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1978年到2017年——
数说巨变
111条国际(地区)航线联接世界,23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川谋发展,2万多家外贸备案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站在四川开放领域硕果累累的当下,回望40年轨迹,一条跨越发展的开放之路随即展开。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开放合作为四川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开辟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成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12.5%外贸进出口额占GDP比重不断跃升,结构优化可圈可点
当地时间12月9日15时,四川路桥集团承建的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欧洲发达国家修建大跨径桥梁。
四川路桥走进北极圈,暗合着川企“走出去”的步伐。1981年,四川开始统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当年仅970万美元,而到2017年,四川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到39.3亿美元,稳居全国前5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由点及面、全面突破,2017年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近80%,四川省约1/3的对外贸易、4/5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沿线国家。
从货物进出口额指标来看,1978年四川省货物进出口额仅4000万美元,2017年为681.2亿美元,实现增长1700余倍。在省商务厅厅长刘欣看来,除了总量指标,结构优化也可圈可点。40年间,我省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出口占比由85.1%下降至2%,机电产品占比由7.1%上升到82.9%。同时,对外贸易队伍不断扩大,四川外贸经营队伍从20多家发展到外贸备案企业2万多家、实绩企业4400多家。
开放型经济成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1978年,我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为0.4%,2017年上升到12.5%。利用外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85年的0.31%提高到2017年的1.83%。
1993年,美国宝洁公司入川发展,此后的25年,世界500强企业入川步伐越来越快。截至2017年,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3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35家,均居中西部第一。世界500强密集入川,助推四川利用外资跨越式发展。40年来,四川省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1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6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约85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从1986年开始统计的0.15亿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81.6亿美元。
数十个国家级经开区、国别合作园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不断完善
近日,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里,新加坡创新中心揭牌启动。新川创新科技园于2012年在成都高新区启动建设,是中国内陆省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首个大型合作项目,目前已有34个重大项目入驻,吸引投资超过339亿元。新加坡方面相关人士表示,期待两年内推动150-200家企业在新加坡创新中心落户。
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动作,是四川开放平台不断加快建设的缩影。40年来,四川开放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我省拥有8个国家级经开区、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9个各类进口特殊商品指定口岸。中德、中法、中韩等国别合作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主要指标居全国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前列,已成为四川对外开放先行区。
通过40年的努力,四川让“蜀道不再难”,打造出“空铁公水”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构建了国际通道。截至10月底,四川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1条。截至6月底,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为全国开行最多、网络最完善、全程运行时间最短、辐射“一带一路”沿线范围最广的中欧班列;形成进出川大通道30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820公里,居西部第一。
275对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遍及五大洲,“朋友圈”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的四川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1982年10月,四川与美国华盛顿州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好省州关系,30余年来,国际友城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目前共建立了275对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遍及世界五大洲。1988年,成都市与加拿大温尼伯市正式结好,次年,“友好城市使者”大熊猫赴温尼伯作半年时间的“交流访问”,同时,温尼伯的北极熊“加加”也搬进成都动物园,成为不少80后市民的记忆。
1985年,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设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外国领事机构。随后,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领事机构接连而来。截至目前,在川设领事机构国家增至17个,居内地第3位。
坚持合作共赢,我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层互访不断加强,与境外签署协议130余项,四川成为对德合作先行省,川美地方合作成为中美省州合作范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川澳多领域合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近年来,通过举办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海科会等重大活动,四川对外交流水平日益提升。近5年,四川接待德国总理、英国首相、丹麦首相等重要外宾组团700余批8000余人次。“川港澳合作周”“文化中国·锦绣四川”、外媒看四川等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记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