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书单 | 阅读标记的2019:36氪作者们今年最爱的22本书
2019年即将过去,当我们试图回顾或总结这一年的时候,读过的书似乎成了一个个鲜明的标记。
这是一份36氪作者们推荐的书单,在今年所有读过的书里面,我们挑选了最爱的22本与你分享。它们并非局限于某个领域,相反,它们涉及商业、人文、社科的方方面面,我们像是一个个杂食动物,唯一相同的是,在咀嚼每一本的时候,都获得了巨大的阅读快感。
这里有跌宕起伏的商战故事,《坏血》里惊人的商业骗局、《十亿美元分子》中传奇的医药创业,细致的叙事让人如同亲临高手过招的现场,近距离体会商业的迷人抑或魅惑。
这里也有历史、政治、以及哲学,最好的商业经验和教训,往往来自其他领域的滋养。在历史中我们试图寻找当今世界的映照,在哲学中回归事物的本质。
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文学,寻梦与造梦的时代,文学本就更接近现实。
阅读常常是务虚而非务实的事,它的意义也常常被夸大。但我们期待在智识追求的道路上,当旧的认知搭建新的认知,“自我”得以不断流动更替,从而更接近自由。
以下是推荐书目,愿你也能找到喜欢的一本,祝阅读愉快。
书名:《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
作者:[美] 巴里·沃思
译者:钱鹏展
推荐人:李洋
这是一本容易被忽略的商业好书,真实描写了一个经典的美国创业故事——福泰制药从创立到成长的关键几年。这家公司已成立30年,目前的市值高达560亿美元,创始人及其竞争环境都极其顶尖,这增添了本书的魅力。
在它创立的最初,不断经历了资本、研发、团队乃至市场竞争等各个层面的巨大压力,最终成为一匹黑马脱颖而出,作者用美剧式跌宕起伏的情节告诉人们:一个制药公司走向成功,幸运是多么难能可贵。
如果谈及科技创业,医药一定是风险最高、难度最大,而一旦成功收益也巨大的迷人赛道。这本书并不是那种写满干货的创业书籍,却以无数细节让人犹如亲临人类最高药物实验的现场,体会数位顶尖科学家和创业者为事业而战的真实心态。不懂商业和创业的人,也会欣然接受这样一个情节紧凑的故事,并把它当成一本易懂的医药科普读物。建议与《坏血》和《众病之王》搭配看。
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推荐人:杨轩
这是很通透的一本书,从汉代的创业初心开始讲,类似于我们了解一家公司,先了解它最初想解决什么痛点,了解它的第一代产品和核心业务,再讲之后的演进,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会迷失在之后朝代层层叠加的复杂架构里。
虽然是讲制度,但其实国家政体制度和公司制度有不少相似之处。钱穆一直在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钱穆是支持重相权、约束皇权的),我觉得,这不是跟创业者打完天下后,公司是传给儿孙还是让职业经理人掌舵是一样的问题嘛。儿孙无法世代贤明,还是待在董事会里为妙,找个才俊来管公司才可能基业长青。虽然目前中国新兴的公司们创始人都还在,但未来都会渐次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不同于(统一时期的)天下俊杰都只能效力于一个国家,怎么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公司需要面临的独特问题。
书名:《骄傲之塔》
作者: [美] 巴巴拉·W·塔奇曼
译者:陈丹丹
推荐人:方婷
这本书的完整标题是《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这个世界颇为混乱,继而对历史产生了比之前更浓厚的兴趣。毕竟战争,无论是经济战还是实体战争,事实上都在爆发前几年,乃至十几年前就早有征兆。
跟其他历史书相比,《骄傲之塔》虽然厚,但是不难看进去,因为它是用人物穿起历史事件。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擅长收集史料,也擅长讲故事。从葆有贵族精神的英国上层政治人物是如何失去他们的时代,到无政府主义者如何在法国制造暗杀和炸弹,再到美国人民如何从专心内政到半推半就参与到世界警察的角色,因为拆分成不同的篇章,如果愿意,从哪里看起都可以。
看到最后,我怀疑自己看的不是历史书,而是预言书。
书名:《在群中》《倦怠社会》《爱欲之死》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程巍;王一力;宋娀
推荐人:洪鹄
21世纪的主流哲学在哪里?代表人物是谁?在研究什么?很遗憾,以上问题统统很难回答。在一个日渐离散和原子化的世界里,哲学这一门离大多数人从来也不近的语言更是变得史无前例的遥远。韩裔德国人韩炳哲今年60岁,被誉为“哲学界新星”(是的,如此年长的新星),今年中文世界隆重翻译了他的全套作品——每本都很薄,相当适合塞进你通勤、候机、工作日午休等碎片时间。
