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研究丨2020新冠疫情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
2020年是不同以往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全球文化生态进行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在2020新冠疫情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上)中,笔者对于“文化”一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文化对于世界的作用,疫情对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索疫情下的社区文化复兴,以及在疫情下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和塑造。
三、疫情下社区文化的复兴
由于封锁,限制旅行等安全举措,居民在街区停留的时间有所增加,今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与善意。2020年,因为封锁和安全措施,几十亿人住在全球各种各样的社区中,社区场所代表着城市的灵魂。与以往不同,商业区和购物区被抢购一空,世界不同国家的社区中的居民,比以往更加关注社区精神,更需要友善。社区内的居民、商户、企业联合起来,展现出城市最美好的精神内涵,需要在新冠危机中通过文化得到慰藉。
在困难时期,社区和企业携手互助, 邻里间开始互助,街角商店和本地的外卖餐厅变成重要的生命线,街区蓬勃发展,一整天热闹非凡,集美食、娱乐、艺术与文化、氛围与个性于一体的社区共度艰难时期。
以下是这些鼓舞人心成为文化中心的全球社区案例,这些街区或繁华或安静,有些有着坚韧的社区精神,有些通过创意引领潮流,有些在历史的痕迹中散发新的活力……
欧洲的社区文化
在西班牙疫情期间,巴塞罗那扩展区成为城市活力焦点。该区拥有特色的建筑,每棟公寓都拥有自己的内部庭院。在巴塞罗那严格封锁期间,这些场所成为城市的活力焦点,在社交媒体中,居民盛装打扮在阳台频频举办舞会。同时,本地成立互助网络以帮助弱势群体,知名餐厅为医务工作者提供餐饮,体现了巴塞罗那充满人性的温馨。马德里拉瓦皮耶斯社区团体展现了新的社区团结精神。尽管出现了二次停工,尽管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邻里也尽最大努力互相帮助。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活克服了重重困难,拉瓦皮耶斯社区被评为全球最酷的社区。
意大利的疫情最为严重,而米兰在欧洲城市中遭受疫情打击最早也最为严重。然而米兰威尼斯门社区,却能看到持续不变的新增露天餐桌,巨大的彩虹,一如过去几个月的喧嚣和热闹,即便遭受打击但甜蜜的生活在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从未或缺。
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疫情最重时,繁荣在消失的边缘挣扎,街道一片冷清世界闻名的苏豪区受到巨大冲击。但随后出现的户外餐桌再次占据了苏豪区的街道,在伦敦市中心的灰暗时期闪现着波西米亚的精神,带来了突如其来的繁荣。伦敦人仍然喜爱使苏豪区变得如此重要的餐馆,酒吧,商店和个性。
爱尔兰,尽管疫情使都柏林市中心的部分地区萧条,但北部菲柏斯布罗社区结合了复古魅力和当代流行,咖啡馆,餐厅和酒吧众多,波希米亚足球俱乐部壁画,斯诺克球馆,朋克群体,让人们可以即刻感受到的活力。巨大的菲布斯伯勒购物中心成为都柏林活力之源。勇敢地度过了严峻的时期。在爱尔兰第二大城市格拉斯哥丹尼斯顿社区毗邻墓地、M8和铁路,和城市其他角落不同,随和的丹尼斯顿有一种独立精神。封锁期间,零废弃市场重新装修,古老的杂货店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的食物,商家在繁忙的中央干道Duke街道争夺早午餐生意,酒吧继续手工制作的食物和精酿啤酒,不同背景的当地人聚在一起,为更可持续的未来种植植物。社区精神被激发,现在比以往更加繁荣。
美州的社区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是2020年复兴的好榜样,在一个没有固定聚集中心的城市,市中心成了灵魂。在科比·布莱恩特逝世后,花圈、蜡烛和静默的人群淹没了L.A. Live plaza。当乔治·弗洛伊德的遇害将不公变得不容忽视时,市中心成了洛杉矶人发声之地。当隔离在家无所适从时,博物馆带来了一种虚拟无限空间的平静,餐厅为没有证件的餐馆工作人员提供食物。在与世隔绝的一年里,社区不断地拉近着居民和社区的距离。
纽约贝德福德-斯图文森社区一直是黑人文化中心,面对疫情,诞生互助网络来保护弱势群体。同时,本地企业打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藩篱,发挥纽带作用,向街道敞开大门。疫情期间,户外晚餐区提供热乎乎炸鸡,售卖充满活力的衣服,剧院为戴口罩的人们上演积极的作品,社区仍保持生活和艺术活力。
图源:Bedford-Stuyvesant
迈阿密温伍德社区的企业主在疫情期间努力维持文化使命:成立广播电台以促使公众参与并聘请DJ,同时,帮助餐馆将路边停车位改造成室外餐饮区,从有趣的娱乐活动,到纪念“BLM”的涂鸦,再到在涂鸦博物馆关注气候变化的主题展览。艺术无处不在,创意和创新被证明是全球危机下的良药。
美国的国际旅行几乎已经停止,但波士顿人很幸运,只需要前往热闹的奥尔斯顿就能看到全世界。由于学生和研究生的大批涌入,新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外来浪潮为该地区注入了新的精神,该社区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
在加拿大爆发疫情时,蒙特利尔南部的凡尔登社区展示了当地人重启美好生活的决心和骄傲。尽管采取了居家禁令,但凡尔登依然继续着它美食、美景与音乐俱全的集会,表明其能够并终将会克服疫情挑战。
墨西哥城纳瓦特社区是最好的居住区和游览地之一,也是墨西哥卷饼的圣地。社区充满了善意,同情与团结,也是吃货的圣地。再次你可以跟随嗅觉去探索面包、烧烤热点、现磨咖啡和精酿啤酒的香味。此外纳瓦尔特召集当地人表演,包括DJ表演,瑜伽课,宾果游戏等;当地酒吧联合啤酒厂给医护工作者运送新鲜啤酒;在附近的医院:一个穿着防护装备的单眼哈巴狗,因为鼓舞急救人员而出名;纳瓦特社区的同理心甚至延伸到动物界,让世界温暖。
巴西疫情给圣保罗这个城市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圣保罗中心社区在引导其恢复正常,整个社区的人行道都变成了户外用餐空间。
亚洲社区:
