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9月30日讯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网消息,为深度融入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成都制定《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根据计划,2019——2021年,成都将每年引进800名外籍人才。到2021年,成都将开通127条国际客货航线,实现航空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
原文如下: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9年9月23日
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重大战略部署,深度融入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关于对外开放的重大要求,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和国际创新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节点城市功能,加快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更好地在全省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发新态势中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共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贡献成都力量。
(二)主要目标。
——立体多向战略通道基本形成。国际通达、洲际中转、国内联通能力大幅提升,国际航空干线、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等通道网络实现协同运行,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全面增强。
——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以成都为核心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形成,跨国公司在蓉投资规模水平再上新台阶,服务贸易、新外贸和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化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创新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功能全面增强。
——城市国际交往能力显著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三城三都”品牌建设成效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全面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立体多向战略通道建设专项行动。
1.构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以“一市两场”为载体,全面构建以成都为网络中心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加快形成“一市两场”航空枢纽格局。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推进形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一体化衔接、协同化运行格局,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客货运输能级、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优化国际航空战略通道布局。每年新开通5条以上国际(地区)客货直飞航线,新开通成都至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商务航线,至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城市的全货机航线,至胡志明、仰光等城市的文旅航线,以通程值机方式开行至南美的联程航线;重点加密成都至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商务航线和至法兰克福、莫斯科的全货机航线。增强洲际中转能力。重点培育欧洲与东亚、南亚、东盟、澳新间经成都中转的洲际航线,提升机场中转设施能力和高峰小时流量,优化机场内部中转流程,缩短中转时间。[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相关区(市)县]
2.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海大通道。加快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市。优化提升高铁通道结构功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和实施干线铁路扩能改造,全力打通东向、南向高铁大通道,加快成自宜、成南达等高铁建设,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大动脉,打造“148”高铁圈。优化国际班列“四向拓展”网络布局。稳定开行成都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持续加大国内互联互通班列开行密度,加快布局境内外枢纽节点、分拨中心和货物集疏服务点,完善覆盖欧洲主要商贸物流中心、主要铁路场站的线路和网络。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协调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昆明经河口、磨憨、瑞丽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铁路货运大通道;常态化开通成都经广西凭祥或云南河口至越南河内的“成都—泛亚”东线国际跨境铁路班列;适时开行成都至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铁路直达班列。共建铁海联运大通道。鼓励推行大宗货物中长期协议运输,加密开行成都至北部湾港口的高频次班列直达线;协调推进四川叙永至贵州毕节铁路建设,形成成都—隆昌—叙永—毕节—黄桶—南宁—钦州港铁海联运通道;协调推进成渝—隆百线铁路扩能改造,联通经缅甸皎漂港至印度洋的铁海联运西线。[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相关区(市)县]
3.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着眼产业转移趋势和跨国企业全球布局要求,打造与全球接轨的国际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增强国际供应链服务能力。整合国际铁路港自贸通平台和国际航空港跨境贸易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和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建设,集成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供应链业务办理“上线上网”。建设供应链总部基地。支持全球制造、贸易、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采购分销企业在蓉设立总部基地和分拨中心,支持成都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供应链链主企业平台化发展,提供从国内端至国际端、生产端至销售端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物流园区(中心)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和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推动成立供应链协会、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研究院等行业组织,提供现代供应链优质服务和资源整合平台。(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
(二)国际创新合作专项行动。
4.建设“一带一路”人才自由港。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城链,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改进外籍人才服务方式,提升成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能力。大力引进国际创新人才。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展“‘一带一路’青年人才感知成都行”活动,实施国家外国专家局年度引进外国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完善外籍人才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设立国际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推动国际执业资格双边或多边互认。推进国际化社区示范创建。持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加快国际化社区的高标准规划与建设,建成一批海外人才聚集、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的人才社区。加强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支持在蓉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师资培训项目;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海外培训师资和课程,实施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训项目。[牵头单位:市人才办;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社治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政府外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相关区(市)县]