在韩炳哲看来,我们焦虑、不适、疲惫而缺乏创造力是因为我们的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蛮荒世界,它可以被命名为“功绩社会”:为了更高效的工作,我们不断优化自身,直到死亡。这里已经没有作为剥削者的他者了,我们都在心甘情愿的压榨自身,当“优化”本身就成了信念,人的自我奴役就达到了极致——恭喜你,我们已经来到了主仆合一的历史时刻。而另一方面,人类的交流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枯竭,我们在社交媒体大量发布的自拍和自言自语全部出于自恋而非交流的需要——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赞,而交流的前提是自身的破碎,唯有破碎了自己,才能让他者进来,而只有让他者进来,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更具活力和意义的自己,才能让自己脱离原子化的孤独,获得与世界的真实联系。
韩炳哲显然不是以上命题的全新发起者。在他twitter残篇般的呓语里,很容易发现他对20世纪后现代理论家(起码包括马丁布伯、福柯、巴塔耶、梅洛庞蒂)思想资源的大批发。那为什么要读他?因为他比以上所有人的书写都更短促、简易、粗暴,因而也更快感直击。一种和刷抖音类似的快感:他的元理论10句话就能说完,但靠不断重复也扩张出了一种引力,不对智力构成真正挑战,但对精神的皮毛进行轻微抚摩的、短视频式哲学。
但这本身也非常21世纪了,不是吗。
书名:《漫画之王:陈福财正传》
作者:[新]刘敬贤
译者:黄天怡
推荐人:刘杨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漫画作品,也是一部有关新加坡建国的历史纪录片。主人公陈福财是一个虚构人物,成长于二战后,那时候新加坡正在为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抗争。漫画借助陈福财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笔下的“作品”,定格了新加坡建国过程中的若干个具有争议的瞬间。书里不仅提供了更包容的看待历史的视角,甚至还用平行宇宙的手法,想象了如果李光耀没有当上新加坡总理,历史会有什么样的可能。
同时,这还是一部不同读者各取所需的作品,既有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好友分道扬镳的愁绪,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的感伤,以及至亲离世的无奈;也埋藏了很多漫画史上的彩蛋——用《超级铁人》致敬手冢治虫的阿童木,以及《蟑螂正传》对蜘蛛侠的戏仿。作者刘敬贤凭借这部作品拿下了美国漫画界奥斯卡“艾斯纳”的三项大奖。他说自己并没有野心去修正历史,而是希望人们能更了解历史的复杂、矛盾和丰富。显然,这本漫画做到了。
书名:《沙特公司》
作者:[美]埃伦·R.沃尔德
译者:尚晓蕾
推荐人:高诗朦
这两年沙特成为股权投资市场里最大的金主爸爸,累积向软银愿景基金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关于沙特的诸多解读一直离不开“钱多速来”、“独裁”的标签。今年我完成对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采访,沙特人不囿于固有思维的表现令我惊讶,他们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目标明确,并且对获得国际认可和回报抱有很多耐心。
《沙特公司》中的内容很大程度解释了沙特人的思维和文化,一个沙漠游牧民族向国家转变过程中,沙特人的谨慎和狡猾,以及包裹在谨慎背后的民族野心。
沙特人一直被低估,但他们善于利用来自外界的低估。最先低估沙特的是美国,上个世纪,美国帮助沙特完成阿美石油公司的建立,在沙漠上帮助沙特完成现代化的基础建设。美国人一直以为阿美石油公司属于美国,但是沙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通过谈判、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对阿美石油公司控制,今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完成上市,成为世界最大市值的公司。在此期间,石油从2美元一桶涨到今天60美元一桶,沙特成为能够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沙特人的谈判技巧,以及谈判过程中展现的迷惑性,简直堪称经典,这或许对创业公司也有启发——如何在和资本的角力过程中,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
