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个刺探城市历史脉络的小秘密,这个方法在全国上千个历史名城中屡试不爽:
你要是看倦了繁荣的高楼,想要品味这座城市沁人心脾的历史的话,不如先试着找一下钟鼓楼在哪里。
鼓楼示意图
本文的视频版本请看: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州鼓楼区(上)
只要是城市的历史年轮中有隋朝至明朝痕迹的话,就逃不过这座城市现有或曾经拥有一座钟、鼓楼。作为我国古代城镇官方时间的发布地,没有钟鼓楼的感觉就像是你一整天都不能看表一样难受。
西安市的钟楼
相比于钟楼来说,鼓楼的优势还是很大的。首先鼓的造价要比钟便宜得多,而且每当城市举行祭祀或征战活动时,相比于敲钟,擂鼓更能振奋人心。
鼓楼中的大鼓
为了有利于声音能够叫城中的每一位子民都受益,鼓楼往往就意味着城市的中心。
目前,全国共有四个以鼓楼命名的城区,即:福州、南京、徐州以及开封,有趣的是,南京、徐州和开封的鼓楼都是姊妹楼。它们都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洪武年间,前后间隔不超过八年(1374~1382年)
而在这四大鼓楼中,福州鼓楼区的鼓楼比它们还要早上个五百多年。这座鼓楼建于唐代(公元815年),自隋朝刚刚兴起建钟鼓楼之风也没过去多少年,算是鼓楼的老祖宗辈了。
福州鼓楼前公园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由于中途赶路没有做好功课,我刚到福州鼓楼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个鼓楼,以便精心拍摄并在视频中展示出来。可是,即使是我走到腿酸脚麻,除了市中心的几座塔之外,丝毫都没有见到鼓楼的身影。查询了一下才知道,之前鼓楼的位置,就是在八一七路北端“鼓楼前公园”的附近。
鼓楼前公园位置
三坊七巷和西湖公园离它都只有一里路,不愧为古福州城的黄金位置。
说起古福州城的发迹史,还得要追溯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由于当时南方的山区还是蛮荒之地,福州城小得就像是一个村庄一样,大致就在冶山路、钱塘巷一小块范围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南发展。
汉朝福州城的位置
本文的视频版本请看: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州鼓楼区(上)
直到唐朝末年的时候,福州的城建才迎来第一次大的井喷期。闽王王审知在福州修建了罗城,城墙南部的边缘在现在的津泰路一带,刚好将晋、唐时期修建的三坊七巷囊括在内。
罗城范围
后来,闽王王审知又修建了南北夹城,把罗城夹在了中间。福州城最终把屏山、乌山、于山,这三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包围在了城墙的里面,形成了三山两塔的城市格局。自此,福州城也就有了“三山”的美名,福州城的范围就几乎已经定型了。
福州三山的位置
因为,一直在寻求南扩的福州城遇到了一个瓶颈,就是遭到了闽江河道的拦截。自宋代至明代的百年间,城墙南部的广大区域才逐渐从沙洲沉积成了陆地,最后形成了人口稠密的街市。
三坊七巷
即使是这样,明代建造的福州城墙并没有向南扩展,基本还是保持了闽国时期“三山两塔”的城市格局。
你可不要天真地以为,城墙就一定是方的。明清时期的福州城墙,呈一个北窄南宽的“凸”字型形状,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福州市的两个地标,西湖公园和五一广场,都被划在了城墙之外。即使是这样不规则的形状,它也有迹可循,城墙的北门在屏山,南边的左右两端分别是乌山和于山。三座山正好框住了城墙范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式,寓意着城池坚固,牢不可摧。
城墙位置
只可惜在冷兵器时期,这座城墙固然坚固,可它依然抵挡不住洋人坚船利炮的攻击。轰隆隆的几声巨响,传承数千年的城墙就已成为一片废墟。
洋人炮击图
民国初年,当地官员以妨碍交通为由,将残余的城墙彻底拆除。至此,被视为“郊外”的仓山和台江终于和“城里”连成了一片,七个城门虽然已经荡然无存,可它们却作为地名被后人广泛地使用。