5.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协作创新网络。广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创新协作,建立健全协作平台和机制,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新资源的深度链接。高水平打造协作创新平台。大力引进“一带一路”沿线世界知名大学和企业在蓉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支持本地重点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优势的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加快“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鼓励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球布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经济方面技术研发和产业合作。完善政府间科技创新协作机制。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投促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6.打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为契机,加快形成知识产权多元保护、跨区域协作的大保护格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级。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参与或承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建强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双创”示范基地转移转化平台。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探索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对接机制;深化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预警与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建立海外维权联盟;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金融监管局、市住建局)
(三)国际经贸往来专项行动。
7.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努力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培育成都服务贸易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国际结算、展览等服务贸易,对服务出口实行免税,符合条件的可实行零税率;开拓文化、教育、中医药等新兴服务贸易;推动以“互联网+”为先导的新兴服务出口;加快建设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服务贸易国际促进活动。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在电信、旅游、工程咨询、金融、法律等领域细化服务贸易创新举措;探索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准入制度,逐步取消或放宽限制措施,为相关货物进出口、人才流动等提供通关和签证便利。(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旅局、市博览局)
8.促进新兴贸易快速发展。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拓宽国际营销渠道,释放贸易合作潜力。全力汇聚跨境电商服务资源。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专业楼宇,引进培育一批骨干跨境电商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建设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推进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支持公用型保税仓、海外仓建设和利用成都物流配送体系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全力做强本地市场主体。落实成都市跨境电商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开展技改和研发创新。开展“成都造·全球行”等经贸拓展活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贸易市场,拓展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金融监管局、市投促局、市博览局、市科技局)
9.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依托产业功能区和国别园区等重大功能载体,构建以产业生态圈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跨国公司和国际中小企业来蓉发展水平,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精准绘制产业生态圈全球全景图。围绕“5+5+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圈开放发展,鼓励我市优秀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提升跨国公司在蓉投资规模和水平。实施跨国公司“总部提升”计划,加强新兴行业专业总部和地区性总部的引进,全力支持制造业项目转型升级为地区总部,对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实施跨国公司“增资激励”计划,对落户企业增加资本金、利润再投资等给予政策支持。促进国际中小企业来蓉发展。支持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和服务团队,建立面向全球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制定服务国际中小企业的流程体系;实行产业功能配套清单管理制度,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合作国家文化特点的标志性工程和地标式建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10.提升成都新经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聚焦功能平台、产业生态和场景供给三大重点环节,全面提升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强化全球品牌效应。以全球双创成果交易会为平台,推动创意、产品与资金、市场精准对接,打造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实时便捷交易的国际化交易品牌。培育壮大新经济人才优势。支持在蓉高校开办新兴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规划建设“类海外”高层次外籍人才服务岛和创业园。打造新经济国际化应用场景。聚焦“六大形态”规划新场景、创造新场景、培育新场景,形成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牵头单位: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才办、市投促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四)国际化消费专项行动。
11.创新消费供给体系。深度推进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平台创新,全面提升成都消费的特色化、便利化和国际化水平。创新特色消费供给。推动文商旅体跨界融合,集中力量、集成功能、集合空间、集约资源、集聚业态,全面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探索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口岸进境免税店、跨境电商线下实体店、保税商品展示中心等建设,大力促进定制服务、绿色服务、智慧服务、体验服务等新兴服务形态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以及共享经济、众筹定制等服务模式创新,探索绿色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绿色消费。搭建一批消费领域开放平台。借助“蓉欧+”和“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一批贸易互通开放平台,提升进出口商品通关效率和通关便利度,深化与国际友城等在消费领域的资源互通和合作交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口岸物流办、市政府外办)
12.打造标识性消费场景。打造彰显天府文化特色、引领国际时尚的消费场景,全面提升成都消费的承载力。建成一批标识性商圈和商业街区。打造特色地标汇集国内外一线品牌,建设引领带动消费时尚、体验成都特色的消费核心区;融合熊猫、美食等成都元素,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成都辨识度的潮流时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一批成都休闲体验消费场景。加快天府锦城、天府中心、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新兴消费设施合理布局,为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提供或预留设施及土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
13.营造开放便利的消费环境。增强跨境消费、体验消费、便利消费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都消费的软实力。加快国际消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全市主要消费区域交通站点,加强城市新区、产业园区餐饮、购物、医疗、教育等功能载体建设;增加大数据、AR、VR等现代技术在各类消费区域的覆盖和应用,加快5G应用场景建设。全面提升国际消费配套服务。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提高支付与结算的便利性;建立多语种服务呼叫中心,在主要交通枢纽、大型商圈、旅游景区、酒店、文体场馆等区域实现双语图文标识和多语种语音服务基本覆盖;培育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或公益服务群体。(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网络理政办、市新经济委、市文广旅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政府外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
(五)国际人文交流专项行动。
14.深化国际友好往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渠道,提升交流合作紧密度,不断增强国际交往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主动承接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涉外会议,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旅游代表处等落户成都,高标准建设成都领馆区,加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完善驻蓉领馆和国际机构定期联系机制。推进国际友城建设。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持续推进国际友城、外国商协会等涉外机构入驻“中国—欧洲中心”。提升国际交往承载能力。加快成都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努力争取中欧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级别高层次会议落户,承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高层次国际会议和活动,推动“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亚欧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深化教育医疗领域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高校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运营好“一带一路”国际培训中心、国际预科中心;做优“留学成都”品牌,用好“一带一路”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推动成都传统老字号品牌及优质中医医疗机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诊所)。(牵头单位:市政府外办;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博览局、市文广旅局)
