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支点和枢纽。一座座码头凭海而立,往来的货物经由它们输送各地。
摊开世界海运航线图,东南亚航线、苏伊士航线、大西洋航线……繁忙的航线交织,共同编织了这个庞大的运输网络。航线沿岸,无数港口与之串联。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刚刚举办的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上,广州港国际“朋友圈”已经增加至50个,遍布五大洲。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6年。不久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工笔画”描绘的新阶段。
5月9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人士齐聚广州港口大会,共同讨论这一世界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形势下,广州港已开始绘就属于自己的“工笔画”:共同促进港口之间的航线开辟,增加进出港货量;共同搭建平台,为双方港口相关的企业提供商机;成立了广州安特卫普港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业务……
近年来,广州港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间的友好交流合作,先后与土耳其伊兹密尔港、印度蒙德拉港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很好地促进了港口间交流互访和经贸往来。
港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支点
4年前成立的中马港口联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促进了两国港口在信息交流、技术服务、运输开发、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局长苏巴马廉介绍,2015年成立的中马港口联盟已有21家成员单位。双方在人员培训上合作颇有成效,马方希望在绿色港口政策、自动化港口建设等方面,更多学习和了解中国港口经验。
“广州港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希望合作带来更多货物吞吐量,并与其他港口建立更多联系。”苏巴马廉说。
印度尼西亚港口公司董事主席艾尔文·玛萨雅在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期间提到,港口未来将着眼建设物流中心和数字化转型等。“不仅仅作为当地合作伙伴,印尼也希望把握沿线建设的机遇,在商业、工业以及物流转运等方面,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节点。”
在拥有千年航运文化历史的中国广州,从2016年开始,广州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提供人才交流培训工作,目前共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49名学员参与。未来,广州港将继续做好面向“一带一路”的港航人才培训业务,持续扩大和深化与国际港口间的人才培训与人文交往。”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开展与沿线港口的合资合作,港口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非洲、大洋洲再到美洲,中国港口企业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参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34个国家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海运服务覆盖沿线所有沿海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对港口发展来说,是合作共赢。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乘着“出海”东风,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全球港航业代表与专家共商“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谋跨国互联互通,开拓港口等领域的合作。
繁忙的南沙港。
夜色中的黄埔港。
中国的港口起到了国际标杆的作用
“中国的港口在全球范围内占领先优势,提高了全球的标准。”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马士基亚洲区首席执行官施敏夫提到,中国的港口在国际港航业上起到了国际标杆的作用。
“尤其是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港口在运营上、吞吐量上以及经验上面都有示范作用。中国港口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占据七席,引领着世界港口的发展。以广州港为例,广州港的吞吐量在过去10年当中已经翻倍。”
不仅仅是在港口吞吐量方面,中国港口的效率也在不断地提升。施敏夫援引数据称:“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港口都不能够跟上广州南沙港的效率,广州南沙港的效率比洛杉矶高出了40%。中国的港口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生产力和成本控制上都已位于全球领先水平。”
“一带一路”对港口发展来说,也是走出去,发出“中国声音”。
回看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1978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8亿吨,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
而到2018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7大港口跻身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之列。与此同时,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已高达2444个。
构建起“一带一路”港航共同体
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大关,达到6.13亿吨,增长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92万TEU,增长7.6%。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球第五位。“我们在港口管理方面,建设与运营方面也摸索出了一套‘广州经验’。我们欢迎‘一带一路’沿线的港航业界同行与我们开展合作与交流,在港口规划与布局,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建设,智慧港航建设以及绿色平安港航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广州港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广州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港口资源,将主动参与、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新机遇下,广州港务局将与中资企业合作,一起“走出去”。广州港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到,中资企业例如中国交建、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集团已经广泛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建设、运营当中去了。“后续我们也将尝试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这些‘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定制培训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带去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起‘一带一路’港航共同体。”
作为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之一——广州港,历来与国际港口保持密切联系,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密切海运贸易往来。
近年来,广州港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间的友好交流合作,先后与土耳其伊兹密尔港、印度蒙德拉港、马来西亚巴生港、马六甲港、泰国林查班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波兰格但斯克港、印度尼西亚丹戎不碌港、阿塞拜疆巴库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尼日利亚拉各斯港、斐济苏瓦港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很好地促进了港口间交流互访和经贸往来。
截至目前,广州港已与50个国际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外交流合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同时,广州港已在北美、欧洲、新加坡设立了海外办事处,聘请当地航运高端人才积极推介广州港,积极提升广州港的境外营销能力,拓宽揽货渠道。
2017年5月22日,深圳盐田港,深圳开出首列中欧班列,列车将行驶13天抵达明斯克。
中欧班列打通与世界的连接