现在你要是去屏山公园的话,会发现在山顶上有一座崭新的镇海楼,这座楼也是朱元璋造城运动的一个缩影,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如今的镇海楼
就在建楼的两年之前,福州城墙的北段从屏山的脚下改到了屏山的山顶。在福州城内的制高点上建起了北门,以此来作为另外七座城楼的样本,供修建城池的工匠作为参考,所以也称之为“样楼”。
镇海楼旧图
也许是这座楼建的太高的原因,镇海楼于1860年遭到雷劈不幸焚毁,后来屡毁屡建,还一度建成了军事碉楼及林森纪念堂。
2006年至2008年,文物部门要求这里按照镇海楼原来的样式重修。不同的是,它的楼基部分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更加的结实稳固。如果你想要品味明代福州城的雄风,不妨来镇海楼看一看,因为其他的城楼几乎都是一样的。
夕阳下的镇海楼
说完了福州的三山,再带大家看一看知名的两塔:
本文视频版本请看: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州市鼓楼区(上)
这两座塔的距离不是很远,颜色一青一白,呈遥相呼应之势,它们的名字叫乌塔和白塔。
乌塔与南门兜的大榕树一起并称为福州的两大地标。它通高为35米,八角七层,坐落在乌山风景区的底部,冠亚广场的旁边。
福州乌塔
你只需登上三级台阶就可以来到塔下。
这座塔的前身,是始建于唐贞观元年间(公元799年)的无垢净光塔。
在唐朝末年,黄巢大军入闽,怒气攻心之下,下令将这个为唐朝皇帝祈福的净光塔拆除。后来,笃信佛法的闽王王审知的儿子王延曦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塔,并改名为拗口的“崇妙保圣坚牢塔”。
福州的标志
传说这座塔原本是要建九层的,但是当建到第七层时,王延曦被乱兵所杀,工程随之停止。跟青黑瘦条的乌塔比起来,白塔倒是显得白白胖胖,很有福气。
福州白塔
这座塔建于号称福州三山之一的于山之中,官方的名字叫做“定光塔”。也是修塔狂魔闽王王审知父子修建的,理由是为了给父母荐福。
王审知泥像
相传这座塔在开辟塔基的时候,发现了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才取名为定光塔。当时这座塔是一座木塔,非常的华丽和醒目。在明嘉靖年间的一场雷暴之下,定光塔外层的木质结构被雷电击中并焚毁,只剩下里面光秃秃的塔芯。到了明末清初重建的时候,在塔芯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了一座七层八角的砖塔,并在外面涂上了白灰层,“白塔”这个名字便在民间传开了。
福州白塔
要是说起塔的话,福州还有一座塔,它的名字叫西禅寺报恩塔。规模可比这两座塔大得多,可以说,凭借古人的建筑水准,是根本就建不出这么高的塔的,这也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高的一座传统中式塔。
报恩寺塔
报恩寺塔的高度为67米,几乎与旁边小高层住宅楼的高度差不多了。
它从下往上数共有15级,而且地下还有一层,随着塔身逐级由下至上进行收束,它的门窗也按照塔层的比例逐层缩小。像极了《西游记》中,托塔李天王手中的金色宝塔。
报恩寺塔
虽然整座寺院充满了很多古代不可能有的建筑,可这里确确实实是一个千年古寺。西禅寺的原名叫怡山西禅寺,是福州的五大禅林之一,剩下的四个禅林分别是: 崇福寺、林阳寺、雪峰寺和涌泉寺。除了这一座之外,其余的都隐藏在深山之中。
福州五大禅林地址
西禅寺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相传曾有人在这里炼丹并得道成仙,寺院的选址才落到这里。
唐朝时,这里过来了一位福清籍的禅师名叫大安,跟他一起前来修行的有三千余人。唐懿宗还曾送他袈裟和藏经等珍贵物品令这里名声大噪。随着远居南洋的福建人逐步增多,西禅寺作为祖寺还在东南亚有多座下级庙宇(下院)。像我刚才说到的报恩塔,就是新加坡双林寺的住持谈禅法师捐建的。
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如今报恩塔的前方还有一棵千年荔枝树。至今还能结出累累硕果,使得这里流传着“怡山啖荔”的风俗。
西禅寺中的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