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凤凰艺术|站在珠峰上的丁乙



十方:丁乙在西藏



丁乙,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广泛展出。
三次进藏后,在2022年6月25日,丁乙在西藏举办了首次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位于拉萨的吉本岗艺术中心与喜德林空间的展览,以一种新的视角,将丁乙与西藏的故事进行了呈现。
展览的标题“十方”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针对西藏之旅的创作也很好地纳入了创作脉络,在全球艺术景观中的进行了新的创作实践并敞开经验,始终面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与社会现实进行和表达。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展览报道。




丁乙,中国抽象艺术的先驱,以长达三十多年的“十示”系列绘画享誉当代艺术界,很多批评家与研究者都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是对于丁乙而言,“十示”只是一个理性的框架,一种精神上的姿态,是摆脱了政治、宗教、历史、社会或现实联想意义的非意识形态。


▲十示I,布面丙烯,200×180cm,丁乙,2020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但是正因为这种高度抽象的画面形式,却又可以赋予一切内涵,建构无数的意义。2021年的冬季,丁乙在醍醐艺术的邀请下,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三次赴藏旅途。丁乙从拉萨出发探访藏地多座古寺、同多位艺术家进行交流,并且在浏览多处自然风光后抵达珠峰大本营。


▲艺术家丁乙在西藏,2021 摄影:盛立宇


▲艺术家丁乙在珠峰大本营,2021年 摄影:万玛扎西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这次旅行给丁乙带来了新的思考,他回到上海的工作室后,创作了几幅和西藏紧密相关的作品。在2022年6月25日,丁乙在西藏举办了首次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位于拉萨的吉本岗艺术中心与喜德林空间的展览,以一种新的视角,将丁乙与西藏的故事进行了呈现。


▲艺术家丁乙正在创作中,2022 摄影师:王闻龙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由此,我们可以在西藏殊胜而神秘的氛围中观看丁乙的作品,或许雪域高原的星空、草甸林地的植物、怒相金刚的背光、严谨精微的坛城会慢慢浮现在眼前。霎时,一个自由灵魂的强大的意志力突破重重限制,一种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在高原发出光芒。


自然与人文景观带来的启迪


西藏对于丁乙精神上的吸引力是长久的。


▲艺术家丁乙在西藏,上世纪八十年代。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上世纪80年代,头戴白色呢绒贝雷帽,穿着天蓝色宽松运动服的丁乙,和班上的两个同学坐了几天的火车,离开上海远赴包括西藏在内的西北地区写生。相机和墨镜也是丁乙随身携带的两个重要的物品,他最后告别同学,独自一人搭车去了日喀则的珠穆朗玛峰。


▲丁乙拍摄的大昭寺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丁乙在定日的公路边遥望珠峰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丁乙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他一点也不担心人身安全,一路搭车、天黑赶路,最终到达了定日县。但是,由于他缺少拉萨市中旅社签发的登山协会证明,不得不放弃了攀登的计划,只用相机留下了珠峰壮美的影像。时至今日,丁乙回忆说,“那次旅行是对于西藏的初次认识,已经给我很大的震撼。”


▲十示 2003-8,成品布面丙烯,140×160cm,丁乙,2003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十示 2010-3,成品布面丙烯,140×180cm,丁乙,2010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2018年,丁乙二次进藏,古格遗址和冈仁波齐没有成行,也没有实现攀登珠峰的计划。或许真的是好事多磨,丁乙在第三次进藏的时候,从大昭寺开始,途经贡嘎曲德寺、白居寺、夏鲁寺与萨迦寺,仔细地观摩了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壁画,以及写经、木刻、擦擦等其他宗教文物。


▲艺术家丁乙在西藏,2021 摄影:盛立宇


▲位于日喀则的夏鲁寺 图片来源:丁乙


此外,在2021年,丁乙还途经羊卓雍措(“措”藏语意味湖)、卡若拉冰川等自然景观,最终抵达了位于日喀则的珠峰大本营。丁乙为了能够看到日落选择在傍晚时分登峰,当他回忆置身于5200米的海拔之上的感觉时,他说道:“到达时正好看到落日下沉,一瞬间天色逐渐暗起来,紫色变成蓝色,整个过程非常短,但我的感受特别深。


▲十示2021-B19,藏纸上矿物颜料、色粉、木炭、铅笔,50×75 cm,丁乙,2021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是的,丁乙站在了人类知识体系形成的原点,所以他很激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指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形成根植于三种最古老的科学,即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具体地说,天文学不仅是古人赖以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直接促进了传统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礼仪制度、哲学观与科学观的形成。”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那些古人曾经观看过的繁星,与藏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宇宙观。而在这种寂静的氛围中,丁乙感觉自己的脚步都是轻盈的,已经分不清真实和自我判断的边界,他表示:“那一刻你不知道自己身处在这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我从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甚至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空气。”