沙特人对目标的坚定,并且拥有像沙漠孤狼一样的耐心。不要被外界给沙特的标签迷惑,沙特公司值得被拆解。
书名:《平原上的摩西》
作者:双雪涛
推荐人:张信宇
《平原上的摩西》是青年作家双雪涛的中短篇小说集。双雪涛、班宇,是阿乙之后近几年逐渐受到关注的两位80后东北作家,更具体一点说,他们都是沈阳走出来的文学新星。在网文小说大行其道的中国互联网上,玄幻、穿越、盗墓、游戏、言情、职场文连篇累牍,广受读者欢迎,版税和改编的影视剧养活了一大批码字工人;但如果只有这些,中国的当代文学会非常令人遗憾。
而横空出世的双和班则是别具一格的,他们吃的草不再是互联网,而是真正残忍凋敝的现实生活。双的艳粉街、班的铁西区,他们用雕刻刀一般精准的文字描绘出那个灰色而可爱到令人怀念(即使很多像我一样的读者从未去过)的东北。但比如《平原上的摩西》,又不完全是现实的重复,双雪涛重新排列组合东北元素,钢铁、大雪、暖炕、军大衣,在许多篇章中他还加入了可贵的想象力作粘合剂,最终写了一出出残垣断壁下的都市传奇。
在读《平原上的摩西》和双雪涛另一本集子《飞行家》时,我曾试图从阅读经验里找模板:我觉得他有点像分税制和国企改革哺乳出来的阿城。又或者说,读者能在双雪涛不多的作品里,看到白先勇写台北人、纽约客的身影。
不过,双雪涛小说的故事核心确实都不令人陌生,他还没有跳出窠臼开创风格,这些文字可能只是一个年轻作家为了养活自己的习作。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你相信一个作家的潜力,能从其文学生涯早期就开始关注的机会是不可多得的。
二十年来,东三省在经济上毫无疑问是没落和失语的,东北的年轻人都在逃离家乡,我大学里几乎所有的东北同学都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那里似乎形成了一种反商业反市场的惯性循环。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文学领域催生出了双和班这样优秀的艺术家,正应了那句古话:国家不幸诗家幸。
书名:《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作者:[美] 约翰·W·道尔
译者:胡博
推荐人:董洁
一直以来都对日本这个“人格分裂”的国家很感兴趣,从初中读《菊与刀》开始,到后来的《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再到《战后日本经济史》和《日本的细节》,总是希望从各个层面了解日本文化和国民性到底是从何而来。《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我答案。
这是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推荐的书目,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系教授约翰·道尔,书很厚,但史料非常详实,读起来毫不费力,与霍布斯保姆的《年代四部曲》相比简直太友好。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战后美国对日本长达6年的占领及其对日本社会进行的各层面改造。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都极为精彩。战后的50年,日本历史的发展甚至比过去两千多年的变化还要复杂,而美国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现在日本的很多文化现象都能在书中找到根源,比如“娼妓文化”。
如今,日本已经和美国在军事、外交、经济上紧密相连,而日本更是以美国马首是瞻,日美的互信度和依存度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道尔教授将日美战后关系用“拥抱”一词来比喻可以说相当精确了。
书名:《非对称性风险》
作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周洛华
推荐人:王艺瑾
作为曾经的华尔街期权交易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更为人熟知的是《黑天鹅》和《反脆弱》,而这本《非对称性风险》也同样延续了他在金融业里的实操观察,讲的是:如果要发表观点、提供建议,你首先要入局(skin in the game),要让自己成为风险收益对称的“风险共担者”,如果只是简单地作为看客和局外人,你话语的可信度是非常存疑的。
