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陈学颖、特约记者赵筱北京报道】随着中国留学生来西班牙的人数日益增多,西班牙留学生赴华也越来越火热。今年1 月,中国教育部将西班牙语纳入高中课程,让中国与西班牙文化交流更进一步。在这些与中国“结缘”的西班牙留学生里,有人当了“网红”、有人进了阿里,也有人回国教授中文。他们在中国看到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段经历又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工作有何影响?
图为江苏大学的中国学生今年春节前夕向外国留学生介绍制作腊八粥的食材以及腊八节民俗。(图片来源:新华社)
“网红”西班牙留学生德明(Luis Damián):“自从遇见她,学中文变成一件非常热血的事情”
白色衬衫外套着深蓝色毛衣,灰色裤子搭配黑框眼镜和皮鞋。远远的,背着双肩背包的痩高男生托着手里的书慢慢地走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图书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Luis Damián。如果你不熟悉他的西班牙名字,那你一定听说过他的中文名字——德明。
德明,英语、西班牙语、中文翻译;对外西班牙语硕士;多媒体翻译硕士;北外中西翻译学博士在读,曾多次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吉林卫视节目录制。
不仅如此,这位西班牙籍的“网红”凭借着英俊帅气的面容、搞笑幽默的个性以及一口熟练的普通话迅速在中国热门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上拥有超过10 万粉丝。而这,也仅是刚刚开始。
“中国给了我继续学习的机会”
在中国成为“网红”的德明,1991 年出生在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的一个小镇子奥里韦拉(Orihuela)。德明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在加油站上班,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在德明看来,爸爸妈妈存的钱虽然够供他上大学,但是却没有足够的钱让他参与大学校园里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因家乡地方太小,工作机会少,大学毕业后德明来到马德里,利用大学时所学的英文与西班牙语翻译专业知识教授外国人西班牙语,与此同时,他还在马德里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
两年后,因德明在中文学习上的突出表现,他获得一笔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进修班的奖学金,进而踏上通往中国的神奇之旅,同时也为之后的博士奖学金埋下了伏笔。
“我喜欢语言,热爱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自称为“学霸”的德明这样和记者说道。这份价值观,来自于从小以挖地种菜为生的爸爸。“好好读书学习,这是我爸爸的愿望,他没有实现,但是他给我了这样的机会。”
明德在两年中文进修班后,决定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翻译学博士,不负众望的他终于在多次修改研究计划后获得了这笔来之不易的博士奖学金。
“在西班牙申请奖学金很难,金额也不多。这是我来到中国以后拿到的第二个奖学金,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高的荣誉,是对我能力的认可。”
德明背后的中国女人
如今,德明因出现在各大电视节目中而一炮走红。但很少人知道,德明这个名字其实出自一个中国女人之手。
“德指的是道德,明代表阳光、开朗,这个是我女朋友给我起的名字。”德明笑着说道。
七年前,19 岁的德明在西班牙的一家华裔中文培训班中见到了他当时的老师,现在的女朋友。从不相信一见钟情的德明在那一秒彻底改变了思想。从此,学习中文就变成了一件非常“热血”的事情。
“我当时会找好多问题,这样下课以后就可以单独找她聊天了。” 德明挑了一下眉毛坏笑着说道。
在确认恋爱关系后的日子里,德明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说服自己的父母接受这位“非比寻常”的中国女朋友。
“我的父母都是比较传统的西班牙人,他们会希望我娶当地的女孩子,并在当地离他们近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照看他们,但这两点我却都做不到。” 德明说。
在德明看来,自己的中国女朋友是最好消除父母对中国人因不了解而产生偏见的“解药”。“我展现给我父母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人。她会说西班牙语,她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之间沟通没有一点问题。”
在德明“小两口”的努力下,德明的父母从抵触到默许、接受,最后主动到马德里看望这位中国女朋友,德明说:“现在我的父母超爱她,他们分别的时候,我的父母还伤心的掉眼泪了。”
今年是德明和中国女朋友在一起的第六年,其中他们两年生活在马德里,三年生活在中国。在德明印象里,他们从未因任何事情而吵过架,充其量就是哄哄发“小脾气”的女朋友。
“冲突是学习和磨合的过程。现在,我觉得我们之间并不存在文化差异,换句话来说,她已经是西班牙人,我也已经是一个中国人了。她可以吃海鲜饭,我也可以吃饺子和米饭。”
眼下,德明和女友正在利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合作翻译文献和书籍。在他看来,比起工资的高低,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做的中西翻译也是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我的研究领域,也是我的未来。未来,我要当翻译领域的专家, 翻译、写书,将中西多部经典名著互译,让更多人了解,为两国文化走向国际道路发挥力量。”德明在采访最后说道。