▲十示2022-B5,藏纸上矿物颜料、色粉、木炭、铅笔,65×85 cm,丁乙,2021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而离开西藏回到了繁华大都市中的丁乙,看着他在西藏创作的一系列手稿,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也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去西藏的时候,回来没有创作一幅和西藏有关的作品呢?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如果用佛教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即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因果”。丁乙之前在西藏种下的“因”,或许只有他在坚守了数十年的艺术创作后,才能获得一个“果”。于是,他迅速地投入到了每天近10个小时的工作节奏中,要将那漫天闪烁的星辰纳入自己的作品中。


▲十示 2022-4,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360cm,丁乙,2022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丁乙



▲十示 2022-9,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360cm,丁乙,2022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丁乙


丁乙开始尝试创作蓝色色调的作品,那是西藏静谧深邃的蓝天;他开始实验藏纸和矿物颜料,那是古老的壁画和质朴的自然。在作品《十示 2022-9》中,观者可以看到宇宙的回响,以及那种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量。


藏族古建筑中的“十示”系列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有两个展场,均为古建筑改造空间。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供图:吉本岗艺术中心


喜德林空间原为公元9世纪吐蕃赞普兴建,编制仅4位僧人,因此得名(“喜”藏语意为四)。元朝喜德拉康在原址基础上扩建成为扎仓(意为僧房),18世纪成为热振活佛在拉萨的驻锡地。在之后的改扩建中,道光帝御赐汉名“凝禧寺”,咸丰帝赐予该寺“翌赞宗源”匾额,上世纪下半叶没落。2013年,喜德林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喜德林的木雕彩绘支柱 图片来源:于奇赫


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原建筑吉崩岗拉康(“拉康”藏语意为佛殿)由第五世达赖喇嘛在19世纪下半叶亲手建立,依照藏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立体坛城结构建造。“吉崩岗”意为十万佛像之意,其建造目的是为了制造一个具有防御性功能的结界,并供奉陶制十万尊持寿宗喀巴大师塑像。


▲吉本岗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LULU


▲吉本岗艺术中心外殿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于奇赫


喜德林空间展示了丁乙在1988年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十示 I》,醍醐联合创始人之一盛立宇博士为观众介绍了“平视”“俯视”“仰视”三个阶段的作品,分享自己在观看中感受到的理性、速度和张力。其间,丁乙也分享了自己在早期创作中选择不涂胶的亚麻布而避免画的太顺利、骑车去购买花布做画布、使用不易保存的瓦楞纸和粉笔,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喜德林展场还展出了一件“十示”系列影像作品,丁乙表示,“这件作品的本质是我目前对宇宙观的认识。”


▲丁乙在喜德林空间为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 图片来源:于奇赫


策展团队最大地利用了内置诸多柱子的建筑空间,在不改变格局的基础上搭建了很多灰色的隔墙。醍醐联合创始人之一方堃表示:“最大幅的作品特别的沉,需要12个人才能搬动;就差0.5厘米就进不了门,在西藏做事情需要靠缘分。”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吉本岗艺术中心的坛城空间,表现的是佛教宇宙观中一种圆满庄严的至高理想世界。醍醐联合创始人之一张俊彦首先带领观众观看外殿回廊里的壁画,介绍壁画中描绘的神圣形象和史诗故事,感受宗教绘画的结构性、功能性与艺术性。


▲张俊彦为观众介绍外殿回廊壁画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外殿回廊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于奇赫


从外殿回廊走进内殿回廊,映入眼帘的是丁乙在第三次进藏后创作的作品。在这其中,除了前文提及的与攀登珠峰相关的画作外,还有两幅作品值得关注,一幅副标题为《金刚》的《十示2022-3》,表现出一种超越光速的坚强、炽热的力量;另一幅作品《十示2022-10》表现为一个坛城的构图,蕴育智慧与强大的精神性。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十示 2022-10,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240cm,丁乙,2022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丁乙


而在坛城的中心殿,也伫立着一幅坛城构图的作品,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微光。在这里,四周壁画上的菩萨形象庄严、肃穆,形成了对丁乙当代阐释的“坛城”的一种“加持”。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丁乙的作品是在重复中寻找变化,而吉本岗艺术中心的壁画本身也是这样:绘有各尊菩萨以及1008座金刚手菩萨佛塔。


▲坛城中心殿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于奇赫


▲金刚手菩萨佛塔壁画 图片来源:于奇赫


因此,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力量发生了共振、现代和古代相互激活,在寂静的空间中不断涌动着精神的强大能量。或许这就是吉本岗艺术中心的魅力所在,这个在中国境内异常特殊的空间,让当代艺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对话模式。


让存在的精神性得以显现


展览的标题“十方”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在藏传佛教中,与“十”有关的用语还有很多,如“十善业”“十恶业”“十方诸佛”“十地菩萨”“如来十力”“十度”等。这或许隐藏着一种隐秘的链接,将丁乙的“十示”召唤到了藏地。


▲《破祭》丁乙,《破祭》,1985,布面油画,123×93.5cm。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丁乙。


而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批评家栗宪庭,早在2003年的文章《念珠与笔触》中认为丁乙的创作:“笔触或者制作动作的繁复,正如同佛教徒打坐时重复拨动念珠,或者反复诵经,诸如对六字真言‘南无阿弥陀佛’、‘ 唵嘛呢叭咪吽’的反复诵念”。栗宪庭也是倾向于把丁乙的“十示”体系放入一种精神的语境中解读后,认为丁乙的创作很像是参禅的感觉。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丁乙的艺术,就是让存在的精神性得以显现。


