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在雨花台牺牲的2406名先烈中,他学历最高,年龄最大,虽然也仅仅是35岁。他是从澄海走出的“革命圣火接引人”、是留欧的哲学博士,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战斗,他的真实姓名叫许包野。
在许包野烈士的故乡——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北面的坪山仔上,有一座占地约2600平方米的许包野烈士陵园,这里如今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包野故居鲜为人知
来到冠山社区,从澄海公路051县道右转经过一条泥泞的乡道,便可寻到了坐落在山坡上的许包野烈士陵园。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在陵园正中,有一座坐北朝南,高2米多的许包野烈士石雕像立于石墩上。雕像上烈士正义凛然的面容、坚定的目光和前倾迈步的身姿,散发出革命志士不顾一切英勇斗争的强大震撼力。烈士基座右侧刻有“光耀千秋”的标语,左侧刻有“探索真理,毕生实践,坚定信念,英勇献身”的字句,四周还分别刻有烈士的传略和纪念题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英勇的革命活动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光荣的革命烈士:许包野同志永垂不朽。”在雕像正后面,革命家谢飞同志的悼词碑刻,言简意赅地将许包野烈士的伟大革命形象勾勒出来,令人肃然起敬。此外,山坡下层左右各建了“望海”“观涛”两个纪念亭,分别是纪念“一门忠烈”陈景通老人和抗日烈士郑松涛。
▲许包野个人照
记者从烈士陵园管理处了解到,1999年,为缅怀先烈、弘扬正气、激励后人,由原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许杰、原汕头大学常务副校长罗列等倡议,为许包野烈士建立烈士陵园,以便后人瞻仰。此倡议得到冠山乡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赞同,多方筹集资金建设许包野烈士陵园,于2000年下半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6月,许包野烈士陵园被澄海区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当地在清明节、建党节等重要纪念日多次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以及澄海实验高中、兴华中学、澄海中心小学等学校师生来到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了解革命烈士的红色故事,缅怀先烈、重温党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许包野(左二)和家人的合照
作为雨花台革命烈士,以许包野为原型的长篇历史小说《苍茫大地》的出版,话剧《许包野》等的演出让许多人对许包野的革命事迹有所知悉,而位于澄海的许包野故居却鲜有人知。据史料记载,早年出国留学的许包野在1931年受共产国际派遣,秘密从苏联回国,当年年底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澄海冠陇,在这里仅仅住了10来天,就绕道香港、新加坡前往厦门参加革命斗争,之后一路北上,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故里。记者探寻发现,位于冠山社区池圈西路4号的许包野故居周边环境较为脏乱,据当地居民称,自其妻叶雁蘋上世纪80年代去世后,该故居无人打理,年久失修。面对眼前墙倒瓦破、杂草丛生,一片凄凉破败不堪的景象,不禁令人感到遗憾唏嘘。
▲1921年,许包野(前排右一)与澄海5同乡同学在法国合影。
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雨花台烈士
许包野烈士,原名许鸿藻,祖籍广东省澄海县冠陇乡,1900年5月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他的父亲许锡昌自小离家赴暹罗(泰国)谋生,是一个思想开放、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华侨;母亲吴阿棉是暹罗人。7岁回到祖国,就读于家乡私塾及澄海凤山小学,为澄海中学第一届学生。
17岁那年,许包野的嫡娘去世。父亲按照当地“娶孝妇”的习俗,给他物色了一位不识字的乡村姑娘为妻,18岁时他娶叶雁萍为妻。
在广东省澄海县的一个普通院子里,许包野的妻子叶雁萍几十年里总是洗晒着同一床床单被褥。这是多少年前丈夫在家时用的,其实丈夫早已牺牲了,他就葬在南京雨花台。但她不知道,她等他,等了整整半个世纪。
为着民族解放,为劳苦大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工做”,许包野从事革命事业。残酷的地下工作中,许包野一直使用化名:许宝如、伯勒、阿宝、宝霞、宝尔等。他先后担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与河南省委书记。因叛徒出卖,他在河南被捕,后押送南京国民党监狱,被折磨死在监狱里。直到牺牲,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叫老刘。
在家乡的妻子顽强地认为丈夫还活着,他在外面干大事,她只是默默地等待。
