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城邦国家发展的典范。然而去过新加坡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弹丸之地的立国之本就是航运业。新加坡坐拥马六甲海峡东侧出口,从东亚去往欧洲、地中海、波斯湾的航运都要从这里经过。但读者可曾想过,为什么新加坡对面的印度尼西亚巴淡岛没有成为航运中心呢?
【新加坡是重要转口港】
我们从水深图上就可以看出,马六甲海峡东侧的水道有深有浅,新加坡海峡这里水深最大,可以通行巨轮。而印度尼西亚一侧的水深就比较浅,只能从事捕鱼之类的活动。这就决定了新加坡和巴淡岛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线。
新加坡海峡105公里,宽16公里。著名的柔佛海峡就在新加坡海峡的咽喉处。这里最窄处虽然只有4.6千米宽,但水深达到22~ 157米。需要知道的是,万吨级轮船的吃水深度一般为9.3米左右,五万吨11.3米 十万吨14米左右,二十万吨17.3米,二十五万吨轮19.1米左右,三十万吨的吃水也就是20.4米。也就是说新加坡海峡可以通行世界上最大吨位的货轮。条件极为优越。而且海峡临近赤道,终年高温潮湿,风力微弱,哪怕太平洋和印度上上出现飓风天气,新加坡海峡都平安无事。这就给航运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良的条件。
早在13世纪,新加坡就成为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东西方交往转口站。但是很快,这里就陷入了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著的争夺之中。到17世纪,葡萄牙人焚毁了港口,新加坡逐渐没落。
【新加坡水道可以通行巨轮】
19世纪初,英国人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从柔佛土邦手中夺取了新加坡,开辟为自由港。此后,人类逐步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航运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渔业。巨型货轮的出现,让新加坡水道的意义更加突出。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东西方贸易往来进一步繁荣,也让新加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新加坡的重要地位,引起了日本的垂涎。1942年日本攻陷新加坡,对这里采取了残酷的剥削和掠夺政策。新加坡也成为日本掠夺东南亚资源的主要据点。但在战争背景下,日本和西方的贸易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新加坡水道的优势无法发挥。二战结束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变迁,新加坡成为了独立的城邦国家。经济命脉依然是航运。
【新加坡水道极为繁忙】
随着日本经济乃至四小龙的崛起,来往于东亚也中东、欧洲航线之间的航运更加密集,为新加坡经济提供了强劲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崛起更是为新加坡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航运资源,只要东西方贸易不出现二战那样的灾难性下跌,新加坡经济就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新加坡经济能够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人的主持和参与。从1821年开始,华人移民就成规模地进入新加坡。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华人主要从事工商业和农业,支撑起了新加坡经济的主要部分。日本侵占新加坡时,由于华人顽强抵抗,日军对华人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新加坡的经济。也使日本对东南亚以战养战策略不能奏效。实际上,日本在东南亚的整个统治都是得不偿失的。美国海军主力部队反攻开始后,日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些小胜,战略上却输得很快。完全没能利用其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和新加坡的要塞地位。
今天的新加坡虽然一直在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但航运业依然是主体。新加坡的服务业——主要是服务于航运——占GDP的72%左右。航运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来往的货物提供仓储、中转,班轮的加油加水维修维护,等等。需要知道的是,按照国际条约,班轮途径新加坡海峡,如果不停靠的话,是不收费的。也就是说,中转业务才是新加坡利用深水航道收钱的法宝。如果来往于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货物换个其他地方去中转,新加坡就有大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