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叶刀-发现科学》(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是一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包括柳叶刀旗下eBio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和eClinical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医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和卫生系统研究。这组期刊发表重要的初期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发现可能改善全世界人们健康和福祉的新机会。柳叶刀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
论文精选
1
中老年人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结果
很少有研究探讨中老年人肌少症(sarcopeni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全国代表性数据,进行了横断面分析和纵向分析,以调查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肌少症状况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该样本包括来自CHARLS 2015的年龄45岁及以上的15,137名参与者。在总人群、无肌少症(no-sarcopenia)、潜在肌少症(possible sarcopenia)和肌少症(sarcopenia)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2.6%(1905/15137)、10.0%(1026/10280)、18.1%(668/3685)、18.0%(211/1172)。在总人群中,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在平均3.6年的随访中,共确定了1273例(10.7%)心血管疾病事件。在纵向分析中,与无肌少症的同龄人群相比,被诊断为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的个体更有可能出现新发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都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2
HIV感染者贫血的患病率: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贫血是HIV感染者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与HIV疾病进展和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然而,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中,HIV感染者的贫血患病率差异很大。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获得对HIV感染者的贫血患病率和贫血严重程度更准确的估计。研究系统地在PubMed,EMA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了相关的原创研究,这些研究报告了从开始至2021年8月3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利用年龄和具体性别的血红蛋白水平界定的贫血患病率。该研究共纳入63项观察性研究,涵盖了110,113例HIV感染者。贫血的合并流行率分别是:15岁以下HIV感染儿童为39.7%, 15岁以上的成人HIV感染者(男性和非孕妇)为46.6%,感染HIV的孕妇为48.6%。在携带HIV的成人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合并流行率分别为21.6%、22.6%和6.2%。与东非相比,南非感染HIV的成年人贫血流行率更高。作者建议,应考虑制定政策、策略和计划,以确定PLWHIV贫血的预测因子,从而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患者贫血的负担。
3
在泛亚洲区域心脏骤停地点接受非专业旁观者心肺复苏成年人的性别差异:一项基于登记的研究
旁观者心肺复苏(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CPR)可降低患者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死亡率,是“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接受非专业BCPR的成年人的性别差异的相关文献中,其研究结果不一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泛亚洲区域跨国背景下的性别差异程度来填补这一研究缺口。作者使用了从“泛亚洲心肺复苏结果研究(PAROS)”收集的数据,这是一项在2009年至2018年间进行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所有由急诊医疗服务转运的非创伤性停搏病因学的OHCA病例,排除了与所收集的心脏停搏位置信息不一致的研究地点。对56,192例OHCA病例进行了队列分析,总体BCPR率为36.2%(20,329/56,192)。在公共场所,女性OHCA患者的BCPR率为31.2%(631/2,022),男性OHCA患者的BCPR率为36.4%(3,235/8,892);而在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38.3%(6,838/17,842),男性为35.1%(9,625/27,436)。在多变量逻辑回归中,控制了地点差异和其他因素,女性在公共场所接受BCPR的可能性低于男性,但在家接受BCPR的可能性更大。在泛亚洲区域,接受BCPR的成年人存在性别差异,这一差异在家庭和公共场所之间也有所不同。作者得出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更多关于旁观者和社会因素的信息,以确定干预目标。
4
1990年至2019年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全球疾病负担: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次要趋势分析
了解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负担和趋势有助于指导有效的干预策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旨在阐明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趋势,尤其是膳食铁、碘和维生素A缺乏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的数据用于计算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地理人群中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患病率、发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该研究估算了年度百分比变化(EAPCs)和年龄标化率,以评估时间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和膳食缺铁症(dietary iron deficiency)的年龄标化患病率有所下降,在1999年至2019年间,EAPCs分别为-0.690、-3.15和-0.546。关于社会人口指数(SDI),在低SDI国家2019年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SDI和HAQ指数(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之间存在线性关联。自1990年以来,全球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有必要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碘缺乏病的潜在负担。作者得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政策制定者实施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所带来的负担,特别是在低SDI和HAQ指数较低的国家。
