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跨境庭审中的“美食漫谈”|天同辑思

本文共计4,179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飞机穿破首都机场的浓浓夜幕,载着我飞往亚平宁半岛。新年伊始,我来到意大利北部的小城法院,参加了2019年的第一宗跨境诉讼庭审。早已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出国开庭,只知道境外庭审是国际诉讼或仲裁案件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消耗律师身、心、灵能量的时刻。


当庭审的“硝烟”散去,我会适时地补充能量,恢复体力,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中穿梭,找出自己心仪的餐馆,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有人说,“不会吃的人,做不了好的争议解决律师”。本期的“跨境顾释”,将由我这位“资深吃货”向各位推荐在香港、新加坡、伦敦、斯德哥尔摩及博洛尼亚的一些餐厅及当地的特色美食。


第一站:香港


香港是临近内地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像我这样的跨境争议解决律师经常携客户去开庭的地方。香港高等法院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都位于港岛的中心位置,周围酒店、餐厅林立。由于曾在香港工作了一年,我对香港的餐厅较为熟悉。其中,三家餐厅和一家咖啡厅,是我的“心头好”。


第一家,是位于港岛中环歌赋街21号的“九记牛腩”(Kau Kee Food Cafe)。这是一家店面装潢相当质朴(low),主打牛肉面的本地小餐厅。香港的“开饭网”上对这家餐厅的打分不高,可能是因为该店的环境一般,服务品质较差所致。我记得刚到香港工作时,第一次来这家小店品尝牛肉面,是一个周日的中午。店外已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长队,等轮到我就餐时已接近一点多钟。我被安排在临近门口的一个仅能容纳四人的小桌,而围绕这张小桌却放置了六张塑料小板凳。就这样,我被一群老外围绕着,身后还站了几个人。在匆忙中,我点了这家店的招牌之一—— 清汤牛腩面,大快朵颐了起来。期间,我环顾四周看到身旁的过道上堆满了新鲜的牛肉和意面(用盆和箱子整齐地装着),几只苍蝇还在上空盘旋,嗡嗡作响。我心中不禁暗自赞叹:“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苍蝇馆子’啊!”


尽管如此,九记牛腩的牛肉面,面条十分劲道、牛肉大块且入口即化,而面汤则温度够烫,汤头也十分鲜美,不失为香港美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二家,是位于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的镛记酒家(Yung Kee)。这是一家主打粤菜,尤其以港式烧腊见长的酒楼。我比较喜欢的菜品包括“姜汁皮蛋”和“金牌烧鹅”。前者是一道姜味十足,好吃不腻的小菜;而后者则是该酒楼的“镇店之宝”。只见厨师利落地拿出一腔烧鹅,挥刀“啪啪啪”几下,就奉上大块的“脯肉”或“腿肉”。烤鹅肉外酥里嫩,油光闪闪,还透着一丝锅气。能提供如此美食的酒楼,虽然大牌,在香港本地食客中的评价却不高,主要原因是排队时间过长(尖峰时间去吃饭,要等一个小时以上),价格奇贵(5年前,一盘例份烧鹅好像要150元港币),以及服务刻板、不走心(但仍需“加一成”服务费)。


如果第一次去香港且有时间(其实吃货们没时间也会挤出“时间”),还是应该去这家酒楼试一下正宗的香港烧腊。

第三家,是位于半山花园道51号柯达中心七楼的川菜馆子—— “三希楼”。我之所以在香港吃川菜,有三个原因:其一、由于常年在北京工作,习惯了“口味较重”的餐品,一下子吃清淡、少油的粤菜确实不适应;其二、当时我住在西环靠近海边的公寓里,虽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却格外潮湿,需要吃点川菜祛祛湿气;其三、我记得某篇心理学文章介绍,爱吃辣的人的性格相对容易焦虑,而从事国际仲裁和诉讼这项工作,的确很容易让人“着急上火”。总之,当得知在港岛还有这样一家川菜馆时,很爱也很能吃辣的我,在内心深处欢欣雀跃。


“三希楼”提供川式火锅,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菜品确是“豆花牛肉”。这道菜的特点是,豆花和牛肉分开制作和盛放,端上桌后,再根据个人喜好,分开吃或混着吃。只见豆花装在一个钵中,揭开盖子后满满地晃荡着,热气和香气扑鼻,我甚至能闻出其中的黄豆香味。而牛肉则浸在通红的辣汁中,一口下去,肉质鲜嫩,辣味能穿透人的“灵魂”。


