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Skin
作为一个标准的“干饭人”,努力干饭的路上最怕遇到的就是“饭不好吃”。不过,没有什么能阻挡干饭人,饭不好吃?也许换双筷子就好了!
没有什么能难住干饭人。
别不信,这可能真是一种能让食物味道改变的方式。我们都知道味觉是食物与味蕾发生的化学刺激,但大脑对于味道的感知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除了饭本身的味道之外,吃饭的环境、心情甚至你吃饭的姿势、接收到的电刺激都能够改变你感知的味道。饭不好吃,除了换一碗饭之外,研究者们也给出了其他意想不到的解法。
味觉是食物和味蕾间的化学反应,但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味道的感知。| Wiki
换一双电筷子,就能让饭更好吃?
新加坡国立大学、缅因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几个年轻人说,用上他们特制的筷子和汤碗,饭就能变好吃!
这是一套带电的餐具。如图所示,他们在筷子的末端和碗底部都装上了电机,会产生微弱的电脉冲(电流幅值为40 μA和180μA,对人来说十分安全)。
装了电机的筷子和汤碗。| 参考资料[3]
他们甚至还有两个开关:蓝色是咸味按钮,绿色则是酸味按钮,在两种不同的电流幅度下,用户感知到的咸味和酸味会有所不同。
根据实验,研究者们还真的发现这种方法是有用的。他们招募了31名参与者。当用带电筷子吃无盐土豆泥时,会明显觉得咸味和酸味增强了。而用带电汤碗喝味增汤时,电流对咸味的影响并不明显,反倒对酸味和苦味的感受增加了。
接受电脉冲,味道真的会变。| 参考资料[3]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们第一次用电刺激来改变味觉了。我们知道,味觉是食物和味蕾发生的化学反应。但近几年来,研究者们也试图开始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模拟味觉——热刺激和电刺激。
2017年,有一个研究团队就通过电脉冲刺激的方式做了一杯“虚拟柠檬水”。当有人想喝一杯柠檬水时,只需要喝下白水并接受杯子的电脉冲刺激,就能够尝到柠檬水的味道。
虚拟柠檬水能让相距很远的朋友也共享味道。| youtube/
Nimesha Ranasinghe
这种方法甚至能让相距遥远的朋友也共享同一杯水的味道。如果A喝到了好喝的饮料,机器会解读这种饮料的味道,并将信号传到B装了白水的带电杯子里。
而另外一群研究者则通过给鼻子周围的皮肤施加热感觉,来模拟人们开心和不开心时的皮肤温度,这时人们喝的饮料味道居然也变了。
电刺激和热刺激能改变我们对味道的感觉。| Pixabay
这也说明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味觉体验十分复杂,通过不同方式的调节,说不定都能产生有趣的结果。除此之外,你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很有可能也会改变食物的味道。
坐着吃饭比站着吃饭更香?
一群人吃饭比一个人吃饭更香?
有一群研究者就调查了这样一件事:姿势是如何影响味道感知的?
结果他们发现:和坐着的人相比,站着的人似乎对味觉更迟钝。也就是说,吃好吃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那么好吃,难吃的东西也不那么难吃了。
站着吃,对食物的味道感觉会更迟钝。| Giphy
研究者解释说,这是因为和姿势相关的前庭感觉系统会影响食物的味觉。和坐着相比,站立的姿势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压力,从而造成了味道感觉的不敏感。
你下次也可以试试站/坐着吃饭有什么味道差别。
日本常见的立食荞麦面餐厅。| 图源网络
而根据这种特点,研究者们甚至提出,你可以把这种小技巧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站着吃药;而不爱吃饭的小孩可能在站立时吃得更多。或者当你想要控制饮食时,也可以试试站着吃,不仅吃得更少,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另外一个方法似乎也能改变食物味道,它叫做食物的“社会促进”。
社会行为改变食物味道。| Pixabay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从1989年起,研究者们就发现当一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吃得更多,对食物的评价也会更高。
这可能是因为,聚餐时人们通常会互相交流,吃饭时的氛围通常是积极和友善的,这会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你饮食的口味。因此,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不仅会很开心,饭也变好吃了。
一起干饭,吃得更多。| Giphy
但2015年,研究者又发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互相不熟的A和B一起吃巧克力时,就算他们没有任何交流,他们也觉得巧克力更好吃。而2017年的研究又发现,即使没有人陪,一个人对着镜子吃或对着自己的照片吃爆米花的人,也会觉得爆米花更好吃,并且会吃更多。
对着镜子(白色)吃,爆米花更好吃了,也吃得更多了。| 参考资料[1]
虽然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这种“社会促进”的确切原因,但“一起吃饭”这件事,似乎真的能改变我们对食物的体验。毕竟我们是社会性动物,行为和感受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吃饭也是如此。或许你也有“吃饭更香”的小妙招?
所以,当我坐着用电筷子和朋友一起吃饭,是不是可以一次吃三碗?
封面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https://docs.qq.com/doc/DU0NuUm9LZ0J4dlNs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