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闯出一条新路来!枣强:奋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升级版

枣强县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进区域特色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造裘皮服装服饰、复合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的升级版,提升传统动能,加快产业转型。

筑牢三大产业强县之本。枣强县编制了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成立4个省、市级行业协会,裘皮服装服饰、复合材料产业被列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枣强速度”、“枣强魄力”,深入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明确提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奋力打造枣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升级版。

坚持创新引领,着力加快动能转换。枣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辐射带动双重战略机遇,加快衡水创新港建设,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打造四大行动,建成一批研发中心、实验中心、众创空间,培养一批“高精尖”领军人才,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建成裘皮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枣强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积极融入京津、对接雄安,与亿丰集团、申电科技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坚持合作共赢,着力提升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主动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依托衡水创新港,大力引进“五重大一高端”产业项目和人才团队,全面构建“京津研发、枣强转化”合作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大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巩固俄罗斯市场,拓展日韩和欧美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三项制度,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探索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激发招商热情和活力。该县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树立亩均纳税论英雄的导向,探索“先租后让、达产出让”机制,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分包负责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包到底”的推进机制,通过举办系列招商活动,搭建好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客商。同时,注重发挥现有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商会、协会、展会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口口相传,引进上下游合作伙伴。

擦亮枣强裘皮的金字招牌。走进枣强县大营镇工业园区的兴宏裘皮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制板、钉皮、车缝、定型、修样……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是我们自己的设计团队设计的新款式,采用了‘皮毛+时装’的组合形式,特别受年轻消费人群的喜爱。”总经理魏占福表示,“在研发创新上,去年投入了100多万,开发设计30多种新产品。

虽然有疫情影响,但产品仍然特别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现在公司全部是订单生产。公司还要上一条西装流水线,引进人才,增强研发团队的力量,在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上加大研发力度。”

原来,兴宏裘皮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受疫情影响,出口受阻。“穷则变,变则通。”面临经营压力,该公司加大了研发力度,提升设计研发水平,瞄准高端需求,主打国内市场,重点打造品牌。

这是大营镇裘皮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裘皮产业转型升级,枣强县积极与北京服装学院、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沟通对接,在西亚皮草新城建立了裘皮服装工业设计中心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并组织企业与意大利服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裘皮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作用,鼓励企业自建、合建研发机构,全年入库省千项技改项目6项,3家以上企业取得工业设计成果。裘皮服装服饰产业,积极巩固俄罗斯、日韩国际市场,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大力拓展国内市场,联合服装院校、设计平台,推动“裘皮+”搭配新品研发,以多元化、轻奢化创造更多有效需求;组织实施“电商换市”营销年活动,进一步提高“营皮”市场占有率。

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国最大的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枣强现有复合材料产业链企业600余家,规上企业38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品涵盖4000多个品种的产业集群,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该县已建成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玻璃钢沼气池实验基地、玻璃钢制品监督检验站等复合材料研发检验机构11家,拥有复合材料生产企业200余家,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围绕做强燃气装备和输送机械行业,近年来,枣强县先后引进先进技术26项,开发新产品40多个,产品已出口到巴西、澳大利亚、沙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额达3亿元。巨鑫输送机械有限公司的托辊全自动喷漆设备及数控机床,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标准,吸引了北非、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企业的订单。奋进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新上了全国第一条自动化柔性托辊流水线,生产前景良好。以瑞星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为动力,加大行业管理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在生产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相互配套化、设备智能化方面深度融合,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产权,突出高精尖方向,避免同质同业恶性竞争;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导产品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来源: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