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商丘文史|结束处的开始


这是“古城500年文化探微”的终结篇。是晚报张浩哲总编关于古城的第二个系列策划。第一个是2009年2月末开始的关于古城的文化探访:《从绵山千年一遇看古城开发的潜力股》、《从平遥古城的文化效应看商丘古城的开发“突围”》、《从“焦作现象”看古城开发的创意“缺失”》、《从“横店模式”看古城开发的方向》,四篇文章从“它山之石”的思路和角度,旨在能为古城的开发提供一些思考和支持。

今年恰逢古城500周年纪念,这是古城的大喜之年,更是古城的机遇之年。

古城往哪儿走?这已是个不屑回答的发展问题。怎样又快又好地走?这才是一个智者见智的谋略问题。

记者刚开始采写商丘文化、古城文化,常常为这片土地上尊贵、大气的文化资源热情澎湃。后来游览过一些地方,看别的文化犹如“挺立”起来的巨人,不仅富了一方人,而且成为了一个地区强大的支撑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心里总不免怅然若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我们的土地,怎能不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文化,怎能不要有有效的行动?

我们的确有我们难以破冰的局限。有山有水的地方,造个景点,山水游、文化游就什么都有了。我们的文化多半在文献中,遗存少,要造景点,还要造背景,工程浩大,还不一定就造出了人们向往的湖光山色。

然而,既然有“冰”要破,就一定有破冰的招数。当世界大势所趋都在走低碳生活、生态发展的路子时,文化交流、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会越来越成为发展主流。

文化是人气,文化是文气,文化是商气,文化是士气。文化的发展不会过时,因为人们的前行,要靠工业方便生活,要靠文化提振精神。

商丘是文化大市,商丘古城是文化厚土。水深自有渡船人,商丘古城又快又好地发展,已经彰显蓬勃的生机和美好的愿景。

此文是这一个系列的结语篇。对于商丘古城,但愿它能成为结束处的开始。


史前文化:这儿最早闪现出中华黄河文明之光


从没有一座城,能像商丘古城一样,她的文明起步,恰恰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步;她的历史厚度,恰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

美国人威尔·杜兰的旷世巨著——《世界文明史》向世界描绘的古老中国的文明,即黄河文明。他断言,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最先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一手拉开黄河文明序幕的燧人氏,其钻木取火的首创,让商丘最早沐浴了黄河文明之光,让古老的商丘拥有了世界格局和国家意志。今天的商丘,在距离不到200米的范围内,一边是燧皇陵,一边是阏伯台,这一台一陵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商丘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荣耀,更是中国火文明史的立体再现。他们的贡献让史前的商丘成为一块文明向八方流淌的高地。今天的这儿作为他们的长眠地,更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永恒的守望和福祉。

如今,继“中国火文化之乡”花落睢阳后,“商文化之乡”的申办也已踏上征程。届时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又将点亮一束文明之光。


圣人文化:这儿一度见证中国思想文明的碰撞和远播


中国存在一个圣人文化现象。这个圣人文化现象的出现,正是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如果有心找来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地图,在上面将几位圣人的出生地标一下,连一连,我们会发现一个奇迹:中华圣人文化现象呈现一个圈,这个圈就局限在中国中部地区,以中原为地望之地。如果再细心些,又会另有发现:这个圈是以商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如同文明向八方传递。

中原是春秋战国“文化轴心时代”的集中发源地,商丘是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地,老子故里、孔孟故里与佛教传播第一地徐州,均在商丘南北不到二百公里的范围内。

中国的圣人文化,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中国的思想文化。圣人文化的表达,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中国思想文明的阐释。以商丘为中心的中原圣人文化现象的研究和论证,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人文文化:这儿是一块生长廉政文化的沃土


商丘古城自古就是一块生长廉政文化的沃土。

自有历史以来,这块土地上行走过多少具有国家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一数字已很难估算。但自明清以来,这座古城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不仅让这样的一个群体立体地呈现为一一幅伟岸的群雕,而且让“廉政为官、勤政为民”成长为商丘的优良传统和浩然正气。

