上能超过他们,英国就成了自由贸易的鼓吹者。
他们开始倡导所有的国家都把国门打开,自由竞争。至于没有需要向他们敞开市场的国家,要么就是军事占领,像印度。要么就是用鸦片这种上瘾性物品打开,比如大清。实在打不开,还可以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图源网络)
总而言之,英国是把全球的经济发展节奏主动权掌控在他们手里。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并且用武力把这种政策在全世界推广。等到覆盖到全世界的时候,新的经济秩序就形成了。
重塑法权秩序
在重塑地缘秩序、战争逻辑和经济秩序的同时,英国人必须要赋予这些秩序合法性。也就是说,必须从法律层面把国家间秩序和行为规范确定下来,以便于以后,大家都照这个逻辑走下去。所以,英国人重塑了世界的法权秩序。
建立国际法和现代条约体系,并把其他国家都纳入到这种体系当中来。国际法最初是基督教国家在不断战争、商贸等国家互动过程中逐渐磨合出来的行为规则。最初是仅限于适用基督教国家的。后来随着基督教世界的对外扩张,尤其是英国殖民行为遍布全球,西方国家联合起来把国际法的使用范围扩展到了非基督教国家。
(国际法 图源网络)
在扩张过程当中就遇到了一些仍然还在采用自然法的国家,比如大清。当时的大清皇帝和军政大臣就对英国人建立的这种秩序有点茫然而难以理解,以至于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不上频道。
比如,清朝廷对条约中的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实质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抗争不多,而对于外国公使怎样觐见皇帝的礼仪却多番交涉。这其实就是没有理解英国人这套秩序。
(清朝廷觐见皇帝礼仪 图源网络)
西方当时联合起来给现有的国家划分了几个等级。有些是文明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可以得到完全的政治承认,享有完整的国际法权利。
有些是野蛮人国家,这些国家只能获得部分的政治承认,也只能部分的适应国际法。土耳其、波斯、中国、暹罗和日本属于这一类。
(土耳其 图源网络)
其余属于未开化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在欧美人眼里只能称得上自然意义上的人类。而相应的这些国家的领土也就可以成为文明世界可占领的领土。
当时的大清,就被英国、法国等以条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了各种必须出让的义务。依据这个最高规则,其下的通商、通关等等领域的律例也都相应的必须做出调整。整个国家被强行纳入到了他们划定的规则范围内。
(明清通商口岸对比 图源网络)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通过重塑一系列秩序,改变了世界的游戏规则。用战争和贸易把这套规则推广到了全世界,经过几百年的沉淀让这套规则获得普遍性的承认。于是,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全文完,图源网络,侵联删)
作者有话说
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微信公众号“合子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