第四家,是位于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三楼的咖啡馆,Fuel Expresso。由于我当时在中环交易广场三座工作,因此有时会在周五下午的工作间隙,徒步前往这家意式咖啡店,点上一杯Flat White,小歇片刻。


这里的意式咖啡所用的牛奶,据说是从新西兰进口的优质牛奶,与醇香的咖啡混合后,真心给人“丝一般的口感”。一杯咖啡,配上一块巧克力饼干,让沉迷于工作的心逐渐热了起来,让疲惫的身体又恢复了精力。

第二站:新加坡


从美国法学院博士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新加坡工作、生活。之后,我作为国际仲裁律师,更是频繁地来到新加坡开庭。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国家,常年高温(30度左右),异常潮湿(几乎每天都要下雨)。“狮城“的美食,别具南洋风味。在此,我列出三家餐厅和一家咖啡厅,以飨读者。


第一家,位于乌节路的文华大酒店,这有着新加坡本地最为著名的“海南鸡饭”。传统的“海南鸡饭”,属于“五件套”:鲜嫩可口的“白切鸡”整齐地摆放在盘中;三个小碟子里分别装上蘸料: 黑酱油、辣椒酱和姜蓉,食客可根据个人口味自行选用;油晃晃的鸡油米饭;热腾腾的鸡汤及一份炒时蔬。当然,新加坡本地提供的“海南鸡饭”中的鸡肉,凭食客自己的意愿,也可选用烧鸡。


“海南鸡饭”不仅能登上五星级酒店的大雅之堂,也是新加坡各处“美食街”(Food Court)里的平价美食。我记得十来年前,在街上点一份“海南鸡饭”作为工作午餐,只要5块新币(约合人民币25元),一定能让人吃到饱,现在恐怕已不是这个价格了。

第二家,当属海鲜连锁餐厅“珍宝”(Jumbo Seafood),其中尤以位于新加坡东海岸的那家最为著名。在新加坡,比较著名的海鲜是“胡椒蟹”(分为红胡椒和黑胡椒)以及“麦片虾”。螃蟹选用的是斯里兰卡大闸蟹,可达几斤重,一只只澄光发亮。辣椒酱新鲜热辣地浇在切好、烧好的螃蟹上,最后还需点上一盘“金色小馒头”,沾着盘中剩余的辣酱吃个精光,真正地做到了“光盘”。而“麦片虾”则是裹着麦片和面粉,炸至金黄酥脆,一口咬上去,也是满嘴飘香。


旁晚的新加坡东海岸,夕阳西下,海风湿润。“珍宝餐厅”一楼的桌子摆在餐厅外面,紧邻海岸,食客可以喝一口“虎牌”啤酒,吃一块“胡椒蟹”,同时还能听着海浪拍岸,远眺马六甲海峡上排列的海轮,不失为人生的一件“快事”。

第三家,位于宏茂桥组屋第232号的“龙海鲜螃蟹王” (Mellben Seafood),是一家“好吃不贵”,性价比较高的“大排档餐厅”。孙燕姿和小S都曾是这里的食客。除了提供新加坡的招牌海鲜外,这家餐厅的“黑椒蒙古牛肉”是我的最爱。


这道牛肉,颇具南洋风格。牛肉切成长条状,用黑椒汁调匀,炸至黑色略糊,配上些许青椒和蒜片,咸中有甜,牛肉也相当的有嚼劲。如果吃够了海鲜,想尝一尝新加坡当地的“肉菜”,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这家餐厅太火爆,而服务员人数相对又少,有时候会出现食客吃“霸王餐“的情况。我记得在餐厅大堂及组屋门廊四处均设有摄像头,而吃“霸王餐”的食客照片则贴在餐厅正门处,以儆效尤。


第四家,是位于市中心Scott’s Square Shopping Mall三楼的早午餐咖啡厅 “Wild Honey”。餐厅提供比较丰富的“地中海”风格的早午餐,尤其以蛋类和火腿见长。这里的早午餐品种比较丰富,很难形容它的妙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各位食客还是自行品尝吧!

