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畊宏的健身操爆火,微博、朋友圈、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随处可见刘畊宏健身操相关的信息。
网友调侃:“听我说,谢谢你,李佳琦和刘畊宏可被称为‘谋财害命’组合!”
但不管怎样,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多健身,多运动无疑是正确的。
疫情之下,由于居家隔离学习或办公以及防疫的社交距离要求,保持规律的健身锻炼习惯无疑成为一件“奢侈品”。新冠疫情除了可以通过病毒对于人们造成直接的健康影响,疫情常态化下的生活习惯重塑也会导致一些慢性的“症状”,肩颈病症、发胖、精神状态不佳等等都与其“脱不了干系”。
刚刚过去的冬奥会也把“运动”与“健康”的命题写在了2022年的扉页。
随着在线社交及其他综合功能APP的不断研发创新,“交往在云端”的人们逐渐开始尝试通过健身锻炼类APP对自我进行锻炼督促、生活作息调整、健康监测等。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中,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如Keep、薄荷健康等健身锻炼型APP无疑是刮起了一阵飓风。
为了让大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SSCI的动态,我们特意开设了栏目——《SSCI在关注什么》。这个栏目里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且不局限于中文论文,还会通过英文论文的编译,选择性地汇聚符合主题的优质SSCI论文供大家阅读欣赏,期望给大家带来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
从媒介效果的视角出发,媒介效果研究者们认为媒介形式以及其内容除了对于人们认知、态度及行为的重要影响外,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其对于人们“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相较于对于知识的正式学习(learn),基于媒体关注和接触的知识多为获得性学习(acquire)。
本期SSCI在关注什么为各位专注运动健康,想在夏天到来前华丽转身的读者们带来了十足的“干货”。本期编译研究是发表于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广播与数字媒体学刊》)中的一篇实证论文:Social Use of Fitness Apps and Physical Activity Knowledge: The Roles of Information Elabor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健身APP的社交使用与健康锻炼知识:信息加工与人际传播的影响》
研究背景
纵观当代社会,健身运动的低积极性(physical inactivity)已成为许多国家正在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及工作学习任务的饱和,不充分的身体锻炼已逐渐常态化。在新加坡学生群体中,约42.1%的大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而保持了较低的运动活跃度;在“工作为大”的新加坡社会,年轻工作群体亦表现出这样的社会特征。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一批运动健身APP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主要的活跃用户也正是年龄群体。从此类APP的功能意义上讲,其为用户群体带来了诸如方便、低成本、易接入、跨越时空阻碍等利好,提供了像运动及步行记录、饮食监测、健康信息查询等功能,从各个方面对于人们的健康促进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过往的网络新媒体研究主要聚焦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服务型健身APP的使用情况及其效果。而新媒体视阈中技术可供性所带来的影响也使得探索其他导向或动机下健身APP的使用有了新的意义(如社交导向性使用)。并且,在其应用的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如信息处理机制等)也暂不明晰。基于以上现实及理论背景,作者探索了健身APP的使用对于年轻群体健身锻炼知识水平的影响,以及其间的具体机制。
理论框架:认知中介模型
cognitive mediation model
在媒介效果研究的视阈中,为理解公众的媒体使用与知识获得之间的关系,学者Eveland(2001)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认知中介模型(cognitive mediation model,CMM)。其理论主要旨意在于人们多大程度上从媒体使用和接触中获得知识是由其动机引发的信息处理模式决定的。在其理论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工因素——深度加工(elaboration, elaborative processing)是指人们将新的信息与既往积累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思维方式。在认知中介模型的概念意涵中,媒体使用者们往往会基于某种动机对媒体内容投以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信息的思考和加工,最后转化为知识的获得。
与传统的认知中介模型不同,此研究主要是聚焦健身类APP的社交使用导向,这同时也符合技术可供行及现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念意涵。比其消极被动以及偶发的信息接触,作者们认为此类APP的社交导向使用本身就是基于一定的社交动机,因此其主要考察其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与其他情景因素对于人们健康运动知识积累所带来的影响。
健身类APP使用与健体知识获得
