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没想到这也会被翻拍

​前几天发了条微博说我看《小娘惹》看饿了,是真的饿。



但是绑匪都馋哭了,还不允许观众看饿吗!



不过点完外卖回头一看评论区,突然不那么饿了,毕竟衰老比饥饿更让人难过。



只能在自己的微博评论区,从很多认真讨论的新版到底比老版差在哪里的朋友身上,找到一些些同年龄段的安慰



要知道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版是2008年年底上档的新加坡剧。



很多人对2020年播出的新版有诸多意见,比如价值观陈腐、比如柔光滤镜太重,连做菜的相关镜头也有种种吐槽。


越说就越让人想感慨,“曾几何时”竟难再得。



老版是以南洋华人为主角的年代剧,从上世纪30年代的深宅故事讲起,记录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豆瓣评分高,但因为打分人数少的关系,也就仅供参考,远没有到神作的程度。



毕竟刚播那阵,观众也吐槽过《小娘惹》的剧情白烂度和人物脸谱化问题




但也正如我涯某位网友所说,伴着主题曲《如燕》去理解老版的《小娘惹》,会发现它有一种淡淡的婉约的美感。



而且那时候,《小娘惹》中的几位演员还算是挺有知名度的。


一个是在新版中仍然出演旧时角色、让大家一梦十二年的戴向宇



那时候的他还叫戴阳天,是07年好男儿杭州赛区的人气选手之一,人送外号“太阳之子”。



当初戴阳天的吸粉能力并不比其它选手弱,因为长得帅+个子高+身世漂泊,大概率符合了“美强惨”的基本要素:


16岁就出来打工给人端盘子,后来靠着不错的外形而做过模特,还参加过第六届CCTV电视模特大赛的浙江地区比赛。



分赛区决赛的时候,虽然以三千多票之差败给了吕杨,但很快又败部复活成为全国20强。


没想到在晋级后的拉票会现场,20强变成了19强,因为戴阳天突然宣布退赛了……


节目组当时勃然大怒,因为戴阳天算是不告而别,在未告知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自行离开,随后以一篇博文对退赛事件做了部分交代。



戴阳天明确说了,自己的选择是“任性”,博文的标题也叫《让我任性一次》。



粉丝可以原谅他的任性,但节目组也需要他为临时开天窗的空位来买单。



总之关于戴阳天无故退赛的惩处方式和解决方案到底要怎么定,纷纷扰扰,双方态度都很强硬。


东方卫视甚至一度闹到直接出律师函喊告的地步。



最终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没有让任何一个被淘汰选手顶上,倔强地以19进10完成了那一年的“大逃杀”。



在退赛后一个月,就有媒体报道,称戴阳天正在参与电视剧《劲舞世界》的拍摄。



这是戴阳天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请到了韩国人气女偶像裴涩琪来出演女主角。



或者换句话说,电视剧《劲舞世界》根本就是为了当年裴涩琪助力的同名网游打配合才立项开拍的。



结果这样重要的地位,女主角竟也一度闹出了“离奇失踪”新闻。



按照剧组事后给的说法,裴涩琪不是跑路退出,只是回韩国录专辑了,中方和韩方的交流没有到位才造成了一些误会。



感觉又是中方又是韩方还有很多人气小偶像,片酬应该不低,才会让戴阳天不顾一切地退赛来参与吧?



但戴阳天说他的片酬根本还不上东方卫视索赔那500万,制片人也说整部剧投资只是千万级,而按照所谓的业内不成文规矩,“新人拍片是没有片酬的”。



最最奇特的是,汇集了好几位选秀新人、让媒体在没开播时就兴奋预测的《劲舞世界》电视剧,竟然一直没播……



现在去搜索相关词条,说是2008年寒假档开播的剧,粉丝从那年5月问到2011年,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首炮哑火后,戴阳天又渐渐离开了大众视线,再次杀回来也就是靠着这一部《小娘惹》,新闻标题直接写他是“落跑好男儿”。



大部分国内观众,也是在这时候才知道他跑到新加坡去发展了,签约了当地最大的新传媒公司。



当时有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为什么戴阳天放着好好的好男选手不做,非要离乡万里地跑去新加坡?


