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对比阿里五年间两次上市的敲锣人 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2019年11月26日上午9时30分,港交所的C位站了一排普通人。他们是阿里巴巴从全球各地请来敲锣的生态伙伴。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交易,融资880亿港元,超越Uber成为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同时也是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

请生态伙伴敲锣,是2014年阿里赴纽交所上市时的创新之举,后被许多公司效仿。

时隔五年,阿里巴巴敲锣人的面孔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从一群东方面孔变成了“世界面孔”;从一群电商人变成了覆盖不同业态的“跨界人”。这两个变化,折射了过去五年阿里巴巴从一家电商公司蜕变成为全球化的数字经济体,也是阿里巴巴全球化业务高歌猛进的缩影。

赴美上市八个敲钟人代表电商生态的不同分工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时,外媒描述这家中国企业时,用得最多的标签是“电商公司”。当时8位敲钟客户7位是中国面孔,且都来自电商领域。

比如四川姑娘王淑娟,从澳大利亚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老家青川县做蜂农。2013年回国后,开始着手扩大企业规模。一个“动作”就是成立蜀蕊合作社,以“农户+公司+电商”的新型经营模式,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广销售。2014年,王淑娟成立了青川县智宸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电商服务商,与农业合作社对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追溯的优质农特产。

此外,还有奥运冠军劳丽诗。她是2004年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冠军获得者,2006年世界杯跳水十米台亚军获得者。退役后,这位昔日的奥运跳水冠军彻底告别了自己的体育生涯,也没有选择体育管理这样的职业,而是专心打理自己的淘宝小店。“现在我更多是做营销和产品质检这块。一下子感觉真真正正做回了自己,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劳丽诗说,”最欣慰的是,团队建起来,店铺慢慢专业了。自己对木珠手串的兴趣,也能成为一个工作,希望一步步做到更好吧。”

从一群中国人去美国敲钟到一群世界人来中国敲锣

五年后,已经很少有人认为阿里仅仅是一家电商公司了。

这一变化,从今天在港交所敲锣的10位生态伙伴身上,也能感受一二:他们来自全球四大洲八个国家,中间有电商创业者、设计师、码商、智能农业系统研发者、物流解决方案师、欧洲游线路规划师……

过去五年,是阿里巴巴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五年,而阿里的全球化步伐,大多始于香港。今天站在港交所的10位阿里生态伙伴,也因为香港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机遇。

马来西亚工程师Tan Han Wei,借助阿里云的支持,研发了一套智能农业系统,让农场化肥使用量减少三成,农户收入增加两成。帮助他创业成功的阿里云技术,是2014年5月在香港设立数据中心,从而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眼下,作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商,阿里云已经在为香港、东南亚、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广州物流分拣师袁文凯,他的工作任务是提高包裹运往全球的效率。效率拐点发生在2018年5月,菜鸟开通香港直飞比利时的洲际航线,欧洲线的物流时效由此提升至5天左右,其中西班牙全境、俄罗斯一线城市实现了72小时送达。

新加坡店主Heng Mok Joo,自从店里接入支付宝,每天都要说上百遍“你好谢谢支付宝”。支付宝出海,在东南亚打造出9个本地钱包,“首发站”正是香港。支付宝落地的全球首笔区块链跨境汇款,汇出地也是香港。

这些故事,浓缩了阿里巴巴过去五年全球化的路径:从香港出发,走向全球,建立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的基础设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