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要变局?中国楼市看向新加坡!降低商品房比例,公共住房大增

引言:

哈喽各位大家好,欢迎关注万古人力,住房问题关系到民生民本,一直都是普通百姓最关注的实际问题之一。好像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在住房这方面,确实是让很多普通人头疼。近期,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在一次演讲上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在演讲中表示,深圳未来的住房比例将会变成6:4,就是说会有60%的深圳市民住进公共住房。这也就意味着商品房不再是一种流行趋势,深圳市会开始持续推进公共住房建设。而这也标志着,深圳楼市可能要从香港模式转化为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如果真的完成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话,住房状况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一、深圳房地产引进香港模式

严格意义上来算,内地房地产市场化是从1980年左右开始的,直到1988年的时候发展速度才开始加快。在内地房地产还在摸索发展的时候,新加坡和香港的住房模式就已经基本成型。当时香港的房地产运营模式还是挺有特色的,比如土地财政,公摊面积等等就是在1950年左右时,香港所探索出来的房地产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香港也遭遇过多次危机,但是凭借着这一房地产运营模式,楼市可以说是屹立不倒,甚至还一再翻新走向新高度。


可能是看中这一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内地在1990年的时候引进了这种发展模式,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商品房模式。虽然在发展初期能够缓解住房需求紧张,还能通过卖地收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比如说现在香港面临的高房价难题。现在香港房价稳居全球第一,每套均价能够达到125.44万美元,换算人民币的话,大约为865.3万元人民币,就算是和第二名相比都要高出一大截。

同样引进这一发展模式的深圳房价也一点都不弱,每套住宅均价在540.7万元人民币。虽然听起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考虑到收入发展水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可一点都不低。香港的收入房价比为47.46,而深圳的收入房价比则紧随其后,达到了44.9。

二、新加坡模式是什么

深圳之所以会提出学习新加坡模式,也是因为这两个城市之间有一定相似之处。这两座城市的国民收入总值比较接近,而且都是人多地少,挪不出太多的土地用来建设住宅,所以楼市的发展方向一直都是个大问题。而新加坡所采取的保障房制度就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说不定真的能从中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

新加坡的住宅模式其实是由政府承担了更多义务,低价转让国有土地,用来兴建公共住房,以此来保障大部分基层民众的住房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在新加坡的住房结构已经演变为8+2模式,也就是公共住房占到80%,而私人住宅只占20%。


并且新加坡会通过制度管理,将保障房的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线上,还不会影响另外20%的市场住宅。在此前提之下,普通民众的公共住房房价得以得到控制,所以民众的住房压力并不是很大。但占到20%的私人住宅房价却一点都不低,在全球各大城市房价排名中也只比香港低而已。

三、房价带来的社会问题

就在前段时间,深圳才出台了一场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试图将过度火热的楼市从基准线上拉回正常水平。毕竟现在因为房价实在被炒的太高,就连实体制造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产生了挤出效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楼市问题,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但这些政策对于现在深圳楼市所面临的问题来说,只是能解决短期的困境而已,想要长期完成对楼市和房价的把控,还是应该调整长效机制。通过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就能知道,深圳房价的问题并不完全来源于土地紧缺,更多的还是宏观把控上应该下更大力气。


四、新加坡模式能复制吗

现在看来深圳准备在土地供应和公共住房上做出调整,借鉴新加坡模式解决房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深圳的规划当中,未来18年内将会推出六成公共住房,另外四成则是商品房。

这或许是一种尝试,即便这种模式能够复制成功,但对于深圳现在100多万的人口基数来说,可能仍然起不了太大作用。更何况原本的香港模式能够接触房地产拉动经济,而现在转变为新加坡模式之后,相比而言肯定要付出更多才行,同时也很难得到财政上的收益。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让出一定利益,才能维持这种模式的持续推进。


总体而言,深圳房市现在的确到了不得不变的关头,但究竟如何变,变成什么样,还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欢迎评论区讨论~点击这里关注万古人力,每日更新深度商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