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的出身重要,还是自身努力重要?德国战神隆美尔给你答案

这次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人的出身环境重要,还是自身努力重要?不可否认出身环境对于一个人成就的影响很重要,但出身不好的人,是否能够靠着后天的努力来扭转人生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说英军知名度最高的是蒙哥马利陆军元帅的话,德军方面没有任何疑问的就是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莫属。

隆美尔在德军中的崛起过程堪称一个传奇,首先他不是贵族出身,当时德国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普鲁士贵族出身,像是对攻占法国有决定影响的曼施坦因是正统普鲁士贵族,德国闪电战术不可不提的古德里安更是军事家庭出身,而隆美尔的父亲只是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他父亲虽然曾在炮兵部队服役过,但只是短暂的军旅服役,他家与军方的渊源也仅止于此。小时候的隆美尔更因为身体孱弱被家中称呼为小白熊,如果有谁这时候说他未来会是德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恐怕也没人会相信。原本立志成为飞机工程师的隆美尔,因缘际会之下成为德意志帝国陆军第124步兵连的下级军官候补。逆袭传奇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完成普鲁士王国但泽皇家军官学校学业的隆美尔,以中尉军衔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初次实战就是在德法边境的波雷村,他与三名部下一同进入村中进行侦查,发现了二十多名的法军士兵。为了达到维持奇袭效果,隆美尔决定不召集其他部下,立刻以四人的兵力发动进攻,崭露头角。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隆美尔都有着不错的战绩。不过,好景不长,隆美尔在瓦雷内进行战斗时,因为弹药告罄,只能上刺刀与三名法军士兵进行肉搏战,后来他的左大腿被一发子弹射中而负伤,被送往野战医院进行治疗。经此一役,隆美尔晋升陆军上尉。并获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痊愈后隆美尔转往山地营服役,然后以攻陷马塔杰尔与朗格路尼的英勇表现得到当时德皇威廉二世的肯定,威廉二世为隆美尔颁发了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军队中最高荣誉勋章。

但是由于自身只是普通的教师家庭出生,在当时德国军队盛行的唯贵族上位的大环境中,隆美尔没有得到重用,战后的职位仅是连长,可隆美尔并没有泄气,他开始担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的战术教官,他以亲身实战经历授课,相当受欢迎,而他编撰的军事教材更成为人生另一个转折点,怎么说呢?1933年1月30日,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掌握当时物价飞涨、失业率高涨的德国政权,向来不关心政治的隆美尔也对希特勒的一系列政策与扩军的意识形态抱持欢迎态度。

时间来到1937年,这一年希特勒对隆美尔做出了关键评价——隆美尔以自身在一战中的战斗经验,搭配易懂的文章与亲手绘制的现场战术地图,汇编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全书客观详实,尤其是对战场上战术运用的论述,堪称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所以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轰动,隆美尔也因为《步兵攻击》一书,引起了希特勒的高度重视。

曾经以士兵身份参加过一战的希特勒,对《步兵攻击》爱不释手,甚至在1938年9月让隆美尔担任元首卫队队长,保护自己的安全。希特勒经过跟隆美尔的相处,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隆美尔自然也成为了希特勒的坚定支持者。

在入侵法国行动中,步兵出身的隆美尔要求担任装甲师遭到陆军人事部长反对,最后也是希特勒强行介入让他得偿所愿担任新成立第七装甲师师长。埃里希·冯·曼斯坦提出的《曼施坦因计划》作为入侵法国的计划,隆美尔的角色是担任通过阿登森林的前锋,主要任务为防止北部盟军主力部队南下反击,让“克莱斯特装甲军团”能向英吉利海峡前进。

收到“黄色方案”作战的代号“多特蒙德”后德军发动“西线闪电战”,这场战役并非主力的第七装甲师,由于挺进速度非常快,盟军纷纷以“不知何时突破了防线”而惊呼,不少人更畏惧地以“幽灵师”来称呼隆美尔手下的部队。

不过在二战最大奇迹——盟军的敦刻尔克撤退中,隆美尔也犯下了不可推卸的错误,原因是他提出在阿拉斯的英军不是报告中的5个师和100辆坦克,英军实际的数量是报告中的2倍以上,让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向希特勒汇报得非常慎重,这对于盟军能够成功将30万英法联军撤退到多佛,影响的确不小。

历经默兹河的南进、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战斗、进攻瑟堡与最后法国投降的瑟堡,在1940年夏天持续进行对英国本土做着登陆战的训练,他在次年元旦荣升中将并因军方宣传电影《西线的胜利》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二月,隆美尔终于踏上了日后成名的北非大地,他被希特勒任命为非洲军军长,直到1943年5月的这段期间里,他都将在北非严酷的沙漠战场上与盟军进行严苛的战斗。

北非战场对隆美尔的挑战包括:白天天气酷暑,夜晚却十分严寒,这对于欧洲人来说极难以适应;接着更是有着难以预测、会令军队通讯设备陷入瘫痪的沙尘暴;实战方面由于沙漠地形没有隐蔽物,只要一被敌人发现就会进入激烈的交战状态。步兵在这里完全无用,只能靠坦克的射程来决定胜负;最关键的是燃油与水的补给,这方面德军差盟军十万八千里,这让隆美尔必须以战术来弥补弱点。幸好隆美尔的战术素养是最顶尖的,而盟军的攻击战术凌乱,且时常犯错。