丁乙一路探访白居寺、夏鲁寺、萨迦寺和贡嘎曲德寺,发现这些历经百年时光的壁画中,竟然如此巧妙地运用了红绿、蓝橙这两组对比颜色,远远早于塞尚、马蒂斯总结的色彩理论。所以就像是梅洛·庞蒂在《塞尚的疑惑》中说的那样:“把存在着的表现出来,这是一项永恒的任务。”


▲丁乙(中)与方堃(左)、梁勤(右)在拉萨帕邦喀 图片来源:丁乙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十示 2022-6》即是运用了红绿的颜色关系,可以直观地看到10颗发出“十”字光芒的“星”,在缓缓地闪动。这种俯瞰星空的角度,与2022年年7月12日美国天文学家公布的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所拍摄的首张迄今为止人类在红外波段下拍摄到的最古老、最清晰的“宇宙深场”全彩照片十分相似。


▲十示 2022-6,亚麻布面矿物颜料、色粉、木炭,180×180cm,丁乙,2022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丁乙


▲“宇宙深场”照片 图片来源:NASA


《十示 2022-6》正如丁乙所说的那样“预示某种未来的可能性”,一个艺术家先于太空望远镜表达出了近似早期宇宙星系的状态。丁乙在第三次进藏后创作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宇宙的回响,深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在《十示 2022-6》中还可以感受到一种神秘呼喊,超越了个体释放出人类自觉意识难以捕捉的自然力量。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或许是丁乙站立在珠峰上,感受到了宇宙早已存在的精神性,用作的创作让其得以显现。所以,他的绘画之所以能令人感动,是因为获得某种经验的观者意识到了有限的生命,可以在丁乙的作品中延伸出无限的体验,感受到宇宙回响不仅传递出一种寂然,更意味着一种永恒。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而熟悉丁乙工作习惯的人可能知道,他总是习惯于傍晚开始进入创作状态,一个人在工作室中通宵达旦地感受着手与媒介之间的感受。所以在西岸工作室中几乎彻夜不熄的灯火,和藏地古寺中信徒供奉的酥油灯一样,总能让人在静谧的氛围中暂时逃逸于俗世的灯红酒绿,进行一些更神圣的思考和追求。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因此展览“十方:丁乙在西藏”,是置身“十方三世”的丁乙所展现出的参悟之境。这里没有轮回与因果,只是提示熙熙攘攘的尘世,也是要回归最为简单的阐释,那就是“十示”。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喜德林空间现场 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200年前的艺术是完全依附于宗教的,今天的艺术......照理说可以更加独立了,但我们这个时代又有我们时代的问题”,丁乙在进藏回沪后接受访谈时说:“这样的一个背景里,艺术家坚信什么变得更加重要。能否抵抗这些趋同,预示某种未来的可能性,变得更加重要。”


▲十示 2021-19,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240cm,丁乙,2021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 ©丁乙


当然,丁乙在1980年代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涉及到多个当代文化的现场,不断地思考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身份与表达等复杂问题,形成了独特的创作谱系。而针对西藏之旅的创作也很好地纳入了他的创作脉络,在全球艺术景观中的进行了新的创作实践并敞开自己的经验,始终面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与社会现实进行和表达。




关于艺术家

丁乙,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广泛展出,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毕尔巴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罗马MAXXI 博物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曾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第11届悉尼双年展、首届与第6届上海双年展、第1届亚太三年展、第1届横滨三年展等大型国际展览。近期在国内外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包括龙美术馆(上海/重庆)、RGR画廊(墨西哥城)、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卡斯滕·格雷夫画廊画廊(科隆/巴黎/圣莫里茨)、广东美术馆、泰勒画廊(伦敦/纽约)、西安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伯明翰Ikon 美术馆等。


关于醍醐

“醍醐”创立于2014年,是西藏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之一,在拉萨、上海两地设立艺术空间。通过挖掘西藏传统精神、发现新锐艺术家、持续举办境内外西藏当代艺术展,醍醐致力于以当代语言表达西藏传统,推动西藏当代文化创新发展。


关于吉本岗艺术中心

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原建筑吉崩岗拉康始建于19世纪下半叶,依照藏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立体坛城结构建造,曾是拉萨古城地标,凝聚了西藏艺术、建筑、历史精粹。经政府修缮、醍醐艺术投入资金、力量进行保护性改造,于2021年7月揭幕,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当代艺术展览、艺术家访问与驻留、公共教育活动等方式,推动西藏当代文化创新发展。


十方:丁乙在西藏


策展人:旦增•阿旺江村

展期:2022年6月25日至2022年8月14日

地点:吉本岗艺术中心(拉萨市城关区小昭寺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喜德林空间(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神力时代广场东侧)


(凤凰艺术 西藏报道 撰文/于奇赫 编辑/李心蕊 责编/李心蕊 dbk 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