平日我们在创投圈经常会看到,没有亲自创过业、没有押上身家性命、不承担风险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在高谈阔论,媒体记者也在指点江山,但这些人的“cheap talk”不会给他们自己带来“切肤之痛”,但很可能把市场环境引向错误的方向。这本书还把日常生活的职业做了分类,第一类是“自己拥有利润、让别人承担损失、并且有权力向别人转嫁风险”,第二类是“自负盈亏”,第三类是“为了他人利益和普世主义、为他人承担风险”。在媒体这个行当里,只有冒险披露企业丑闻或其他真相的调查记者,才属于第三类(soul in the game),其言论也是最可信的。除了这些核心观点以外,本书的案例和细节也很有启发性,值得一读。
书名:《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作者:[英]蕾切尔·卡斯克
译者:黄建树
推荐人:陈之琰
这不是一本充满干货、或者爱与关切的育儿指南;也不是新手妈妈第一次成为母亲的憧憬与期待。恰恰相反,这本记录了英国作家Rachel Cusk第一次成为一位母亲的书在2001年于英国出版时,被称为“黑暗之书”,里边与“母亲”这一称谓并行的,是恐惧、挣扎、矛盾、痛苦、困惑。
你要么会极度喜欢这本书,要么会极度讨厌它——
爱它,因为Rachel Cusk写道怀孕带来的身体变化引发对自己持续的绝望、哺乳犹如小匕首般的疼痛、还有生育后家庭男女权利地位的变化,这位34岁的英国作家说出了其他母亲想说却不敢说之事;恨它,因为书中那个将乳房称作”两个红色弹头”、会将吵闹的孩子暂时困在厨房、会反思女性“因成为母亲而丧失公众价值”的妈妈,显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称职的母亲。
《成为母亲》是一幅从女儿、妻子到母亲的灰色心理转变路线图。它与普遍谈到母亲角色就是伟大、奉献、神圣不同,这本书是作者在成为母亲道路上的观察与反思实录。距离出版时隔整整十八年,它在中国出版。放在近期探讨女性职业角色、社会权利的语境里,它又显出别样的意义。
书中的反抗、孤独、斗争,每个女性不论是否要成为母亲、已成为母亲,都值得一看。你必须得知道自己可能走向的、那最黑暗的一面,才能为自己和孩子寻得光。
书名:《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作者:邱国鹭
推荐人:刘一鸣
作者邱国鹭是国内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也是海归派基金经理最为成功的代表。从这本书中可以窥得邱国鹭一些投资的思维方式,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了很多规律。比如对于好公司的判断,他总结:“一是好公司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
再比如邱国鹭对空调股2006-2010年一波涨幅的解释,在于整个行业定价权的重新分配。之前各个行业玩家虽然增速很快,都在跑马圈地,但价格战也十分严重,反映到股价上就是很多公司没涨甚至还跌了。但2006-2010年,虽然空调行业增速下滑,但行业集中度重塑,股票表现反而非常好。
这本书是实战派写的,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和投资思路,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很多身边的现象,常读常新。
书名:《坏血: 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作者:[美]约翰·卡雷鲁
译者:成起宏
推荐人:袁斯来
Theranos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硅谷最大的一场骗局。
最为精彩的就是霍姆斯如何靠着伪装的声音、极富煽动性的话术,蒙蔽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佬,这告诉我们面对大佬,可以尊敬他们,也不必迷信和畏惧他们,说到底,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人性的弱点。Theranos爆火到倾塌,打碎了硅谷所谓的投资神话和创业神话,不禁让人联想到前几年国内的创业潮和各种莫名其妙的风口,正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涉及到新闻业务层面的情节。财富杂志的主编也被霍姆斯的外表欺骗,甚至没有去做些很简单的推理和调查,就把她放到了封面报道。乃至后来骗局揭开后很久接受采访时,他还是悔恨难当,觉得名声毁于一旦。对比来看,则是华尔街日报记者卡雷鲁。作为在医疗行业做了很多年的老记者,他一开始没有被鲜亮的表象晃了眼,而且意识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此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点点去突破线人。他如何做缜密的factcheck,如何保留证据,以及写了文章后如何和有金牌律师团的Theranos谈判,又如何在威胁下不为所动,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我有时候采访会无从下手,读完《坏血》会发现这是业内普遍现象,也缓解了一些焦虑。