但看看他当年的资源和受捧程度,应该说比大部分昔日队友要发展得更好:


新加坡媒体直接预测,他会成为鸿运当头、等待上位的新一代红小生



和台湾偶像曾少宗、刘容嘉一起出演和星空卫视合作的偶像剧



成为新加坡女人票选出的“最爱男人”,一同入列的还有梁朝伟和Justin Bieber……



而这一切的一切,除了依靠《小娘惹》的红火之外,也绝对离不开新传媒的力捧。



要说新传媒公司,哪怕没有看过新加坡剧,爱吃瓜的你应该也不会陌生——


还记得吴建豪那段收场得不太愉快的豪门婚姻吗?



大家当初都说他娶了百亿千金,石贞善女士的父亲就在新传媒公司出任高层。


外界对石贞善追捧有加,除了她所倚靠的家族成员则经营着棕榈油品生意,事业版图遍及亚美地区之外,也还有新传媒势力庞大的原因。



要知道新传媒是新加坡的最大最主要媒体集团,经营着新加坡所有的七个落地免费电视频道和十四个免费广播频道,垄断了新加坡的免费电视市场。



要再细推它的出身,可就更久远权威了:


在新加坡还没有从马来西亚独立的1963年,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就成立了新加坡台RTS,并尝试制作电视剧集。不过在相对较严格的文化管控情况下,并没有出什么结果。



而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又将它改名为新加坡广播局,并指定其作为文化产业方面的官方机构之一,让下属的戏剧处在相对自由、没有管控的环境下,放手制作真正的新加坡剧集。



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作品,就是83年的《雾锁南洋》和后来的《潮州家族》了吧?



很多70、80后的童年回忆,都来自于这里,包括那部精彩到现在都是巅峰作的《莲花争霸》。



而《莲花争霸》是1993年的剧集了。


之后那一年,新加坡广播局就正式改名为“新加坡国际传媒机构”,从政府机构变成了公司化运作。


另一部很多人印象深刻,但又忍不住要吐槽“魔改”的《塞外奇侠》,就是新加坡国际传媒机构时期的作品。



不过“新加坡国际传媒机构”的简写还不完全是现在的“新传媒”,那时候人们叫它“新国传媒机构”,毕竟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a, 总还是国字当头的。


到大小姐身边笼络人群的“新加坡传媒机构”,已经是99年更名、2000年开始的新纪元了。



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希望广电与报业可以起到制衡作用,于是规定广电可以发报纸,报社也能拍电视,于是就有了能相互制衡,出台了一项政策,广电可发行报纸,报纸可做电视。


于是就有了新加坡新传媒集团(新加坡电视台)与新加坡报业(“u优频道”和“i频道”)两大拥有免费牌照的电视台派系。


但是它们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美好效果,反而加速了彼此撕咬,到2005年,新传媒电视及新加坡报业走向合并,变成了新传媒电视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也就是“百亿千金”混迹娱乐圈和时尚圈的巨大依靠。


戴阳天当时投奔的,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一家独大、颇有些垄断架势的大机构,其意义和空降TVB被捧作“五生五花”不相上下。


但绝对的垄断未必能带来最大化的市场开拓,《小娘惹》已经算是回光返照式的高峰了。


在新加坡本地电视诞生50周年的时候,媒体人直接写了这样一段话,说除了新传媒在激动之外,恐怕无人在意他们所念叨的事情。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且不论日韩剧在海外市场的输出,连泰剧这几年都涌现出了好几批追剧狂风,印度剧也在B站以及YouTube上有不错的点击率,可是新加坡剧却慢慢地隐身了。


如果不是被人说“南洋《娘道》”,恐怕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部剧曾经开播,在当下的资讯时代,简直令人尴尬到绝望。


先置死地而后重生,新加坡剧的重生,在哪里呢?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