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因父母“过度关爱”,留学生12年春节不归!你今年回家过年吗?

春节将至,在新加坡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早早买好了回家的机票,打包起了行囊?毕竟,和父母在一起,那才叫过年嘛~

然而据“人民日报”文章,一位留美学生王猛(化名),已经有12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了。

▲ 信息来源于“人民日报”微博

王猛符合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后又成为美国Top50的大学研究生……

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他与父母的决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被控制的爱

从小到大,连选衣服的自由都没有。小学时,班里要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演出时却只有王猛没按要求着装。“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我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被准许。”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从没给过情感上的支持。发生在大学前的一次旅行,让王猛至今难以接受。导游在安排住宿时,当着全团人的面提出“这位北大的状元和两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父母并没有搭话。王猛过后不平地问父母,导游为什么这么说,却遭到了父亲的责骂,“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很常见的。”

离家上学,也难逃“魔掌”。王猛原本以为,考上北大就能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没有。“就在离开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

在王猛看来,这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控制。

  • 2005年春节,王猛在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 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接着,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

  • 最近10年,王猛仅回过一次家,还是“例行公事”——更换过期身份证。

  • 2018年春节,他也依然没有回家的想法。

父母很无奈

为何在一个似乎没有缺憾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亲子关系却脱离了轨道呢?搞不懂的不止我们,王猛的父母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非抓住这些小事儿不放呢?

“每年春节都有人问,你们儿子咋又没回来?我都说他在美国,忙,不方便也没多少时间。”

王猛曾埋怨,说母亲用怪异的情绪来炫耀自己的,但母亲认为,“我能怎么说,别人要问,我说什么,说儿子不行吗?”

这些年,老两口搬了四次家,惟独没有丢弃的是王猛从小到大的所有物品。“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

吃瓜群众论点多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怎么看呢?力挺父母派的群众认为,由于年代的局限性,类似王猛父母的家长比比皆是,这些“鸡毛蒜皮”不应该成为断绝关系的理由。

更有冷静理智派的盆友认为,我们没有资格批评王猛,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经历了sen me。

更有大批感同身受派的小伙伴,不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把爱表现的那么刻薄?

到底谁的错?

王猛父母的这几行文字,让人读得甚是心酸,更是道尽了不少父母对“爱”的解读,“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他,我想让他更好。”

这样的父母,总是把自己认为“对”的和“好”的想法,都加诸在孩子身上。虽然都是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但在控制与反控制的长期冲突后,负面情绪难免会有爆发之日。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逃离,“我一定要到外省/国外读书!”

如果你也有一对这样的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他们不再因为空虚,而把你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当然,作为孩子,也得设法摆脱长期以来的依赖,这需要长期的过程,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妥协的态度。相互独立,才能真正相爱。

就像王猛的父亲说的,儿子是“不一样”的,“但过去,自己却偏偏在任何事情中都一律以大原则来要求他,却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 《摩登家庭》剧照

我们对父母的感情,总是复杂的。智选君想起了王尔德的一句话:“孩子一开始爱他们的父母。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批判父母。也有偶尔的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

父母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事,看起来来日方长,去完成它的机会其实只有那么几次。所以,趁着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赶紧去完成吧。

▲ 《请回答1988》剧照

所以,今年过年你回家么?

▲ 智选君与JCU学生对话

▲ 智选君与SMU学生对话

▲ 智选君与RP学生对话

***新加坡留学,请联系zxzysg3***

copy right © 2011-2018

本文内容由智选择优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许可不得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