第三站:英国伦敦


英国伦敦以其古老的历史、建筑、博物馆及红色电话亭和双层巴士闻名于世。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仲裁地和跨境商事争议解决中心。然而,伦敦的食物却被认为乏善可陈:炸鱼和薯条(Fish and Chips)可能就是英国食物的“金字招牌”。我去过伦敦三次,一次开庭加上两次培训。根据我的自身经历,我向大家推荐一家中餐厅,一家下午茶馆。


第一家叫“老常家”(Chang’s Hot Pot),是一家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中国餐馆(具体地址在10 Coptic St, Bloomsbury, London WC1A 1NH),也被戏称为“UCL学生的食堂”。这家餐厅在伦敦较为著名,除了因为它提供味道正宗的火锅外,还在于它可以制作口味地道的“羊肉烩面”。


两年前的某个冬日傍晚,我与“老常家”邂逅。一道热腾腾的大碗羊肉烩面,两根炭烤羊肉串,立即就扫除了伦敦的阴郁和冬日的孤寂。


另一家是伦敦最为著名的下午茶场所“Fortnum and Mason”百货商场(具体地址在181 Piccadilly, London W1A 1E)。这家商场由William Fortnum和Hugh Mason在1707年建立,已有超过三百多年的历史。该商场中提供优质的英式下午茶,据说深受英国女王和其他皇室成员的喜爱。茶具颇为讲究,金丝镶边;里面的招牌茶点是“司康和小三明治”,配上英式玫瑰红茶和香槟,能真正给你一次“皇室体验”。

第四站:瑞典斯德哥尔摩


五年前的初春,因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的庭审,我得以一睹这座北欧名城的尊荣。有人说,夏季的斯德哥尔摩风景如画,象一位恬静的少女。但初春里的斯德哥尔摩,平均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凛冽的海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使人不敢轻易在户外走动。


为了抗拒寒冷,增加热量,我尝试了瑞典较为著名的食物——“肉丸”。瑞典的肉丸较大,份量很足,配上浓郁的肉汤汁,的确别有风味。唯一的遗憾是,我在吃了一个肉丸后,就有了饱腹感,再也吃不下其他的食物。


对中国人而言,瑞典的食物份量大,热量高,口味则一般。因此,在庭审期间,我们经常光顾当地的一家叫做“竹园”(Bamboo City,地址在 STORA NYGATAN 35)的中餐馆。虽然这家餐馆的烹饪水平一般,但对于被各种“西餐肉食“包围的我们而言,则不失为一根“救命稻草”。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时餐餐必点“水煮鱼”:鱼片选用新鲜的龙利鱼,煮鱼的食用油非常干净,辣味十足,让人食欲为之一振。

第五站:意大利博洛尼亚


今年一月初,我有幸来到意大利北部小城参加庭审,下榻在离该城不远的博洛尼亚市。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北部工业、农业和教育重镇: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名车制造商诞生于此。博洛尼亚还享有“意大利美食之都”的美誉—— 意大利肉酱意面的另一个表述是“博洛尼亚通心粉”。由于好吃的食物太多,人送博洛尼亚一个别名 —— “胖子城”。


由于工作节奏较为紧张,加上博洛尼亚的每一家餐馆的食物都颇具特色,我并未记下具体的意式餐厅名称,只知道四方街是“吃货们”的必到场所,大家有机会不妨一试。


尽管博洛尼亚的意大利美食让人流连忘返,但我的“中国胃”却在提醒我寻找中国餐厅。位于博洛尼亚市中心双塔附近的“成都风味”(Gusto Chengdu,地址在Via Dè Giudei, 6/f, 40126),是一家较为朴素的四川馆子。那里的“水煮牛肉”、“呛炒包菜”和一些成都小吃,也许可缓解中国人的思乡情绪。

小结


在国外开庭,享用那里的美食看似是跨境争议解决律师的“福利”。然而在庭审期间,紧张的工作节奏和日程安排,常使人废寝忘食。


真正美妙的时刻是当庭审结束,律师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客户所嘱托的工作。此刻,异国他乡的食物也都变成了美食,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为作者拍摄


本文首次发表于天同诉讼圈2019年1月25日的“跨境顾释”栏目。

天同辑思栏目为您臻选天同诉讼圈优质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