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残奥会冠军姚芳试穿外骨骼机器人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年龄不是健康的鸿沟,残疾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走进位于张江高新区的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穿上一套外骨骼“机械衣”,即使有步行功能障碍,也有望摆脱病床,重新站起来,出门散散步……在两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的“科幻级”展品——外骨骼机器人,正在一步步走下展台,走进百姓生活。特别是本月初,继刚刚完成千万元 B+轮融资之后,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又收购了瑞和康医疗,上下肢智能机器人、单关节机器人等钢铁侠式的智能康复系列产品,将通过“智能康复港”、三级康复网络等迅速在全国落地,用人工智能赋能更多患者的健康生活。
钢骨架也能“秒懂”人们的运动意图
将身体与一套钢铁肢体绑在一起,重获某些丧失的身体功能,电影“钢铁侠”中才得一见的“科幻”,在傅利叶创始人顾捷的心里,一直不仅仅是电影。2002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的他,就参加了全国首届机器人创新大赛。他和团队同学超越惯常思维设计的投篮机器人,赢得了最佳创意奖。毕业后,他和当年的队友携手二次创业,瞄准的还是机器人,只是这次是国际上最具市场前景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站在一款名叫ExoMotus的外骨骼机器人旁,顾捷和创业团队的梦想“有血有肉”,只见这位“钢铁侠”,拥有4个动力单元、6个多维力学传感器,分别位于大腿、小腿和足底,然后通过十多个传感器的布置形成一套感知系统,“秒懂”人们的运动意图。然后,再根据患者实际的用力大小,调整动力输出,实现不同的运动模式。别看整套装备看上去有点粗犷笨重,总重量约20公斤,但是它已经是国际同类设备中最轻的了。
图说:智能康复港的未来图景
实际应用中,它可以是康复治疗师的助手,执行治疗师及医生下达的处方,并感知患者的意图,不断自适应调整参数。傅利叶智能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力反馈核心技术,钢骨架就有了“触觉”,“感知”穿戴者站立行走时的各种力学参数,通过驱动髋关节、膝关节处四个马达,模拟出人的步态轨迹,帮助佩戴者完成直立行走。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辅助行走,给残障人士燃起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规模化应用为基层诊疗机构赋能
自2015年创立至今,傅利叶智能坚持深耕康复医疗领域,牢牢掌握力反馈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卡和多维力传感器等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球20多个国家和近千家机构,执行超过4亿次康复训练动作,获得美国FDA、欧盟CE、中国CFDA、澳洲TGA、新加坡HSA等多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据顾捷透露,此次千万元级别的融资,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硬核实力。目前傅利叶康复机器人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未来还将根据疾病做出康复知识图谱,基于患者差异,通过智能设备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广大机构迅速建立和提升康复服务实力。
在产品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傅利叶智能也在不断战略升级。从2019年底开始,围绕康复科室打造的“智能康复港”整体解决方案,让设备、用户、机构互通互联,用AI+康复机构,实现康复机构装配智能化、康复服务标准化。这不仅适合省市县三级区域康复网络建设,也能快速推动智能化康复生态系统的形成。目前,“智能康复港”已在各省市多家重点医院实现应用。
本月初,上海傅利叶智能收购瑞和康医疗,有望助力“智能康复港”借由三级康复网络,迅速在全国落地,并通过数字化康复诊疗系统、医疗技术与运营服务、医疗物联网设备为更多的基层诊疗机构赋能。“加入傅利叶智能后,我们的康复产品更加智能化,降低了基层医院建设康复科难度,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康复科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康复科整体标准化和物联网化实现进程将加速,远程治疗也将成为现实,基层百姓在当地即可享受全国顶级治疗师的治疗。”瑞和康医疗总经理车哲淳说。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