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展霆
封城76天的武汉昨天终于解封了,在为熬过漫长噩梦的武汉市民庆幸的同时,我的心情也不免抑郁忐忑,毕竟新加坡为期一个月的“闭关期”此时才刚开始。
新加坡的冠病疫情近两周加剧,被形容为疫情“断路器”的严格抗疫举措前天启动,非必要经济与社会活动全面叫停。这对无数被迫停业的企业,以及不习惯宅在家的民众而言,无疑是相当痛苦的局面。
但在这段众人开始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日子里,武汉解封重启,似乎也让人更有理由乐观相信,这不是一道跨不过的难关。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航站大厅在解封首日,重现旅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路透社)
两个月前,武汉在许多外人想象中就是痛苦深渊。我当时采访一名武汉市民,母亲在家骤逝后,她和父亲眼睁睁看着遗体被拖出屋子直接送去火化,两父女之后还得继续呆在家隔离两周,办一场葬礼的机会都没有。她当时近乎绝望地说:“我看不到希望,武汉就是人间地狱。”
但武汉的疫情之后渐渐迎来转折,随着市内行动管制近两周逐步放松,不少武汉市民也有机会“重见天日”。上周六清明节,不少市民带着黄白菊花到江边公园驻足哀悼,重获自由后的气氛依然凝重,但踏出蜗居已久的抑郁空间,怎么说也象征跨出疫情阴影的第一小步。
当然,新加坡当前的疫情远不及两个月前的武汉严重,两地的抗疫政策模式也有所不同。但在民间心理层面,那种看着疫情数据不断攀升的恐惧、失去行动自由的无奈、以及不知何时将等到拐点的焦虑却是共通的。
平时人头攒动的新加坡地标鱼尾狮公园,如今显得格外冷清。(邝启聪摄)
昨天凌晨,一场长江上的灯光秀庆祝了武汉解封这历史一刻。在很多城市仍深陷停摆状态之时,这番光景令人羡慕,但等到这一刻,武汉无疑是以艰难的牺牲和各种水深火热的痛苦换回的。
犹记今年1月中旬武汉宣布封城时,这项前所未有的极端举措引起世界哗然,封城是否侵犯自由与人权也引发外界议论。之后的两个月,武汉民众日子过得苦,但整体对作出的牺牲无过大异议,也自觉配合官方的抗疫举措,这成了武汉抗疫的优势之一。
新加坡下来一个月的加强版抗疫措施是否奏效,也将取决于人们对这轮破天荒举措的理解与配合,而这将是对国人公民意识和团结精神的一次大考。
官方至今未硬性规定民众不得出门,或诉诸高度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依靠的很大程度还是道德劝说,防控疫情的主体责任仍落在个人。随着防疫举措越来越严格,人民和政府是否还能维持互信,人们是否愿意忍受短暂痛苦听从“留在家”的呼吁,都将决定这场战役是否能打赢、要打多久。
武汉于4月8日解封后,当地街头重现人潮。(法新社)
今天仅是新加坡民众“闭关”第三天,但我们已经能从武汉、乃至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封城经验预知,无论抗疫决心多坚定,人们接下来的恐惧感、焦虑感和无力感都将加剧。疫情的实际威胁之外,漫长而单调的闭关生活必将冲击心理健康。
因此,这也是一场心理韧性的考验——如何拨开一座停摆城市中的愁云惨雾?我脑海闪过武汉方舱医院一些轻症病患跳广场舞的片段,大妈大叔戴着口罩跳舞乍看有点滑稽,但这何尝不是在艰难时刻相互鼓舞勉励的方式之一?逆境中的积极能量,从个人发挥社会责任、社群中相互照应、到设立心理关怀和辅导机制,都将确保我们在这段非常时期不会心理崩塌。
许多民众于解封首日前往武汉汉口火车站搭车。(法新社)
武汉最早应对疫情的方式尚存争议,“武汉模式”也未必适用于其他城市。但武汉作为曾经的重灾区,昨天的解封多少给了世界其他封锁中的城市一些希望,或至少让人预先看到一座城市解封后的轮廓。
那是一种重见曙光却战战兢兢的状态——社区继续严格防控,企业重启了却生死未卜,民众疫情中失去至亲的创伤未愈。摆在武汉眼前的挑战,也会是其他城市后续面临的难题,但至少我们如今有理由相信,闭关不会是徒劳,咬紧牙根熬到解封时,还得卯足全力开打新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