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铸魂 为时代造像
——记“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走进河南”
孔子问道于老子(青铜) 吴为山
艺术形象之于艺术,犹如精神之于人,精神不足则形象不立。对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雕塑家吴为山而言,形象即心印,心印即精神。他认为,“每一尊塑像当立于天地间,是继圣之精神当存于生民内心” 。
10月18日,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美协承办的“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走进河南”在河南郑州普罗理想国艺术文化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吴为山雕塑作品160件,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孔子、老子、李白等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像,又有《睡童》 《远古笛声》 《唐韵》 《春风》等一批表达人间温情的系列作品,还有《马克思》 《顾拜旦》 《利玛窦》 《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 《灵魂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等一批彰显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经典雕塑。
由心涌动 藉手而塑
文字记载是描绘历史的重要形式,但是形象记忆在呈现历史方面亦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文字描述的特点在于可详述时间顺序、内容情节、事物逻辑;形象记忆,则是在人们视觉艺术的创造中,直接表现心灵的感悟与直觉感受,将历史诉诸于烙有时代特征的造型中。它是形象的、直观的、艺术的。中华文化史是文字史与图像史的汇聚,它犹如连绵的群峰与滔滔的长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但翻开这部图像史,也不免有遗憾之处,譬如老子、孔子……其像如何?中国文化虽重文字描述,然也时有言不达意之疏漏。 ”吴为山说。故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吴为山立志要塑中华古今贤人像以立时代丰碑昭示来者、引领精神。近30年来吴为山潜心于此,于是数百尊人物雕像由心涌动、藉手而塑。
在此次展览现场,立于场地入口处的即是吴为山作品《孔子问道于老子》 ,高达数米的孔子像、老子像,一左一右,相对而立,静默无言却又好似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交流。“老子”的胡须从天而降,“就像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转而看“孔子” ,面部带着温润的笑容,身体像一座山崖伫立。虽然最初是为了减小作品的体量而有了如此“柱式”设计,却是吴为山以中华大地上的山、川作为两位中国思想家的支撑实属神来之笔。“之所以将他们放在展览入口,是因为他们的经典思想开启了我们今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吴为山说。
同样开启我们对理想生活向往的马克思也“来到”了此次展览。他气宇轩昂,阔步向前,从德国走进中国人民心中,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尊雕塑最初是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吴为山应德国方面邀请而作。吴为山认为:
“为马克思塑像并立于他的家乡,有着特别的意义——一者,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马克思像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敬仰,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理解和对形象的解读。从艺术创作手法上也体现了西方写实主义和中国传统写意手法的结合;二者,在特里尔立马克思像不仅表现了德国对马克思历史地位的确认,也体现了德国方面对中国艺术的尊重。 ”
除此之外,诸多历史人物都在此次展览“露面” —— “书圣”王羲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带领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焦裕禄……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从老子的恢宏宁静,到鲁迅的沉郁峻切,吴为山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吴为山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从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的伟大革命中汲取灵感,几乎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塑造中国文明精髓的艰巨任务。 ”季羡林亦曾评价吴为山:“吴为山英年歧嶷,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
为历史人物塑像是吴为山为自己寻求的时代使命,但是,他的目光不止于古今光辉人物,当下百姓的一颦一笑更是被他收录于作品中。作品《大草原》即以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名摔跤手为原型,吴为山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创作,将人物的脚制作得要比头大好几倍,整个人的体型也好似一座大山,为什么要这么做?吴为山说:“这样的夸张是为了表现出蒙古族彪悍的民族精神,内蒙古人民是矗立在大草原上的巨峰。”艺术来源于生活, 《大草原》正是吴为山在大草原上与蒙古族人民真正接触后,被他们豪爽勇敢的性格所打动后进行的创作。不仅如此,从《小背篓》《唱支山歌》《童》《踏花归来》等作品中亦可窥见吴为山对生活的极致热爱与浪漫温情。
“写意雕塑”:在“有”与“无”的节奏韵律之中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只是吴为山近些年创作作品的一部分, 30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先后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联合国总部,以及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场展览,引起世界美术界的关注与高度评价。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意大利国立列奥纳多·达·芬奇科技博物馆和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美术馆、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机构永久安放其作品《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对话》《孔子问道于老子》《孔子》《南京大屠杀组雕》等,他的代表作《孔子》《孔子问道于老子》立于世界多个国家和驻外机构。
高质量的作品背后必定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吴为山创建的“写意雕塑论”亦影响着世界雕塑发展。对于“写意雕塑论” ,法籍华裔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评价:“吴为山先生最近给我的信中说他造了一个新词‘写意雕塑’ 。我说,造得好。这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他尤其长于写意,有一气呵成之妙,但又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他在神速中兼能深入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种写意既是中国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教育一直是俄罗斯和苏联系统的发展,而吴为山树立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另外一个大的体系,著名美术家袁运甫感叹,“这个体系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现代创造,且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艺术家不同的追求和个性” 。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中国雕塑悠久的历史和造型体系成为吴为山的资源,他发展了这种传统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创造了“写意雕塑”的风格。故而,“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气象,雄浑的体积充满力量,而妙巧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同‘道’的存在,就在‘有’与‘无’的节奏韵律之中。他保持了雕塑‘塑造’的传统,在作品的肌体表面,留下他抚摸岁月、触及生命的痕迹,也留下时间的印迹,由此,让人感觉到永恒。 ”也正如联合国原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吴为山的雕塑作品蕴含的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一同参观雕塑展,当参观至雷锋雕像前,一八学校合唱团在这里进行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快闪演出,并朗读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这件《雷锋》作品入选现行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并配以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成为几代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件雕塑作品和弘扬雷锋精神的素材。图为吴为山与小学生们一起向雷锋致敬。 马健 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