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胃”你的十一旅行做好准备

十一长假即将到来,各位是不是早就规划好了出游的行程?是浪漫的土耳其,还是东京和巴黎?是迈阿密还是洛杉矶?在期待美好旅行的时候,安看看不得不提醒你,出国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你的“中餐胃“属性。来看看你的“中餐胃”在最热门的五大旅游地怎样才能嗨起来吧!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你好)俄罗斯

作为我们的北方邻邦,谜一样的俄罗斯令人既熟悉又陌生,它的旖旎风光让我们流连不已,“俄式大餐“更是俄罗斯旅游必不可少的一环。

由于俄罗斯气候寒冷,人们需要补充较多热量,因此俄式菜一般用油比较多。旅游在外本就奔波劳累,如果再多吃油腻食物,不但不易于消化,妨碍营养吸收,还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同时,进食鱼仔酱、酸黄瓜、冷酸鱼等以各种冷菜为主的俄式小吃,会导致胃内部的温度过低,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1】如此的重口味对于”中国胃“来说,简直太刺激了……

肠胃不强劲都不敢来俄罗斯旅游?安看看建议:肠胃欠佳的童鞋们,这么刺激的当地美食浅浅品尝即可,寻找当地五星好评的中餐馆才是上上计。

สวัสดีค่ะ (你好)泰国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朗朗上口的洗脑热歌让很多人出国品尝“南洋风味”,泰国更是荣登2017年旅游人次排名第二的宝座。

不得不提的就是当地的美食——迥异的香料汇集在一起构成香味浓郁的“咖喱”饭。相关资料显示,咖喱这种辛辣调料会诱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松弛或直接促进胃酸分泌,加重胃食管反流病。【2】所以,在带给味蕾满足感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胃部的承受能力哦。

安看看建议您:外出旅行少吃些辛辣食物,多吃些清淡的水果、蔬菜沙拉,尤其是木瓜,它的液汁中含有一种被称为“木瓜酵素”的蛋白质分解酶,有辅助治疗肠胃炎、消化不良的作用,所以有消化不良的小伙伴配上“木瓜宴“愉快地逛吃逛吃吧~要注意的是,胃寒和体虚的人吃多了木瓜容易腹泻,胃酸较多的人也不要食用太多。

こんにちは (你好)日本

说到日本美食,脑海里第一浮现的肯定是寿司和生鱼片。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味道鲜美。但寿司主料是冷饭硬米,不利于消化,会对胃部造成比较重的负担。生鱼片性寒,且其中含有寄生虫或者细菌,肠胃不好的人吃了,甚至可能会引起腹泻、恶心呕吐的情况。

清醒一点啊!在美食面前能保留点理性吗?安看看建议您:在用日料时配合生姜末食用,因其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同时姜还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这样做应该能让你的“中国胃”被虐的轻些吧~且吃且珍惜,照顾好自己哦。

Bonjour(你好)法国

来到浪漫又高大上的法国,牛排+美酒绝对是法餐的首选。“您的牛排要几分熟?”这个问题可真是难为“中国胃”了,很多人入乡随俗选择三分熟、七分熟的牛排。半生不熟的肉就吃到嘴里,极大增加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健康风险,易引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3】

“血腥”的牛排居然这么危险?安看看建议您“中国胃”就别入乡随俗了,有胃病的童鞋还可以从国内带点丁香叶茶冲泡,能起到灭菌养胃的作用,对脾胃虚寒、胃寒呃逆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吃得舒心玩得愉快才不枉此行呀~

Hello (你好)美国

如果只能选一样食物来代表美国,汉堡绝对是不可取代的第一位。美国的汉堡可与M当劳、KEN德基里的快餐不一样,但emmmm……一日三餐吃上几天,你的“中国胃”还受得了吗?汉堡薯条油脂含量高,在油炸过程中食物中的脂肪和高温的油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难以消化会刺激胃自动分泌出许多胃酸,患有肠胃炎等疾病的小伙伴,尤其要注意少吃油炸食品,否则会引起反胃、腹泻等症状。【4】

虽说旅行要尝尝当地的美食才算圆满,但安看看建议您护好“中国胃”,在满足肉汁充溢口腔的口腹之欲后,适当吃些助消化的食物、水果等,美国之行朋克养生,也可以在朋友圈炫一下呢!

近年来,旅游不仅是赏美景、晒游客照了,各地特色美食也成为人们旅行中关注的重要元素。但是,无论是境外游还是国内游,“舌尖上的旅行”过后还要把健康的“中国胃”带回来哦~平时就有胃肠疾病的朋友出行前一定要带上常用的肠胃药,饮食气候等原因都可能让胃部不适扫兴了整个旅程。

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旅行前预约一个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胃部检查,15分钟轻松查胃,确保胃部健康,好胃出游自然好心情。

参考文献:

【1】王佳罗.当心8个伤胃危险分子【J】.人人健康,2016 (9)

【2】夏华向,杨艺,王振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胃肠病学,2003 , 8 (4) :231-237

【3】田雨,王蔚虹,胡伏莲.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意见【J】.中国医药导刊,2007 , 9 (2) :104-105

【4】日经.炸薯条禁止食用?美确认其制作过程产生致癌物质【J】.健康生活, 2003 (3) :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