书名:《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作者:[美]迈克尔·莫斯
译者:张佳安
推荐人:苏建勋
在看书的时候顺便减肥,似乎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这也是我在读美国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盐糖脂》一书时的副作用。当然,说减肥有些极端,但当读到卡夫、玛氏、雀巢等一众食品公司想方设法在食物配方中花心思,把甜度和盐分凑成既让消费者不至于过度肥胖,又能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时,我朝嘴里塞薯片的动作都迟疑了几秒。
谁能想到一日三餐里都藏着食品公司的“阴谋”呢?超市里的散装披萨如何摆放、酸奶里该不该附赠吸管、一块奥利奥饼干有几公分厚,背后都有着精妙的测算与配比。往大里说,《盐糖脂》是一场万亿产业链之间的商业博弈史,往小里看,它揭示了超市、厨房、餐桌上的种种陷阱,加之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早点看透食品巨头们为了赚钱处心积虑的嘴脸,也能早点实现“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书名:《平常的恶》
作者:[美] 朱迪丝·N.施克莱
译者:钱一栋
推荐人:韩洪刚
前段时间北大包丽的事情,衍生的讨论不少,但引起我兴趣的一点是,为什么私人交往最终成了公共事件。答案很多,我一个想法是,因为这事件里展现的“残忍”虽然发生在私人领地里,但却具备普遍的意义,因为不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都能见到“残忍”的力量,甚至马基雅维利将它看做优秀统治者的素质之一。
《平常的恶》认为,必须将“残忍”看做“首恶”,残忍是纯粹的恶,肉体残忍是将肉体痛苦加到受害者身上,道德残忍则是有意识破坏一个人的自身认同或社会认同,最终的目标,都是彻底摧毁人之为人的基础。
残忍之外,作者施克莱还讨论了“虚伪”、“势利”、“背叛”以及“厌世”。它们的展示方式以及“恶”的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日常生活里会遇到并会最终影响我们的公共生活,构成制度和法律。虽然如今谈政治是有些无聊,有些不安全,但知道生活的理路,是更好生活的前提。
书名:《五轮书》
作者:宫本武藏
译者:一兵
推荐人:林鲁比
五轮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传奇武士、被称为“剑圣”的宫本武藏,曾经创下60多场决斗连胜的记录,本书是他晚年回顾、反思自己的格斗经验沉淀下来的精华,分为地、水、火、风和空五卷,阐释他创立的“二天一流”兵法。这是一本非常简短的小书,其中包含的人生哲学值得细细品味。
《五轮书》和《孙子兵法》都是被西方管理者所推崇的军事经典,不同于《孙子兵法》注重全局战略的视角,《五轮书》更侧重实战的战术打法,探究如何在残酷、具体的对战中,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消灭敌人取得胜利,非常适合在企业经营中负责实战、执行的业务负责人阅读。创业维艰,《五轮书》就是要告诉你,只身一人的时候心里也要有千军万马;面对千军万马,你需要斩杀的也只有眼前一人。
书名:《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吴象婴 / 梁赤民 / 董书慧 / 王昶
推荐人:李振梁
历史就摆在那儿,但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近代的政治运动、技术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让全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70年首版的《全球通史》,就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地区不同时期发展历程的一部大历史著作。