1985年,厦门党史研究所用了三年的时间搞清老刘就是许包野。在得知丈夫已在50年前牺牲后,年迈的妻子也很快告别了人世。
▲许包野(后排右二)与朱德(前排右三)在国外的合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许包野受到思想洗礼,坚定了爱国信念。1920年,他改名“许包野”,远赴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德国和奥地利攻读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异国求学日子里,许包野结识了周恩来、朱德、蔡和森、向警予和陈毅等一批中国革命的青年才俊。这些青年的革命激情与斗争精神,给正在研习哲学思想的许包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震撼。
1923年,经朱德介绍,许包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一边钻研马克思主义,一边在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下参加斗争。
1926年,许包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在东方大学任教5年,还兼任过地方法官,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许包野从苏联带回来的床单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国际派许包野秘密回国,于1931年底到上海向中共临时中央报告共产国际情况。
“九一八”事变后,许包野从苏联经满洲里秘密回国于1931年底到上海向中共临时中央报告共产国际情况。阔别祖国11年,他放弃“前途光明”的博士身份,从一位身怀壮志的青年,成长为稳重沉着的共产主义战士。精通六国语言,又有着丰富的国外工作经历,许包野一回国就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他多次改名换姓,秘密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保存至今的家书
虽然许包野的家书中,没有他波澜起伏的留学生活,但仍然能读到当年一个中国青年的风采。这是他妻子保存了一生的纪念。
我们潮州有一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现在便要这个‘鸟’字来说了。既说夫妻是同林鸟,那么这两只鸟必定要双双会飞。假如一只能飞一只不能飞,则能飞的必受不能飞所累。或者不能飞的必受能飞的所弃。
——许包野《家书》
家书中,他教她“尔”“他”“她”“它”的用法;还常教妻子“小知识”。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但“大”是由“小”积成的,所以只要我们常常保有这个小知识,将来积多起来,或许也所成个大知识。
——许包野《家书》
家书涉猎广泛,谈到他和同学如何辩论哲学,甚至涉及到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因为世界上如果实实在在没有真理,则这“宇宙间没有真理这句话”,便还成为唯一的真理……如果w君又说宇宙间确确实实没有真理,但这“宇宙间没有真理这句话”也不是真理。那我就要问,“宇宙间没有真理这句话”既不是真理,则反转过来说,“宇宙间有真理”这句话才是真理啦!结果评判员把我判胜了,但虽然如此,我到底还怀疑,因为照我自己的意见,宇宙间有没有真理还说不定。
——许包野《家书》
1932年3月,许包野抵达厦门。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许包野担任领导期间,厦门中心市委所属闽南地区10多个县市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党员发展到近千人,厦门地区的“反帝大同盟”“革命同济会”“赤色工会”等组织纷纷建立,漳州、泉州、安溪的游击队有了很大发展。
1934年7月,许包野调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化名保尔,在原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杨光华的帮助下,领导恢复和重建江苏省委机关。为防止叛徒和内奸的破坏,许包野在江苏省委实行“—个人只知道一个地方”的严密组织措施。同年10月,由于中共河南省委遭受破坏,党中央又调许包野到河南任省委书记,化名老刘。
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许包野被捕。在狱中,敌人先是用金钱美女诱惑,后又用高官厚禄拉拢。当这些手段失败后,敌人采取了最残忍的酷刑,用竹针扎进他的手指,用辣椒水灌进他的鼻子、眼睛,用小刀割破他的耳朵,扎进他的大腿、小腿,把他折磨得皮开肉绽、头破腿断。许包野以最英勇最坚强的革命精神与敌人斗争到最后一口气,终因伤势过重,于1935年春牺牲在南京监狱里。
52年后,“沉默”了半个世纪的这位我党历史上少有的博士战士走出历史封尘,被后人熟知。凝望照片,那一段浸染了鲜血的故事,一份为了祖国与民族的赤子之情,永世留芳。许包野烈士革命斗争事迹,现陈列于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是雨花台所有烈士中唯一的博士。
来源:汕头日报、中国江苏网、理想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