香港深水埗是香港最老的街区之一,2020年社区复兴的中心。疫情以来,创意恢复活力,这里被改造成工作室,音乐家可在此录制视频并举办线上演出。旅馆聚集着游客和艺术家展览,成为因疫情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
在泰国,尽管Covid-19使曼谷朱拉-山燕这个新兴社区遭受了重创,但它仍用艺术的纽带将彼此联结凝聚:该地区的画廊联合起来举办展览和活动。
在印度,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孟买禁止了一切非必要的活动。孟买班德拉西以优雅的17世纪建筑和时尚餐厅而闻名,当地人在不可思议的新常态下找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厨师将他们的房屋变成了临时厨房,收益捐赠给一个接济穷人的慈善机构,啤酒厂在精酿啤酒的爱好者们中发现一片蓝海。街道也许空荡荡的,快乐还是出人意料的容易。
在新加坡,武吉士社区没有紧锁的门,大家住在一起努力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社区:始终向街上的餐饮企业施以援手,向邻居开放了线上外卖网站。身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艺术空间户外艺术画廊画一幅米色画,点一杯美酒,证明了新加坡不仅只有摩天大楼。
巴厘岛的经济严重依赖旅游业。当限制旅行游客不再涌入乌布班吉纳吉社区时,社区里的人互相照顾,支持餐厅,旅游胜地雇用附近居民并为社区提供财政支持,酒店餐厅将员工调去园艺或翻新工作确保没人失业。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向需要的人捐赠大米、鸡蛋、印尼面条和肥皂。对本地人来说,巴厘岛仍是安静而秘密的心许之地,是一个安全的绿洲。
非洲大洋洲等其他州的城市社区:
墨尔本一直是澳大利亚的文化中心,2020年经历两次封锁,社区精神从未如此强大。西郊的亚拉维尔社区封锁期间,体现社区精神。人行道放置“快乐标志”,食物,饮料和举办的活动引人注目,拥有享乐主义的氛围,实现了居住和娱乐的完美平衡。
在新西兰,奥克兰鬼城社区曾是原始“黑豹”驻扎地,直到现在也仍然彰显朋克魅力。这里越来越活跃,当地人与新客打成一片,翻新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和新建的公寓正在涌现,甜美的小植物苗圃并出售黑色家居装饰。街道上到处都是美术馆和城市农场,朋克们玩着滑板,长住民邀您参加生日聚会,氛围友好。
南非约翰内斯堡梅尔维尔社区位于市中心的北部,绿树成荫,咖啡馆,餐馆和酒吧遍布街道两旁,是个好地方。家庭商店里的古董扇形排开,艺术家们在街角兜售他们的创意。本地志愿者网络在4个月的封锁期为贫苦人群分发了30万份食物,是梅尔维尔的社交和团结精神。
总之,社区的文化创意和创新被证明是2020年全球covid-19危机下的良药。年全球最酷街区评选结果依然是那些人口结构多元,具有创新性和丰富的美食,艺术与文化,可负担的房租和居住成本,吸引着全球各地人们蜂拥而至的社区。
四、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和塑造
文化在中国抗疫中的作用
亚洲抗疫表现不俗,人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对抗疫起到了良好作用。在亚洲国家,儒家思想存在亚洲国家的文化潜意识中,在遭遇重大紧急事件时会被释放出来。中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抗疫时,当政府呼吁时,亚洲国家民众的反应较一致,更认可集体主义,家庭、群体和国家的利益往往会超越暂时的个人利益;儒家思想强调自我约束,普遍理性,有责任感,能规范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儒家思想还重视秩序,能够团结协作,采取一致行动。亚洲文化提倡中庸之道,重视内心健康,行为举止;低调,在应对危机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灵活的弹性对抗疫有很大帮助。除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其他东方思想也有助于让人们具有韧性,而韧性则转化为坚忍不拔的勇气,与疫情进行斗争。
图源:中新社
面对疫情考验,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文化支撑。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蕴藏心底的为国分忧、为民担当的壮志豪情。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伦理追求。亚洲在文化上敬老,尊重生命,保全生命。中国文化讲求人间关系和社会关系,历来推崇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舍己为人。孔子、孟子则认为公平、正义、道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在这种义利观影响下,医护人员毅然逆行,志愿守护家园,这种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
总之,文化在我国抗疫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跌宕起伏、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饱经磨难而不断开拓,面对疫情沉着应战并战而能胜。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关爱生命、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崇高道德准则。党中央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是关爱生命、以民为本的道德准则在新时代的彰显。疫情防控中,全民上下无所畏惧、团结一心、当仁不让、勇于担当、英勇抗疫。无数逆行者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新的时代篇章。