“在中欧铁路干线相关国家的贸易量当中,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160亿美元。2018年中欧铁路快线一共达到了1万趟的旅途,覆盖43个城市和15个欧洲的国家,打通了与世界的连接。其中,根据德国报告,由于中欧快速铁路打通,一共提供了6000个工作岗位,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上,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副主任蒋希蘅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带来的新动能,分析了相关数据和案例。她提到了一组强大的数据,以港口为例,其中中欧铁路干线就为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增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广东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2016年8月,广州-满洲里-俄罗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运行,开通了广州港-营口港-欧洲、广州港-连云港-欧洲的海铁联运货运通道。
一端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欧班列将这两端需求和供给连接在一起,串起蕴藏着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中间广大腹地,广东中欧班列为众多企业铺就一条充满商机的国际大道。
广东开行中欧班列,在国内运输距离是最远的,但因为中国铁路对中欧班列的运行保障机制切实有效,班列采用时速为120公里的车辆运输,每天可跑1300公里以上。从广东到欧洲全程在运输时间上比传统海运有很大的节约。目前全部中欧班列含口岸转关和换装时间,到达目的地时间均控制在15天左右。广东的货物采用中欧班列运输,在欧洲摆上货架的时间可较传统海运提前一个月以上,中欧班列的开行加快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商流效率,为广东的进出口贸易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聚焦“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港湾公司以港口业务起家,建设了国内90%以上的内河和沿海港口,积累了丰富的港口建设技术经验。随着走出去的战略深入推进,中国港湾走向国际市场,在港澳、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州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了数量众多的港口,可以说我们建成的港口遍布全球。”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懿翀介绍:“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未来,我们会积极输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港口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港城’、‘港园’模式,为业务所在国打造更多港口经济发展新引擎。”林懿翀称,与全球港航同业开展务实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的范围,与更多优秀企业建立全方位的“产业联盟”。
海上丝绸之路南大门——广州,巨轮往来、吊臂挥舞,不断刷新货运吞吐量纪录。65年间,中交建四航局在广州港的建设中扮演着先驱者和主力军的角色,创造了令业界赞叹的“南沙速度”——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本该三年才能完成的广州港南沙一期工程。
2017年4月,南沙港集装箱三期工程全面投产。2018年4月14日,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荷载量20244标准箱的长富轮的处女航成功挂靠南沙港,继“中海环球”号之后,南沙港再次刷新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靠泊作业纪录。
中交集团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国际承包商,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疏浚船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港航人的故事
苏学文。
肖雪峰。
“看!这是我们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兄弟们在奥林匹克运动场、雅典娜神庙遗址前的合影。”广州南沙港桥吊司机苏学文、肖雪峰至今还对希腊的名胜古迹和当地小吃念念不忘。
2010年,两人曾远赴重洋去比雷埃夫斯港帮助培训码头工人。
被视为“欧洲的南大门”的比雷埃夫斯港坐落于希腊雅典西南约10公里,它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中东欧的门户,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两座古港的牵手缘起可以追溯到11年前。
2008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取得了比雷埃夫斯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经营权后,积极投身比雷埃夫斯港的建设。2010年底,比雷埃夫斯港建设过程中引进了一批新式的岸桥设备,但由于当地的码头工人并不熟悉新式岸桥设备的操作,比港的建设速度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在广州市港务局和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的积极协调下,中远集团从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挑选了包括桥吊司机苏学文、肖雪峰在内的技术骨干前往比雷埃夫斯港培训码头工人。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中,他们以扎实的外语水平、过硬的设备操作技术、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得到了比港码头工人们的认可,成就了两国两港交流的佳话。
陌生国度结下“兄弟友谊”
陌生国度,陌生文化,初来乍到,更多的是紧张和不安。“一方面因为文化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方言比较难懂,导致开始的沟通有些不畅顺。”肖雪峰回忆道。
为了可以迅速进入状态,苏学文、肖雪峰两人迎难而上,努力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语言沟通不顺畅,就连比画带猜。“仔细观察比港工人的操作,从机械构造原理、操作手势、作业指挥等细节入手。”苏学文说,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他们两人先摸清对方的工作方式,熟悉他们的流程,然后自己亲身示范、反复教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经过他俩的悉心指导,比港的桥吊司机都学会了操作双箱吊,作业效率从之前的每个小时16柜上升到30柜,实现了质的飞跃。
技术交流带来的不仅仅是作业效率的提高,由此还带来了“兄弟友谊”。工作之外,他们与比港工人感情大大提高,对方邀请苏学文、肖雪峰游览希腊的名胜古迹,品尝地道美食,在奥林匹克运动场、雅典娜神庙遗址前都留下了珍贵合影。
在结束短短两个月的交流回国后,时至今日,两人还会和比港的工人们探讨如何改进作业方法,熟练应用辅助工具,如何降低机械的故障频率,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他们也从这段宝贵的经历中得到了提高,吸取了比港在环保、操作合规性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双方合作开花结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广州港与比雷埃夫斯港的技术交流,是两个文明古国共建友谊、携手走向未来的的缩影,见证着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信和海洋等领域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
2016年,中方将比雷埃夫斯港建设为地中海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港、海陆联运的桥头堡,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支点,并带动两国广泛领域务实合作。
如今,这个枢纽工程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耀眼明珠,不仅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也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受到希腊各界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共进的经典之作。
2018年,广州港与比雷埃夫斯港正式结为友好港,未来将在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港口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广州港已与印度蒙德拉港、马来西亚巴生港、泰国林查班港、俄罗斯圣彼得堡港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友好港朋友圈好友已有50个。同时,广州港已开通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航线达70多条。先后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国家成功举办2017国际港航发展高级研修班、印度尼西亚丹戎不碌友好港定制培训、中马港口联盟马方成员来华交流培训、2018国际港航发展高级研修班等数期国际高级研修班和定制培训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摄影:南都记者 陈冲 赵炎雄
制图: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