5
美国9,300,812名癌症幸存者的后续自杀风险:一项涵盖40年数据的人群队列研究
目前缺乏大型队列研究来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特征估计癌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变化。因此,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旨在调查美国不同癌症类型患者的自杀风险,并确定高危患者的亚群。在SEER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共有9,300,812例在1975年至2016年间诊断的癌症病例被纳入研究。该研究估计了自杀的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和绝对超额风险(absolute excess risk, AER)。在纳入的病例中,14,423名癌症患者被确定为自杀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0.26%。与普通人群相比,癌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更高,相当于每10,000人年死亡人数超出0.8。较高的自杀风险与以下因素相关:特定癌症部位、男性、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离婚、没有保险、转移距离、诊断时年龄在60到69岁之间,以及近期有过诊断。呼吸系统癌症患者的SMR和AER最高,其次是口腔和咽部癌症、骨髓瘤、骨癌和关节癌、消化系统癌症、脑癌和其他神经系统癌症。癌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差异很大,这取决于疾病类型和患者特征。作者得出结论,针对自杀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考虑制定个性化的临床管理方案。
6
实施HIV-TB合并治疗后HIV和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一项开放标签、组群随机试验的结果
HIV-TB合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然而,合并治疗的实际实施具有挑战性。来自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纳尔逊·曼德拉医学院(the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Nelson R Mandela School of Medicine)的Kogieleum Naidoo和同事评估了HIV-TB合并治疗的质量改善(QI)对南非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care, PHC)诊所死亡率的影响。在2016年至2018年间,在南非40家农村诊所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组群随机对照研究。PHC护士主管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16个组(8名护士主管支持每个组的20个诊所),接受QI支持的HIV-TB整合干预或标准护理(对照组)。分析人群包括干预组实施QI后新诊断的患者和对照组纳入的患者:(1)肺结核和HIV(2)仅HIV(之前接受过结核病治疗或从未患过结核病的患者)和(3)仅TB(已诊断为HIV或从未被诊断为HIV的患者)。在纳入12个月后评估死亡率。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有21379名参与者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1329名和841名是HIV-TB合并感染者(10.2%);10799人和6611人仅感染HIV(81.4%);1131例和668例仅患结核病(8.4%)。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组群大小分别为1657(范围为170-5782)和1015(范围为33-2027)。到12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529人(68.7%)和4074人(70.4%)存活并接受治疗,568人(6.0%)和321人(5.6%)完成结核病治疗,1078人(11.3%)和694人(12.0%)退出随访, 245人和156人死亡。干预组的总死亡率为4.5/100人年,对照组为3.8/100人年。干预组和对照组HIV-TB合并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0.1/100人年和9.8/100人年。作者得出结论,尽管该研究没有显示出对HIV-TB死亡率的影响,但该研究发现,卫生系统对战略实施支持做出了响应,表现出整体上的改善。
7
地塞米松在晚期早产孕妇产前治疗的疗效分析:一项多中心、双臂、平行、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对于低资源国家在孕妇产前使用皮质类固醇预防晚期早产儿死亡率和严重发病率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世卫组织的研究团队(WHO ACTION Trials Collaborators)于2017年12月26日至2020年5月21日在印度的四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试验。该实验招募了怀孕34周0天到36周0天之间有早产风险的孕妇。该研究将参加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肌肉注射6 mg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或等量的安慰剂。所有试验参与者、研究人员和结果评估人员均不知道分配情况。主要结局为新生儿死亡(neonatal death)、任何胎儿死亡(baby death,包括死产或新生儿死亡)、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sev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和可能的孕妇细菌感染(maternal bacterial infection)。共有782名女性被随机分组,每组391人。地塞米松组412名活产婴儿中有11名(2.7%)发生新生儿死亡,安慰剂组425名活产婴儿中有12名(2.8%)发生新生儿死亡。地塞米松组417名胎儿中有16例(3.8%)胎儿死亡,安慰剂组432名胎儿中有19例(4.4%)胎儿死亡。两组新生儿严重呼吸窘迫的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0.8%和0.5%)。潜在的孕妇细菌感染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2.3%和3.8%)。在地塞米松组,出生时需要复苏的新生儿较少。两组的其他次要结局相似。由于主要结果的患病率低于预期,且招募缓慢,该试验被终止。在本试验中,产前地塞米松并未导致新生儿死亡、死产或新生儿死亡或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减少。作者得出结论,总体效果趋势表明,不能排除地塞米松对晚期早产儿的潜在益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