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
才能勇敢的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枝繁叶茂,
然后结出比剪枝之前更好的果。”
视频加载中...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是中国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宜兴紫砂的出产地。在这里出产的诸多陶艺创作中,以紫砂壶为最。
此处的紫砂矿土炼成的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的特点,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名陶。紫砂壶泡的茶,茶味隽永醇厚。许多人慕名来此,高价购买大师所制的茶壶。
从小生活在镇上的葛知是宜兴紫砂的名艺人。生在紫砂之乡,紫砂壶对他来说,不仅是谋生手段,不仅是茶具,也不是一次理所当然的职业选择。它们曾帮他看到了人生新的希望。
19岁那年,一次车祸让葛知的脊柱受伤,胸部以下没有知觉。身体的痛楚和未来的灰暗让他一度丧失了生存的勇气:“我不知道我能干嘛,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接受,晚上天天哭。”
是母亲的眼泪让他最终打消自杀的念头,振作他生活下去。“妈妈是很要强的一个女人。我不忍心再看到她哭,不想让她担一生一世的心。”于是葛知决定利用自己家乡的优势,学习做壶,“最起码我得试试(活下去)。”
2006年,他成为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曹婉芬的徒弟,正式开始做壶生涯。父亲每天十一点推着他到师父家,五点准时去把他接回来。
坐在轮椅上身体平衡不好控制,身体老往前倾。葛知的母亲就用皮筋把他固定在轮椅上。脊柱受伤导致手指疼的后遗症,让他握不住大的壶。400cc的小壶一样能制作得很精美。
有时候,他的脚会突然痉挛。为了防止失去平衡,把壶给摔了,葛知用各种运动器械锻炼自己上肢的力量,弥补缺陷。现在,健壮的胳膊能将他整个人在单杠上撑起。尽管还要依靠矫正器,但他觉得“站起来看世界就是不一样!”
拜师一年多以后,葛知已能独立制壶。第一把壶做出来后,有个新加坡朋友想买,葛知婉言谢绝了:“我说这个壶肯定不卖,这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
有事情做、有奋斗的目标,这完全改变了葛知的生活。
除了重新掌握人生,更让葛知高兴的是,他有能力照顾父母了:“我要赚钱,说直白一点我得养活他们。反正我妈挺骄傲的。”随着做壶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葛知成功接过了家中经济顶梁柱的重担。
“东莞,南昌……今年去了成都,大连去了两次。”说到儿子带他们去各地游玩的事,葛知的母亲格外高兴,“本来想是我们伺候他了,没想到现在我们跟着他混。”
葛知喜欢将自己形容为折翅的鸽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又能再次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