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蟋蟀男是不是能活得更好?

之前热播的《东京女子图鉴》让很多人惊呼犀利、通透,这次《东京男子图鉴》也在风格上一以贯之。

在刚刚更新的第六集里,佐东翔太终于从大商社辞职,也跟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女友分手,他似乎要开始崭新的人生阶段。这对即将迈进三十岁的翔太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他比二十岁时更坚定了要出人头地的想法,但不再只是对拜金女的愤愤不平,而是学会以创业、拼搏的方式让自己走上一条前景更光明的路。

剧中有两次对《伊索寓言》蚂蚁和蟋蟀的解读,一次是翔太把二十岁刚出头不努力工作,但受异性追捧的女性比喻成耽于享乐的蟋蟀,把同年龄段兢兢业业提升实力和年薪的男性,比喻成夏季就开始囤积食物的蚂蚁。那时候同期的小岛正在加班,他则在一旁吃着泡面说这番自己的观察。

其实,这段话表达了翔太对一部分女性的偏见。他出生自千叶县的浦安,算是个小镇青年,大学考入了一所名牌私立大学,但家境一般的他,恋爱时有点捉襟见肘。去服装店看到吊牌上的价格,就要赶紧想办法劝女友离开。再后来受拜金女友的劈腿影响,翔太不怎么成熟的价值观变得偏向以物质衡量一切。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很想证明自己,赚更多钱,获得更高的地位,让曾经看轻自己的拜金女们后悔。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翔太看起来对女友们都不够认真。

我是从《靛蓝色的心情》开始,感觉了到竹财辉之助的演技和颜值,这次看《东京男子图鉴》发现他真的超会演戏,把佐东翔太这类以玩世不恭包裹自我的物质男演绎得入木三分,不招人讨厌,还能有几分理解。

同学聚会那场戏,真是像照镜子。但同学会并没有按照翔太的想象发展,他依旧被小圈子隔离在外。故作遮掩爆出的高薪,带来了瞬间的羡慕,但如热锅里的水分蒸发得很快。我可以从竹财辉之助的眼睛里,看到一闪而过的失望和假装不在乎。

另一次关于对蟋蟀和蚂蚁的比喻是,翔太同期的小岛对他说"你才更像蟋蟀"。这个形容很有趣,不过佐东翔太的确像蟋蟀男,油滑,会来事儿,有点溜须拍马。用他自己的话说:"但是蟋蟀有6条腿,2条腿站立,2条腿拉小提琴,剩下2条腿拼命工作。"

而踏实努力的小岛则是蚂蚁男,勤勤恳恳的搬砖,总是想跟工作相关的事,他多少有点看不惯翔太的表现,但依旧闷着头做自己的事,用"6条腿工作"。之后,小岛结婚后得到升职,获得外派新加坡的机会。也就是蚂蚁男的春天,蟋蟀男的冬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如果是考虑现实中的职场,老辣的上司和前辈们,其实很明白蟋蟀和蚂蚁的状态和内心想法,玩的时候当然是蟋蟀型员工更有趣一些,会聊天,能喝酒,总能把气氛烘托起来。但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更信赖默默做事的蚂蚁型员工。

那么,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打拼的你我,到底是选择蚂蚁男的勤恳活法,还是蟋蟀男的享乐主义呢?

其实这也体现出两种价值观,一种是轻松的活法,一种是沉重的活法。有人希望能拼上青春,在大城市拿高薪、买房子、成家立业,就像蚂蚁男一样,拼命为冬天囤积食物。有人则希望在大城市消费它的时髦、高效、金迷纸醉。

我们身边都有像翔太那样一半努力一半玩乐的状态工作的人,也有像小岛那样全心全意付出的,一两件事上可能看不出什么差别,但日积月累,还是会更喜欢后者。

可能两者本没有优劣之分,只不过我们都知道人生终究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抵达终点。所以,有人通过努力留在了大城市,而有的人多年之后,转身回望发现自己跟大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没拉进。

不仅仅是东京,北京、纽约、巴黎、伦敦,可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翔太这样的人,他们有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但也因在现实中的来回碰撞而发生改变。

我们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见证着证券、房地产、互联网、游戏、直播等等领域的风起云涌。在一头扎进大城市的那刻,你我也成为了参与者。记得,最近在读的《我们的时代》中有一句话,"只要你愿意做一个开拓者而不是享受者,只要你愿意做一名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你仍然可能在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负于这个时代。"同理,如果你不想在大城市里做一只会在冬天饿死的蟋蟀,那就好好的借助这个环境、拥抱这个环境去磨练自己,成为一个更有适应能力的人才。

如我最初说的,翔太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中也是有变化和成长的。我也更期待他创业后的经历,跟银行小姐姐是不是有感情线?工作上会遇到哪些问题?不知道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