阿里首位西班牙籍员工吉东凯(Guille):“我最喜欢阿里的拼搏文化”
“双11”期间,吉东凯在工作繁忙之余“自娱自乐”。(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热情开朗”“阳光帅气……”这些西班牙男孩所共有的特质,在吉东凯(Guille)的身上似乎从不难发现。不过,这位已经在中国生活工作7 年的西班牙小伙,能给你带来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
爱冒险的性格让他“遇见”中国
今年33 岁的吉东凯表示,2011 年以前他没有接触过中国人。直到他在一位好友的劝说下打算申请赴海外申请留学时,才遇见了“中国”。事实上,他的第一志愿是日本、新加坡这些在西班牙听起来更熟悉的地方,但当时他们的名额满了。在失望之余,他看到北京的几所大学恰好有名额。他笑称,自己是相信缘分的人,“我没有选中文,是中文选择的我,那是我第一次想到去中国。那个时候感觉到缘分的力量。爱冒险的我和自己说‘Why not ?’”。
于是2011 年2 月,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吉东凯踏上了这片东方土地。
吉东凯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合影。(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哑巴”到用中文为供应商讲座
吉东凯的职业是IT 工程师,他在中国顺利毕业后,加入了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公司,同时他也成为阿里集团的首位西班牙籍员工,当时其工作内容是为西班牙和南美洲国家的Aliexpress(速卖通)做内容策划和社交网络推广。他现在的工作是在用户体验和社交网络部门开发西班牙市场。
吉东凯表示,2011 年公司几乎没有外国人,会议是中文,邮件是中文。他每次开会都像哑巴一样,邮件看得也很累。
吉东凯回忆道,“有一天我快不行了,跟主管抱怨我完全看不懂邮件,怎么办?主管望着我说‘不行就离职吧’。那天我明白了,挑战不是去问你老板怎么办,而是自己想办法。后来,我打印出来所有的邮件,晚上回家查了看不懂的词语,天天复习,过了几个星期积累了一本不错的‘阿里词典’。”他表示,在阿里呆了足足两年,才敢说能听懂会议的内容并开始跟大家一起讨论事情。
“我最喜欢阿里的拼搏文化”, 吉东凯说,在阿里克服过很多困难,比如用中文给几百个供应商做西班牙市场讲座。凭借他的努力和不断挑战自我,他曾5 年晋升了4 次。
在阿里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当属吉东凯与马云的“偶遇”了。吉东凯说,“有一天我去小邮局取包裹,在准备进电梯时突然碰到了马云。马云很少来我们园区,而且来的时候,许多人会追着他。那一次,只有他和他的助理。马云进电梯后,用标准的英文我‘Where are you from?’” 吉东凯说,马云给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感觉他很谦虚。
未来想做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吉东凯去年在韩国以阿里名义担任火炬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现在的他,不但在阿里任职,还用中文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Guille 西班牙语脱口秀)——每天推送一句地道西语。“我教的西语,中国学生不会在教科书上学到,都是地地道道在西班牙当地用到的口语化语言。我的粉丝说,他们在外面用到我教的地道西语,对方总会夸他们,还有粉丝因此在餐厅吃饭被打折了!这个让我十分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他推送的地道西语,除了西班牙俚语,还有他基于常年对中国口语化、网络语言的理解,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中国俚语”。
目前,他的公众号有4 万粉丝。他表示,现在走在马德里Usera 地区,会被一些中国粉丝认出来,大家一起聊天合影,“他们对我的友好和热情,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不是有4 万粉丝,而是有4 万朋友”。吉东凯的公众号已经做了一年半时间。
他表示,再忙再累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放弃。不推送的那些日子,反而感觉少了什么。“希望30 年后,我还能看到自己的公众号。那个时候希望不仅有公众号、App,还能有更大的团队、更大的平台,甚至可以成立自己的公司。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在中国的西班牙传播者,同时成为在西班牙的中国传播者。”
印象中的中国:从“春卷”到3C产品
来自瓦伦西亚的吉东凯称,目前,西班牙人对中国还是不熟悉,但是对中国的印象有很大的变化。20 年前提到中国,西班牙人就会想起“便宜货”“春卷”,而现在提到中国,跳进西班牙人脑海中的词是“性价比高的3C 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世界级强国的同义词”。
“在十几年时间,中国超过了很多所谓的第一世界国家。我在中国呆了7 年,最近才回到西班牙。刚到西班牙的时候,我经常会想‘我是不是来到第三世界?’”吉东凯笑称,“我现在就是想念支付宝、想念外卖、想念淘宝、想念全部都能用手机搞定的东西。2018 年的西班牙人像十年前的中国人。”
虽然西班牙暂时在新经济上暂时“落后”,吉东凯表示,他的梦想之一就是用在中国学到的东西,来帮助祖国。他相信速卖通在西班牙一定会成功。
