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佳木斯: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70年来,佳木斯由人烟稀少的北大荒,经过几代建设者的拼搏奉献变成了如今沃野千里的北大仓。”近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佳木斯新闻发布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以《东极振兴新征程风劲帆满再出发》为题作主旨发言,介绍了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问题。

徐建国说,佳木斯位于祖国的最东端,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素有“华夏东极”之称,是最先感受“紫气东来”的祥瑞之地,是一座生态宜居、富有魅力的城市。佳木斯地处沃野千里、平阔如海的三江平原腹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山水相连、隔江相望,大界江、大农业、大冰雪、大湿地风光无限。

佳木斯,是一座具有红色基因的城市,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地和主战场。抗战结束后,建立了红色政权,被誉为“东北小延安”。

佳木斯,是一座勇于创新创业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佳木斯人民以十足的革命干劲建设老工业基地,曾建设了当时亚洲最大造纸厂、全国最大收割机厂等大批优秀企业,创造了第一台防爆电机、第一台掘进机等新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作为北大荒核心区,佳木斯还是当时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十万复转官兵和百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佳木斯,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佳木斯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赫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三江文化。历史与民族的鲜明文化特征,与现代以来的抗联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知青文化一起,积淀了佳木斯这座“三江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佳木斯全力推动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70年来,佳木斯由人烟稀少的北大荒,经过几代建设者的拼搏奉献变成了如今沃野千里的北大仓。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建设者开垦北大荒,到今天拥有3000万亩良田的农业大市,勤劳的佳木斯人民唤醒了沉睡万载的黑土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佳木斯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崭新局面。至今,佳木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年产量稳定在250亿斤以上,商品率在90%以上,按每人每天一斤粮计算,足以确保全国14亿人民18天的口粮,已成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优质商品粮基地,为黑龙江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出积极贡献。

佳木斯从传统老工业基地,经过浴火重生逐步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佳木斯的工业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布局了一批工业企业。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转轨阵痛和战略性调整后,工业经济重现活力,逐步实现了由弱变强、由粗放经营到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性跨越。

近几年,佳木斯市抢抓东北振兴等政策机遇,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扎实开展院士专家行、央企对接、京佳合作、“金凤还巢”等活动,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先后有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新加坡丰益集团等一批国际500强企业和中国建材、国家电投等众多国内500强企业落户佳木斯。形成了以象屿金谷、益海粮油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电机股份、迪尔佳联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佳星玻璃、北方水泥等为代表的建材产业;以润特科技、海瑞特特种工程塑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涅槃后的老工业基地正在重振雄风。

佳木斯由一座边境小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正全力打造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对俄合作新高地。随着中俄同江跨江铁路大桥主体钢梁正式合龙,即将结束中俄界江无铁路桥梁的历史;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不断深入,国际旅游岛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桥一岛”已成为佳木斯市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佳木斯正朝着“活力迸发、魅力独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李丽云)

上一篇新闻

上海一女子坐地铁吃猪脚饭,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制止吗?

下一篇新闻

瞄准工业设备智能化管理市场,「湃方科技」推出全栈解决方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