疫情中的文化交流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我国开放包容、与各国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理念和方案。各国之间还进行了一次次温暖而又高雅的文明对话,用融通古今的心灵契合激发出无穷的团结力量,共同筑起一道抵御风险、抗击灾难的无形长城。在抗疫斗争中,我国与国际社会深度合作,不仅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自身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在溯源、防护、检测、救治、药物、疫苗等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及策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人民,不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初期,各国以不同形式为中国加油,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捐赠。同样,中国实实在在投桃报李,向27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举行180多场国际专家视频会,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和出口防疫物资,包括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中国援意的抗疫物资用语有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名句“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更有明朝文学家李日华赠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文“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海外,位于多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的同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分享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展示中外互帮互助的友好情谊,携手共同抗疫。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疫情之下的中蒙友谊”和“我所了解的中国”的写作绘画网络比赛;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利用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举办“英雄联盟 童心抗疫”公益绘画比赛;仰光中国文化中心联合陕西农民画协会,组织农民画家创作抗疫作品,让缅甸及东南亚各国感受中国力量,体会中国大爱;贝宁中国文化中心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贝宁人民对中国抗疫的支持;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制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展现中韩两国互帮互助、共克时艰的感人事件;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选取《武汉志工》《战疫之家》等抗疫主题短片,带来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力量。
疫情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疫情在对我国文化产业造成短期冲击的同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正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新经济模式的发展。疫情促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改革,主要包括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强化、公共文化机构危机应对的重点和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图书馆服务流程和方式的健全。疫情过后,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重点需要向变革服务理念、激发内部活力、调整服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上转移。
加快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文化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催生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网络直播、在线教育等新兴文化业态与模式。数字转型拓宽文化领域,增加文化体验,开辟教育前景。
在后疫情时代,“和而不同”学会接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中国也在学习西方的良好习惯,如分食制、公筷使用正越来越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适用于现代中国,也适用于其他文明。学会接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中国也在学习西方的良好习惯,如分食制、公筷使用正越来越普及。学会接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其他文明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在下一次全球范围的大灾难中保证全人类的生存。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202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一下文化在跌宕起伏中砥砺前行所发挥的的作用,是开启新年崭新的未来的前奏曲。“团结”是全球抗疫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文明互鉴的稳固基石。未来,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合作共同发展,维系好来之不易的珍贵情谊。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学习,为目前人类文明、文化和政治问题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才能在全球范围的大灾难中保证全人类的生存。
注:本文内容来源博雅方略,作者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如引用、转载请联系申请白名单,严禁未经允许的非法转载与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