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副作用不容低估——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
新华社新加坡5月15日电专访: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副作用不容低估——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
新华社记者蔡蜀亚
美联储3月下旬宣布实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以缓解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无上限”量化宽松短期内也许有利于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但也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并导致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债务和市场风险增加。
关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顾清扬说,与过去不同,这次危机的主要导火索是新冠疫情,应对疫情的各种限制措施使经济几乎处于完全停摆状态。虽然疫情是影响经济的最直接因素,但美国经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长时间增长,到今年初已经显现疲软迹象,面临财政赤字庞大、股市泡沫、实体经济投资不足等挑战。
谈及量化宽松政策,顾清扬说,美联储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首次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并取得了积极的救市效果。美联储今年再次推出这一政策,且力度远超从前,被称为“无上限”量化宽松。
他说,理论上,在利率降到零的时候,传统货币政策已经没有进一步操作的空间,美联储采取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通过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美联储可以超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政策短期内也许有利于美国经济走出衰退。
顾清扬同时指出,“无上限”量化宽松可能带来很多副作用。首先,由于量化宽松压低了长期利率,市场可能出现大量高杠杆投机行为,增加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风险。其次,量化宽松导致现金超发,将推升资产泡沫,造成股市债市价格虚高。再次,量化宽松也可能会催生流动性陷阱,使常规货币政策失效。
他说,从全球来看,量化宽松会导致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债务和市场风险增加。当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时,大量美元资本为追求更高收益涌入新兴市场;当美国未来试图退出量化宽松时,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
顾清扬认为,既然新冠疫情是压倒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救市方案的重点应是遏制病毒蔓延。如果急于在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大规模重启经济,很有可能导致疫情长期蔓延,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顾清扬说,在疫情没有根本好转之前,经济刺激政策缺乏发挥作用的空间,对经济没有多大实质帮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3月刺激政策推出以来美国经济各项指标仍在持续恶化。
顾清扬指出,大危机面前更需要国际合作。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协调,使金融危机得到较好控制,堪称国际合作应对重大全球性危机的典范。在应对新冠疫情产生的冲击时,全球紧密合作仍然至关重要。(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