希特勒为何要派隆美尔去北非呢?以现在的话来说,意大利这个盟友实在太废、太拖后腿,希特勒不得不派兵援助,希特勒曾说过:“虽然北非在军事上可以放弃,但对意大利的战斗精神会有重大影响。英军可能亮出手枪或是空中轰炸就能逼其谈和,真正对我们不利的是这点。”

2月12日才刚抵达的隆美尔,面对坦克都还没到齐的情况,竟然以福斯汽车来迷惑英军。24日两军对战爆发小规模冲突后英军选择撤退,隆美尔凭直觉认为面对的英军过于脆弱。事实上,隆美尔的直觉十分惊人,当时丘吉尔把北非的英军精锐部队调往了希腊战场,英军将领换成对沙漠作战不熟悉的菲利普·尼姆中将,最后负责北非战线的司令误判德军最快也要五月才能集结完成,才会让隆美尔判断英军很弱。

正因为有英军很弱的判断,尽管没有得到进攻命令的,隆美尔还是以“不攻击的侦察行动”带领部队奇袭阿盖拉,不出意料英军几乎没有抵抗就退往50公里外的梅尔沙隘道,继续前进的隆美尔在4月1日拿下梅尔沙隘道以东80公里。这样擅自行动惹怒不给他进攻命令、并下令停止行动的上司,不管不顾的隆美尔竟然谎称“此为元首对我的擅自行动完全加以承认的命令”,隆美尔将心中所想写在在给妻子的信中:“此时的黎波里、罗马和柏林的上司们肯定正惊讶不已,可是我硬要无视所有命令发动攻击,因为这机会实在是要把握,相信往后我的行动会被认可的。”

结果证明隆美尔的抗命是正确的,由于出其不意的迅猛推进,隆美尔俘虏多位英军将领,甚至连埃及驻军司令与英军的菲利普中将两位敌军指挥中枢,都在4月6日被隆美尔俘虏,英军的顿时陷入混乱。受此鼓舞的隆美尔,兵分三路想一鼓作气包围盟军补给据点、素有“昔兰尼加的心脏”之称的梅契里,7日起隆美尔展开包围圈,英军第2装甲师从师长以下的两千战士都遭到俘虏,除了缴获大量英军武器、辎重外,隆美尔更在接下来的10天内把韦维尔打了下,梅契里几乎夺回,英军在途中设立的路标“韦维尔之路”也被德军士兵换成“隆美尔之路”。

其后隆美尔接连粉碎了丘吉尔的“战斧计划”与“十字军作战”,终于迎来他在北非战场的高光时刻——加查拉战役。本来打算率领非洲装甲军团之主力:德国非洲军、意大利第20机械化军及德国第90轻机械化师等部队的隆美尔,打算迂回攻击盟军,没想到遭到防守比尔哈凯姆的自由法国第1旅意外的激烈抵抗,这时非洲德军发现被困于在比尔哈凯姆和托布鲁克之间的大釜阵地中。

面对这种劣势,隆美尔采用多个步骤突破困境:首先向西边英军第150步兵旅发动攻击以突破包围,目的是打通补给通道。随后粉碎盟军毫无组织地反击,率领主力向南将自由法军逐出比尔哈凯姆。这个战况让英军向东撤退至艾尔阿拉敏防线,企图重演坚守托布鲁克九个月的戏码,不过这次情况大为不同,盟军统帅奥金莱克终于认为失败不可避免,让第8集团军撤退。七天之后的6月21日,三万五千名盟军投降,这是自新加坡遭日本攻陷以来,轴心国的又一重大胜利,为此丘吉尔遭到下议院提出问责决议案,隆美尔则迎来他人生的最高点:德军史上最年轻、还是少数没有进参谋学校的陆军元帅。

只要是战争英雄,通常都有着瞬间掌握战机的能力,即便是那种一闪即逝的战机,也都有抗命也要抓住这个机会的想法。其实这放到人生中也是一样,如果仅依常规,人生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只有抓住那么一点可能,才能让你的生命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隆美尔的人生虽然无法顺利走到最后,但是在他生命的每一刻,都释放出璀璨的光芒,即使他不熟悉装甲兵种,即使他从未到过北非沙漠地形,可那又如何?他依旧靠着自身的努力克服了许多绝不可能越过的大山!

隆美尔的一生是值得敬佩的,他的一生也诠释了——平民想翻身,没那么简单。虽不简单,但还是有机会的,只要你愿意!

最后推荐将隆美尔的《步兵攻击》推荐给大家,我从《步兵攻击》看到的是一个狂热的火线指挥官,精通迂回包抄,精确控制火力压制与步兵冲锋的时间差,永远将后备部队抛在身后的帅气的身影。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好运的人,没有死于流弹之下,所以才能给后世留下“沙漠之狐”的赫赫威名,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不要错过,下方是正版链接,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