15.推进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统筹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全面提升天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集聚力。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计划,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新建一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依托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国内外优秀艺术院团、艺术家高端交流平台,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永久落户成都。开展天府文化推广。实施“一带一路”天府文化推广计划,大力开展“大熊猫与世界”“蓉港澳合作周”等重大活动,举办“天府文化周”主题交流活动,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媒体联盟和“媒体访友城”等外宣品牌。建设对外文创贸易平台。加快文化保税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贸易物流中心建设,优化提升艺术品保税仓功能,建设中国西部蓉欧文化创意港。(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商务局、市博览局、市投促局、市政府外办、市国资委)
16.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增强旅游开放能力,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旅游开放合作。实施构建亚太旅游总部基地发展战略,建设亚太旅游枢纽港;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境外旅游名城、国际国内行业组织等交流合作,做好世界旅游组织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工作。打造成都旅游品牌。推进熊猫之都、天府绿道建设,打造“成都熊猫之旅”;持续开展“PANDA成都走世界”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和便捷支付体系,加大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配套旅游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快国际化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国际营销。借助境外大型国际展会活动、节事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城市形象推介活动,策划引入世界顶级媒体资源。(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博览局、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外办、市住建局、市公安局)
17.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高标准建设赛事场馆体系,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级别品牌赛事,国际体育赛事承办能力大幅提升。以赛事活动促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体育装备设计研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行业协会、国际顶尖体育管理和运营团队联系合作,引进国际高级别赛事。增强国际赛事承办能力。高标准推进天府奥体城等重大赛事场馆规划建设,完成中国乒协西部国际培训中心、城北体育馆的改造升级,合理布局中小型体育项目赛事场馆,加快相关运动项目国家级训练基地建设。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全力筹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5年世界运动会;持续办好“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创办天府绿道系列赛事。(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博览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政府外办)
18.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集聚“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品牌,全力推进成都美食文化传播,全面提升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加快集聚海外美食企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品质特色餐饮企业来蓉发展,设立“一带一路”美食文化专区,建设一批国际美食载体。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大力支持成都老字号和本土美食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市场;举办海内外美食节会活动,策划实施“成都国际美食大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成都美食文化周等海外美食文化推广活动,新建一批“成都川菜海外推广中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博览局、市投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府外办、市住建局)
19.推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全面增强成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秀民族音乐、原创音乐的汇聚、生产、发布能力,大幅提升城市音乐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深化音乐对外交流合作。邀请海外知名音乐艺术家及演艺团体、精品音乐剧目来蓉展演;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鼓励本地音乐人、音乐团体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赛事、音乐节(艺术节)等活动。加快城市音乐演艺设施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推动交子(城南)艺术中心、成都大剧院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建成一批音乐园区小镇。推进音乐品牌塑造。持续培育提升“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金芙蓉”音乐比赛等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国音乐金钟奖、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等国内外音乐品牌赛事在蓉举办。(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政府外办)
20.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推进名展、名企的集聚与培育,增强成都会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功能。努力拓展国际会展市场。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活动,支持成都会展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走出去”举办展会、并购展会。增强本土品牌国际影响力。将“西博会”打造成为国家主场外交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欧洽会”打造成为中国对欧投资贸易科技合作国际舞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名会展公司合作,策划举办一批产业会展项目。提升会展国际化服务水平。引进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国际化会展企业在蓉设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外资会议的服务企业落户成都。(牵头单位:市博览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投促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政府外办)
三、保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研究、统筹协调、检查督导、资源配置等职能,健全全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重点项目会商机制;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统计监测工作;加强指挥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级各部门,各区(市)县]
22.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制定全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建设,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安保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成都“一带一路”海外风险评估中心和国别法律查明中心,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完善涉外商事仲裁和争议解决机制;引导企业有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牵头单位:市政府外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旅局)
23.健全“五外联动”体制机制。健全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五外”部门联动机制,按照“外事总统筹、分口抓落实、集中解难题”原则,制定年度工作总体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定期报送机制、专题协调会机制,做到计划方案统一审核,出访任务统一安排,信息数据统一共享,工作进度统一督导。建立“五外”全域联动机制,加强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国别合作园区、产业功能区互动,共享全市涉外资源,联动市、区(市)县两级协同开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外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投促局、市商务局、市政府新闻办,各区(市)县]
附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