维戈官方语言学校汉语教师莫帝(Modesto):“戏剧化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
莫帝在学校用戏剧化教学模式教西班牙人学习中文。(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维戈官方语言学校的课堂上,常常身着黑衬衫、卡其色西裤的莫帝(Modesto)正在黑板上写下中文词语,他不时地鼓励学生们开口表达。凭借自己“戏剧化表演教学”的方式,莫帝的中文课成为维戈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李小龙而喜爱中文与中国文化
1981 年,莫帝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欧轮赛市(Ourense),从小他便喜欢看中国知名武术明星李小龙的电影。受此影响,莫帝17 岁开始学习中国武术。他回忆道,有一年夏天,3 位专程从中国赶来的武术老师给他们培训。武术老师们的热情和中国武术电影的熏陶让莫帝加深了对学习中文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赴澳大利亚学习TESOL 对外英语时,他无意中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推荐莫帝去中国学习汉语。于是,2006 年在悉尼毕业后,莫帝下定决心要去中国。受即兴表演社团影响 开始戏剧化教学莫帝称,到中国以前,他以为中国人大部分都会穿唐装和旗袍,后来才发现中国人和欧洲人穿得差不多,“中国人比较含蓄,一般不会直接表示态度或看法,所以我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很多新概念,比如面子,关系,缘分等。”
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两年中文后,莫帝开始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当兼职西班牙语老师,同时还在北京知名高校里教授西班牙语,“我教的中国学生都很好,很尊重老师,并且十分努力。”
莫帝还回想起刚开始教学时,发生在中国学生中间的趣事,“一些中国学生喜欢起很好玩的名字,比如 Messi(梅西)、Vampiro( 吸血鬼)、Nadal( 纳达尔)、Casillas(卡西利亚斯),甚至有一个学生起的西语名字是Dios(上帝)。”
在教学过程中,莫帝还发现中国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我需要做的事情是慢慢改变他们学习外语的方法。”北京即兴表演社团Beijing Improv 给了莫帝很大的启发, “我开始采用戏剧化教学方法,希望能帮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事实上,戏剧化教学法是将戏剧表演运用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戏剧化教学法不以学习戏剧本身为目的,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和手段,用来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谈中西方学生课堂表现:文化教育背景不同
除了在高校担任西班牙语老师,在北京生活了近10 年的莫帝还在清华大学担任留学生们的汉语老师、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也工作过一段时间并且拿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士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
2016 年,莫帝的家乡(加利西亚)政府教育部正好需要一名汉语老师,于是他决定回国。现在,他担任加利西亚政府教育处官方语言学校汉语老师、文化活动负责人。
他介绍,今年在官方语言学校安排了诗人活动,中国文化戏剧节、中文演唱会,还让学生自己拍中文纪录片、微电影比赛。在春节的时候,活动更多,比如西班牙学生亲手制作一条龙、包饺子、写书法等等。
说到中西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莫帝表示,“在中国,如果早上8 点钟上课,学生会提前一刻钟就坐在教室等老师。在西班牙,如果早上10 点上课,有的学生会10 点多才到;在中国,给学生布置两个小论文,学生会按时交作业,如果给西班牙学生布置同等作业量,他们会抱怨说作业太多了。但是,如果上课我需要一些学生上台表演,西班牙学生很乐意参加,中国学生不一样。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
“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
莫帝认为,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近年来,双方交流明显增多。“我上高中的时候,西班牙大学没有中文专业,私人学校也不多,几乎没有中文老师。现在,西班牙很多地方都可以学习中文,不只大学、官方语言学校,一些私人学校甚至幼儿园,中小学也有中文选修课。不过,最大的遗憾是目前在西班牙的大学还没有一个专门学习中文的本科专业。”
事实上,除了教育领域,中西方加大交流还惠及旅游、经贸等行业。“申请旅游签证越来越方便了。”莫帝称,“加利西亚的Inditex 公司(旗下品牌有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Massimo Dutti 等)在华发展得很快。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和小米在西班牙生意越来越好。”莫帝2016 年也购买了华为手机,他表示,周围的很多朋友喜欢使用中国的手机,“这也证明中国品牌的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