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两岸关系“破冰者”江丙坤:贡献空前,在这件事上留遗憾
江丙坤(资料图 视觉中国)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海外媒体称,因主动脉剥离陷入昏迷的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10日晚病情恶化,于晚间7时辞世,享年85岁。国民党、海基会纷纷悼念,表达了对江丙坤的辞世深感不舍,赞扬在两岸关系中扮演关键角色,贡献卓著。
劳心劳力贡献卓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1日报道,1932年出生的江丙坤是南投县草屯镇人,从基层的公务体系一路历练至台当局经济部门主管和经济建设会主任“委员”。他自称“拼命三郎”,做事巨细靡遗,经常比科员还清楚,其下属私下都叫他“江科长”,他在台当局经济主管任内曾一度昏倒。
国民党2000年下台后,江丙坤以不分区“立委”的身份出任台立法机构副负责人。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后,当时已76岁的江丙坤因熟悉两岸经贸,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上任不到一个月,便率领海基会前往大陆,重启中断了八年的两岸协商。
江丙坤在任四年多,两岸两会共举行了八次会谈,签署了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18项协议,也促进两岸两会多次组团交流互访等。
报道称,稍早传出江丙坤病情不乐观时,台湾前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前副领导人萧万长和台北市长柯文哲等人均到马偕医院探视。马英九稍后发表声明,赞扬江丙坤为两岸制度化协商开创新局、树立典范,对大陆台商提供各项协助,是一位真正能被两岸当局与人民信任的人物,两岸关系史上必将铭记他的卓越贡献。
国民党10日晚率先证实江丙坤过世的消息,称江丙坤一生为台湾奉献付出、劳心劳力,达成非常多利民的成就,确实是为人民付出的表率,江丙坤一生的付出与贡献,是台湾民众最大的资产和骄傲。
海基会也对江丙坤的辞世深感不舍,海基会董事长张小月表示,江丙坤在两岸关系中扮演关键角色,让海基会成功执行任务,贡献卓著。
穿梭两岸力促和解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10日报道,江丙坤早年在台当局经贸部门服务,他人生高峰是70岁之后才开始的,江丙坤担任海基会董座四年四个月期间,开创两岸60多年来关系最佳时刻。
报道称,江丙坤一生之中有两次“破冰”之旅,第一次是1992年8月,在其经济部门政务副主管任内,带领“东欧经贸访问团”顺利访问俄罗斯等国。第二次破冰之旅是在2005年3月,他以国民党副主席的身份赴北京安排国共两党领导人56年来的首次会面,为国共两党搭起“和解之桥”。
2000年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曾两度邀请他出任台当局行政部门副主管,但江丙坤婉拒,挥别公职投入两岸工作,当时他已68岁,却从此步入人生高峰。
2000年9月江丙坤首次赴大陆,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海协会长汪道涵会晤,回到台湾后,江丙坤坦言他非常震撼,没想到大陆的经济发展这么快速,公共建设这么完备,吸引资金的效率这么快,从大陆看台湾,他不由得忧心忡忡。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海基会随即致函海协会进而有两岸复谈,而函文中的“关键密码”就是“九二共识”。
报道表示,江丙坤从2000年迄今,赴大陆的次数逾200趟,也留下了两岸事务的有形资产,那就是位于大直的海基会新大楼。为了盖新大楼,江丙坤竭尽所能募款,最后没有动用台当局一分钱,短短14个月就完工。
经贸老臣功在两岸
据台湾《中国时报》12月11日报道,江丙坤这辈子都在为台湾经贸发展奋斗,即便卸下公职,仍以民间身份穿梭两岸,他的离开意味着又少了一位参与并见证过台湾经济奇迹且奋斗到最后的经贸老兵。
江丙坤事必躬亲,在经贸圈一直有个“江科长”封号,让经贸官员赞佩不已,迄今印象深刻,但最令经贸官员感叹的是他的真知灼见及一生为民所想,特别是对两岸经贸交流的贡献怕是空前。
报道称,1980年代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放权让利”,吸引不少台商赴陆投资,但碍于当年两岸政治对立,台商只能私底下透过香港来进行,时任台湾经济部门主管的他,就已看到两岸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他不畏当时政治环境,一再呼吁开放台商赴大陆投资,终于到1990/1991年,台当局才公布法令,使对大陆间接投资合法化。
江丙坤念兹在兹是两岸工作,2008年江丙坤任海基会董事长后一手推动两岸制度化协商,任内签署ECFA等18项协议,8次“江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会”,更是汪辜会谈后两岸、两会重启会谈代名词,写下历史一刻。卸任海基会董事长后,江丙坤转战民间扮演经贸推手,即便经常应邀赴各地演讲或参访,比过去更累,但从没见他觉得厌烦,或许是秉持着那份要帮台湾走出活路的执念,仍旧是充满干劲,这精神难有人望其项背。
报道称,曾有人问江丙坤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说是连战2000年和2004年两度参选地区领导人都预约他担任行政部门主管,但却没能如愿。或许对他来说,那是期盼重振台湾经济的最好职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