如大明王朝官拜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沈鲤,一生方严刚介,强直谏言,朝中往来摒绝私交,力荐贤士,赤心报国,死后万历帝亲谕“伊洛真儒,乾坤正气”。另有古城“三宋”,宋纁官至大明吏部尚书,一直把“家国”和“百姓”视为自己一生的己任和终极关怀。至今大江南北多建“三报祠”,与包拯、海瑞同享世人的敬仰与膜拜。大清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在明朝为官近20年,素以清廉忠孝、正直敢言闻名。为大清宰辅时,多次上疏呼吁废除侵害民生、繁琐不堪的制度。较之于宋纁、宋权,宋荦官做得小了,但他同样遵循为官就是为民的官道,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古城“三侯”,做到户部尚书的侯恂,称得上大明王朝历史上一道忠实践行“大丈夫处世兮当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血肉防线。党羽之争,作为东林党人,他不畏强权。继任户部尚书后,拮据经营,不事加派,终于使“转输不乏”,受到崇祯皇帝的称赏。其弟侯恪、其父侯执蒲均以刚正不阿、廉政为民闻名朝野。

眼下,不少人会发现,在商丘市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电梯或楼梯间,廉政公益广告举目可见,让上下班的公务员,每天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廉政文化氛围。

这是一个地方对文化文明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商业文化:这儿屹立着中国华商精神的“诚信”丰碑

王亥是华商始祖。诚信是华商精神的内核。已毋庸置疑。

王亥驯服牛,使商业的远征成为可能。王亥经商,不仅将商业贸易传授四方,而且将“诚信”文明播洒天下。

当初,当两通巨型商德碑在华商文化广场庄严落成,诚信碑正面两个耀眼夺目的贴金大字——诚信,又一次擦亮商丘的“商”字,同时也擦亮了世界看商丘的眼睛。

商丘古城历史上一直为“四省通衢”、商贸重镇,在商业经济活动中起着承南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如今,新时代的新商丘提出打造六大工业标志,在新时期的商业经济活动中,又一次搭建起承南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市场和高效平台。

今天,“诚信”已成为商丘的一种优良传统,一种商业文明,一种立市根本,不仅滋养本土品牌,而且也将守护落地品牌在这片土地上健康成长。

根文化:这儿是天下黄皮肤黑眼睛的寻根之地

一万年前的三皇之首燧人氏观季风,首创“风”姓。从此,中华民族诞生了第一姓氏——风。可以说,中华民族根在中原,中原之根在商丘。目前考证出中华千余姓氏的“根”在商丘,这是今天的商丘古城跟世界拉起手来的丰厚人脉。

商丘古城是燧人氏安葬地,也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安葬地。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就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目前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除帝喾后裔外,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

2008年11月13日至15日,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七次恳亲联谊会在商丘召开。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湖南、湖北、河北、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1500多名戴氏宗亲代表汇聚商丘,拜谒先祖,恳亲联谊,规模空前。

2009年3月3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其夫人陈万水一行来到商丘市睢阳区西南12公里的青岗寺村微子祠,祭拜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的始祖微子。宋楚瑜先生表示,他此次拜祖,算是认祖归宗而来,是一次寻根之旅。

近年来,商丘古城在借助各项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经济的进程中,宗亲文化一直做得风生水起,大大增强了海内外成功人士对古城和对商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商丘古城有太多值得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动容的见证和记忆。这里是孔子的祖居地,庄子、墨子、惠施、魏元忠、张方平、石延年、侯方域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司马相如、枚乘、邹阳、韩愈、欧阳修、晏殊、苏辙等文学大家的宦游地,大唐忠烈张巡的殉难地,李白、杜甫、高适、苏东坡等文坛巨擘无限向往的风水宝地,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这里视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大战……这里名胜众多,燧皇陵、帝喾陵、天文台、微子墓、仓颉墓、葵丘会盟台、文雅台、庄子墓、三陵台、木兰祠、张巡词、白云寺,应天书院、“水上长城”、“八卦城”、壮悔堂、西式圣保罗医院、三百里梁园遗址、西陂别墅……

一座古城,其厚重文化,凝聚的是国家意志,闪耀的是文明之光,彰显的是能够令中华民族为之动容的“文之势”。商丘古城的开发已经上路,商丘的经济建设已经入轨,相信这支“螺旋桨”的有力盘旋,必将加速中原经济区奋勇腾飞。

来源:班琳丽 网信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