移动健康APP的使用是人们获得健康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研究者们认为由于具有此类APP所具有的社交导向使得“信息交换”变得更为频繁。并且,由于其独特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性,社交支持(social support)的提供也屡见不鲜。许多健身APP会提供在线社区及社群,基于共同的健康目标,用户会进行在线的信息或动态发布,分享、评论、对话等。因此,不管是浏览官方或专业人士的健康信息分享还是他人(peers)的经验交流,人们的健身锻炼知识都会得到丰富和提高。
健身类APP使用与信息深度处理
根据CMM模型,基于一定的使用动机,当人们接触到媒体信息时会进行自然的处理或加工。过往研究主要考察了媒体接触(如报纸、电视、网络信息的接触等)对于人们各种知识的提高。而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普及,这次媒体接触下的信息处理也会得到影响。
首先,研究者们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健身APP的使用是基于一定的健康促进或锻炼计划的计划和动机,因此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或使得他们更加的融入以及保持高度的关注;其次,此类APP的隐藏功能——良性竞争(如朋友之间对于运动量或运动时间的比赛)也会使得人们对于已经完成的锻炼经历、即将进行的健康规划等保持深思和反省,在如评论、建议、技巧等支持类信息的接受中,人们会对其信息进行深度处理;最后,健身类APP使用的互动性也会导致人们的信息深度处理。从人机互动的视角,在应用界面之中一些互动机制和线索(如点赞、评论、标记等)都会促使用户积极回应,并沉浸于具体的信息之中。
信息的深度处理与健体知识获得
信息的深度处理主要是基于新有知识与新获得信息的连接。学者认为由于将两者进行参照和关联,对于人们来说,新近的信息会变得更易理解。在过往研究中,大量证据都已证明,当人们越采用信息的深度处理时其获得的知识也更多更为精确。
基于人际传播的调节
人际传播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一种基于面对面的就某特定话题进行的话语探讨活动。在当前的文献中,学者们发现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进行人际之间的探讨,人们的相关知识水平会有所提高。然后,本研究的笔者们认为在当前语境中,人际传播主要扮演了调节的角色,而非过往研究中论调一致的中介因素,其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首先,从学理视阈中理解:传播生态模型(ecological model of communication)认为情景因素在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频繁的人际讨论会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和信息加工。并且,在学者Eveland认为,人际讨论包含自我激发式和谈论伙伴激发式。出于话题讨论的动机和目的,人们会自然的融入信息的反思和处理,以提升相关的理解。并且,这样的整合性处理模式使得他们将媒体中接触到的信息带到人际讨论场域,而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信息的理解和回忆。同时,谈论伙伴激发式也会使得人们对于话题的理解付出更多的思考力,其过程机制往往包含信息的重复、知识稳固、记忆往复等。
研究方法与结果
方法:
研究者们在新加坡招募了18-30岁的300名年轻人填写问卷,受访者报告了他们的健身app使用行为、信息处理程度、人际讨论以及进行了健身健康类知识测试。
结果:
1.年轻群体的健身类APP的社交使用与信息的深度加工呈正相关关系,即使用的程度越高,对于信息的深度处理越明显。
2.信息的深度加工与健身健康类知识呈正相关关系,即信息的深度处理程度越高,其知识水平越高。
3.年轻群体的健身类APP的社交使用与他们的健身健康类知识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4.人际讨论作为调节变量调节了信息的深度加工与健身健康类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人际讨论程度越高的人群,信息的深度加工与健身健康类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强度越强。
5.在健身类APP的社交使用-信息的深度加工-健身健康类知识水平的间接关系之中,人际讨论的调节效应也是成立的。
总结
从结果看来,除了年轻群体的健身类APP的社交使用与他们的健身健康类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想象和预设,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皆与研究者们的立场一致。作者针对其发现给出了相应的解释:首先,由于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媒体使用并不一定能提高人们对于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平;其次,在健康类APP应用中获取直接的健康信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存在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信息,存在着信息冗余。然而人们的注意力及信息接收是有限的,因此知识提高变得异常困难。同时,从测量方面,被试的知识水平并不是对于健身APP上知识的直接测量,而是根据新加坡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健身锻炼指南改编,这可能也会导致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
本期《SSCI在关注什么》到这里就结束啰~期待最前沿的文章能够激发大家无限的创作灵感!让我们一起关注下期的内容,不见不散~
想了解更多新传考博学术,可以关注我:心传考博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