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鼎欢侃历史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本期鼎欢侃历史,跟大家聊聊一战中的海战有多厉害?铁甲巨舰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海上争霸赛!
许多战争史专家坚持认为,海战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首先,德国对制海权的虎视眈眈,促使英国联日、联法、联俄,形成与同盟国对立的协约国势力;其次,德国针对英国大力推行无限制潜艇战,最终导致美国参战,从而改变了战局的均势;最后,正如一位英国海军上校在笔记中写的:“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使德国人挨饿,削弱德国人的战斗力,致使德国人失败。”英国的主力舰队确实做到了,英国对德国的“饥饿封锁”大大打击了德国的民心士气,1918年德国的崩溃也是从水兵的起义开始,不久,一战即告结束。
这多少验证了著名的“海权论”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海军对世界历史有决定性影响”,“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但从实质上讲,对海权的争夺不过是表象和皮毛,其实质仍然是对利益的争夺。“海权论”的真谛,其实是以争夺海权的手段,达到争夺利益的目的。因此,一战中铁甲巨舰的海上争霸,已不仅是硝烟与炮火的冲动,更多地反映了对一个国家经济、交通、物资供应等“命脉”的控制、切断以及维持。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70—1914),人类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风帆战舰的海军时代,完全进入了蒸汽钢铁时代。1873年,第一艘完全依靠蒸汽动力的战列舰“毁灭”号在英国下水。它完全废弃了作为帆船时代象征的桅樯,只保留一根信号桅杆,低干舷,舰艏舰艉各有一对巨大的炮塔。“毁灭”号成了现代战列舰的雏形,它能够从英国到美国航行一个来回而不加煤。1886年,英国又建成了第一艘全钢船体的战舰。后经不断研究,在钢中加入镍和铬,并使其表面淬火,钢甲板变得更轻、更薄、更加强韧。“盾”在加强的同时,“矛”也更加强大锋利。舰炮的炮管开始由铸铁改为锻铁,炮身由锻铁改为钢。随着燃烧速度较慢的褐色火药出现,对火炮的膛壁压力减小,因此人们又制造出细长的炮管,以增加火炮的初速和射程。为解决后坐力的问题,人们研制出液压制退装置。这种装置既可化解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又可将火炮平稳地复进到原来的位置。
“矛”与“盾”不断竞争的结果,是军舰的吨位和火炮的口径不断增大。一时间,“巨舰大炮”主义统治了人们的思维,特别是作为“舰中之王”的巨型战列舰,以其杰出的大口径火炮,尤为各国海军看重。各国竞相建造大型军舰,成为激烈的军备竞赛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其中尤以英德海上军备竞赛为甚。自1815年起,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其实力常常超过任何别的国家三支甚至四支海军力量之和。1885年,英国海军正式采纳“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力量,要相当于两个仅次于英国的主要海军强国联合舰队的力量。另外,英国海军还通过控制多佛尔、直布罗陀、好望角、亚历山大和新加坡等地,控制了世界海军的主要战略要津,像五把大锁,牢牢锁住了地球。
德国海军创建于1867年,但直到19世纪80年代,其实力还落后于法、俄和意大利等国,居世界第六。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的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其对外贸易也仅次于英国而居欧洲第二。同时,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开始放弃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好大喜功、野心勃勃地推出了“世界政策”。他相信德国具有无限的潜能,并有权力(因为德国的文明和文化)将这种潜能转变为“阳光下的地带”。1892年,威廉二世批准建立海军部,并授予他的海军参谋长梯尔比茨只有首席陆军顾问才拥有的直接觐见皇帝的特权。随后,威廉读到了马汉的著作,他立即毫不犹豫地成为“海权论”的狂热信徒。他不但将马汉的理论“狼吞虎咽”下肚,还命令将马汉著作的译本放在德国海军的每一艘舰艇上。
梯尔比茨也是一位强权的信徒。他提出了著名的“风险论”:德国战列舰的数量即使不能与英国相等,也必须给英国留下深刻印象,至少应保持2:3或10:16的比例,以使英国感到同德国海军在北海进行竞争会带来“风险”。梯尔比茨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他认为,英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不可能进行漫长的军备竞赛;英国不会与它古老的敌人法国和俄国联盟;德国舰队最终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英国皇家舰队,甚至可以“在一个下午之内从英国手中夺去世界海洋的控制权”。1900年,德国推出了直接针对英国的海军建设计划。德国人狂妄地声称:“这种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强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气势,1904年,英国铁腕人物费希尔海军上将就任海军大臣。他立即着手,将一个充满维多利亚时代色彩的舰队,转变成一架新世纪的战争机器。费希尔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开工建造威力无比的巨型战列舰,从而将“巨舰大炮”主义推向顶峰。1906年2月,“无畏”级战列舰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涡轮机驱动的蒸汽舰,下水试航。“无畏”舰最引人注目的标准是“全部用大口径火炮”,共包括5座305毫米双联装火炮,前、中、后甲板各有1座,左右舷各有1座。“无畏”舰的诞生,使此前世界上所有的战舰都黯然失色,它的火力是其他战舰的2.5倍。其他国家紧随其后建造的同类军舰因此也都自称是“无畏”舰。
到1914年,英国的“无畏”级战舰已达22艘。与此同时,装甲稍薄一点的战列巡洋舰也在英国问世。费希尔认为“速度就是装甲”,因此战列巡洋舰牺牲了装甲厚度,达到了追求速度的目的。1912年,英国又率先推出以石油为燃料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舰,使军舰航速更高、活动半径更大、更易于操纵和补充。
梯尔比茨当然不愿居于英国之后。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刚下水两年,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也诞生了,其主炮口径是280毫米。梯尔比茨不愿照顾速度而牺牲装甲。德国战列舰水线部分的装甲厚达300毫米以上,指挥塔等关键部分的装甲更达到400毫米厚。后来,经实战证明,梯尔比茨的选择是英明的正确之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大体上可以1917年2月1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为分界线,前期主要进行水面战斗和两栖作战,后期几乎集中于潜艇战和反潜战。海战主要在英国、德国之间进行,英国的优势明显,德国始终居于下风。但英国从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德国海军虽然是战败国的海军,但不是一-支被打败的海军。
一战中海军航空兵的发展颇为引人瞩目。德国使用了硬式的“齐柏林”飞艇进行海上侦察,但英国人更喜欢使用飞机。早期的舰载飞机从炮塔顶端的平台上起飞,但却不能重新降落回来,只能迫降在海上,由驱逐舰将飞行员救出。1917- 1918年推出的航空母舰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时,“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可以携带10架飞机,“暴怒”号、“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可携带20架飞机。
本期就聊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我,每天给你带来历史精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