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零战”在日本复飞的背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2016年1月27日,在日本九州的鹿儿岛出了一件“新鲜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鹿屋航空基地,一架已经退役70年的日本二战时期的“零”式战斗机复飞!

此次复飞行动由定居新西兰的日本人石塚政秀策划。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石塚政秀耗资3.5亿日元从美国保有者手中购买了这架“零”式战斗机。该机也是全球仍具有飞行能力的5架“零”式战斗机中的一架。

石塚是个航空迷。他表示,让这款日本二战中著名的战斗机重回故乡飞行,既是自己的人生梦想,也是二战后众多日本人的“感情需要”。为此,他在2010年还制定了名为“‘零’式返乡”的行动计划,并通过网络募集资金。

日本政府批准了该机在日本飞行的申请,许可截止至2016年1月末。考虑到中国和韩国对新安保法案的激烈反对,石塚认为“再不飞今后可能更加困难”,于是快马加鞭,再出资750万日元,请来了持有“零”式战斗机“驾照”的美国飞行员,终于完成了此次飞行。

日本作为一个从未认真清算战争历史的国家,其直接或间接否认二战侵略历史的言行,不能不激起亚洲各受害国的高度警惕。虽然日本的广大民众是渴望和平的,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日本右倾人士依然不弃重塑军事大国的“美梦”,叫嚷“日本要像从前那样,让军机自由飞翔蓝天”。在这种背景下,“零”式战斗机的复飞,就承载着这批人的诸多心愿。

“零”式战斗机的身世

“零”式战斗机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简称三菱重工)研制,设计者为著名的日本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他于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后又到德国容克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充分吸收了世界航空最先进国家的设计思想,率先设计出日本海军的96式舰载机。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始了“零”式战斗机的设计。“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研制,1929年3月16日,完成第一架样机的试制;4月1日试飞成功。1939年9月14日,日本海军认可了这种原型机,编号为A6M1。1940年正式定型。之后,由三菱重工和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共同生产,总生产量达10 950架,是二战中日本生产量最多的战机之一。

设计特点

在二战初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见长,其性能要压倒当时美军的战斗机。那么,“零”式战斗机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呢?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里程碑式的机型,实现了当时的多项世界第一,如: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式可收放式起落架;飞行员的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转速恒定的螺旋桨;超硬铝合金承力结构;大视野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

“零”式战斗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当时日本的住友金属公司研制成功了名为ESD的超级铝合金,为了保密,日本称之为“五十岚金属”。其强度甚至比钢还硬,而重量只有钢的几分之一,从而可以大大减轻整个飞机的起飞重量。有了这种超级铝合金,便可以设计出很细的飞机框架,甚至可以在框架上钻孔,以进一步减轻重量。这种超级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也相当好。日本人甚至说,二战后期和二战后欧美的铝合金技术都是模仿ESD技术的。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这种ESD合金还是挺厉害的。

“零”式战斗机采用了中岛公司制造的“荣”12型星型气冷航空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50马力(698.5千瓦)。这种发动机虽然相比同期的欧美航空发动机并不出众,但由于它的空重较轻(21型为1 680千克),使它的平飞速度达到了 533千米/小时的较高速度;又由于它的燃油携带量较大,加上副油箱达到了525升,可获得3 200千米的最大航程。“零”式战斗机的爬升速度为每分钟900米,远远超过同期的F2A、F4F、P-40、“喷火”等欧美战斗机。在空中格斗中,“零”式战斗机往往利用爬升快、转弯快的特点,取得对盟军战机的优势。

“零”式战斗机装备了两门99式20毫米航炮以及两挺97式7.7毫米机枪,火力强大。每门航炮携弹60发,每挺机枪携弹300发,其火力大大超过了原来日军的96式舰载机,也超过了同期的欧美战斗机。还可以携带两枚60千克的航空炸弹。后期生产的“零”式战斗机装上了改进型的加长身管的99式2型机关炮,进一步提高了穿透力和射程。

在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菲律宾战役中,日本海军出动了84架21型“零战”,护航108架轰炸机攻击克拉克。美军飞机紧急起飞迎战,被击落15架,另有50架被摧毁于地面。仅仅一天的时间,美军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就被消灭殆尽。在这次奇袭中,“零”式战机采用低速省油飞行方式,直飞菲律宾,完全出乎美军将领的意外,仅仅3天时间就掌握了菲律宾的制空权,美方当时的一些战机根本就不是“零”式的对手,创造了“‘零’式的神话”。其中,击落盟军飞机在60架以上的所谓“王牌飞行员”就有4人:西泽广义(87架)、岩本彻三(约80架)、杉田庄一(70架)、坂井三郎(64架)。

造成“‘零’式的神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欧美的傲慢,不相信东方能造出先进的战机;轻敌,不相信日本会向美国发动攻击;情报错误,对陈纳德将军关于“零”式战斗机情报的报告不予重视;日本飞行员训练有素,又有了二战初期的实战经验。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在二战初期,“零”式和美机的实战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6!

美国空军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如交叉掩护攻击法等。美机逐渐可以和“零”式打个平手。而当美国研制出一批新的战机(如F6F“地狱猫”和F4U“海盗”战斗机)之后,性能上已经超过“零战”,在特鲁克空战中,“零”式几乎成了“被猎杀的飞鸟”,风光不再,损失惨重。

到了二战后期,许多“零”式战斗机被改装成“神风”特攻机,以自杀袭击的方式攻击美舰。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战果,但于事无补,日本的败局已定。

到1945年9月1日,日本投降后清理“库底子”时,日本本土四岛共有1 127架“零”式战斗机,“零”式练习机236架;海外仅剩下可怜的40架,其中:上海18架,新加坡20架。也就是说,二战中生产的近11 000架“零”式战斗机,有将近1万架被击坠!想靠着这区区1 000多架性能已落后的“零战”来进行“本土决战”,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