无论是中国的“二十四史”,还是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和古希腊人揭破自我的历史,是以一个地区为中心的历史,东西方的存在、影响在彼此的眼中都不甚重要,而《全球通史》开始构筑起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地区是绝对的中心,中东、中国、罗马、欧洲、美国都曾在某个时期建立起超越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文明;也没有哪个地方是孤立的存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历史的发展通常不会这么戏剧化,但彼此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却比你想象得更早、更深。
书名:《规模: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作者:[英]杰弗里·韦斯特
译者:张培
推荐人:欧阳伟康
大小巨头横行的年代,奔着探索“BAT是如何炼成的”的心态翻开此书,万万没想到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所写的横跨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著作,探讨的主题则是书的副标题“复杂世界的简单逻辑”,其中对各学科术语的学术解释及论证略显枯燥,但作为一个文科生,看完之后大开眼界。
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任爱红
推荐人:高歌
这座山的名字叫巴克峰。山上曾发生一幕幕真实戏剧,受伤、暴力和来回变换的复杂亲情。
抗拒医疗、仇视教育,一个始终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的父亲在巴克峰筑起高高围墙。他不断地囤积粮食、弹药和蜂蜜。当一个女孩想走出大山,她被一袋袋粮食、一箱箱弹药、一桶桶蜂蜜拦住去路。当一个女孩已经走出大山,“头被按在马桶中,直到承认自己是妓女“的回忆又将她拉回遥远的巴克峰。
山的记忆广袤,在松林、灌木和岩石之间漂浮。真实记忆残酷,裹挟着淤青、擦伤、脑震荡、腿着火、脑袋开花——直到教育(本书英文原名Educated)给了女主人公内心不可动摇的力量。但剑桥历史博士,垃圾堆里爬出来的小女孩,终归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人。
磁带循环播放,故事反复上演。这本书最大的力量是让人反观自己,沙粒般数不清的选择如何凝结成岩石,成千上万小戏剧和小危机,如何造成无法修复的亲情裂痕。一个人如何成为当下的自己,无数的成长记忆向你涌来,是命运洪流还是主观意志,谁又能分得清呢。
书名:《浪潮之巅》
作者:吴军
推荐人:邱晓芬
一个公司的兴衰成败,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吴军的《浪潮之巅》便展示了这一点。硅谷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公司,打败了无数小公司被推上荣耀宝座,为后人敬仰之时,背后肯定有着极具管理能力和远见的领导人、得天独厚的商业环境、适应时代又凌驾于时代的商业决策......其中各种能量的此消彼长,也决定了伟大公司未来还是否都能继续伟大。
《浪潮之巅》读来简洁明了,作者梳理了IBM、苹果、微软等公司的历史和现在,在讲述顶尖的科技公司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硅谷创新精神、工业革命发展有着不少着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适合小白上手了解硅谷科技公司历史的好书。
书名:《北海怪兽》
作者:彭磊
推荐人:杨柳
2019年,《乐队的夏天》让新裤子大火,而我也迷上了那个戴着小眼镜儿坏笑、摇摆起来像根面条儿的乐队主唱。于是乎,我也好奇,彭磊的那些絮絮叨叨究竟是哪来的?
毫无疑问,我看《北海怪兽》是为了解谜的,但意外的收获是,这确实是一本风格怪诞又充满冷幽默的漫画,从欢乐的少年时光讲到音乐行业的衰落,更多的是一个失败者的自黑和自得其乐。而除了“原来彭磊小时候的理想是开扫地车”“庞博士因爱看黄书而闻名”这类粉丝向的东西,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了解70年代潮流文化变迁的记录片来看,那些复古的经典款球鞋、唱片机、甚至是痰盂,都莫名其妙地被蒙上了国潮的滤镜。
又或者你并不关心彭磊是怎么成为彭磊的,你只想知道人应该怎样对抗无聊,《北海怪兽》倒是也给出了一个答案:玩摇滚、做动画、收集玩偶,彭裤子就是这样度过无聊人生的。
***
今年你读了哪些心爱的书,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